0  495  503  509  513  519  521  525  531  533  539  545  549  551  555  561  563  569  573  575  579  581  585  587  589  590  591  593  594  595  597  599  603  605  609  611  615  621  623  629  633  635  639  645  651  653  659  663  665  671  675  681  689  3002 

2009屆新課標生物考點預測

---生物的變異

一、考點介紹

本專題是新課標教材必修二《遺傳與進化》中生物變異的內容。主要內容包括基因重組及其意義、基因突變的特征和原因、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shù)目變異、生物變異在育種上應用、轉基因食品的安全。

本專題內容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較多,更注重思維的嚴謹性、頗具文科特色,這也是理科學生常見的弱點,同時,考綱匯總5個知識點3個要求為Ⅱ,復習中更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蛑亟M的類型,發(fā)生的時間、基因突變發(fā)生的時間、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區(qū)別,染色體變異的特點,都是學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識,在復習中采用對比的方式在理解基礎上歸納記憶,能夠化難為易。在選擇題方面,考查的內容主要有:基因突變及其原因、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單倍體等概念的理解和判定。在非選擇題方面,常以某一作物育種為背景,綜合考查誘變育種、雜交育種、單倍體和多倍體育種及基因工程育種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試題詳情

重慶市萬州區(qū)2009屆高三第一次診斷性

數(shù)  學(理科)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全卷共三個大題,22個小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卷上.

2.第I卷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筆填寫在答題卷上“第I卷答題欄”對應題目的答案欄內.不能答在試題紙上.

3.第II卷各題一定要做在答題卷限定的區(qū)域內.

參考公式: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P(A+B)=P(A)+P(B)                        

如果事件A、B相互獨立,那么P(A?B)=P(A)?P(B)                  

如果事件A在一次試驗中發(fā)生的概率是P,那么n次獨立重復試驗中恰好發(fā)生k次的概率

第I卷(選擇題,共50分)

試題詳情

2009屆新課標生物考點預測

---種群與群落

一、考點介紹

本專題屬于高考新課標必修三《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中種群和群落的內容,包括種群的特征、種群的數(shù)量變化、群落的結構特征、群落的演替。

       本專題的實驗探究較多,是必修中實驗探究最多的,并且與原來的教材相比較內容變化很大,嘗試建立數(shù)學模型、群落的演替以及三個實驗探究均為新增內容,這些新增內容是新課標實施新理念的具體呈現(xiàn)形式,在復習中應加以關注。

試題詳情

2009屆新課標生物考點預測

――微生物的利用

一、             考點介紹

本專題是新人教課標版教材選修一模塊中的專題2《 微生物的培養(yǎng)與應用》部分內容,主要考點有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yǎng)、某種微生物數(shù)量的測定、培養(yǎng)基對微生物的選擇利用、利用微生物發(fā)酵來生產特定的產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應用。

試題分布

試題情景

主要考點

07四川 ?5

   坐標圖的解讀

微生物的培養(yǎng)

07江蘇?22

   微生物的營養(yǎng)要求

微生物的培養(yǎng)

07廣東?40

甘蔗的繁殖和加工

微生物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基對微生物的選擇利用、利用微生物發(fā)酵來生產特定的產物

07寧夏?32

  大腸桿菌的數(shù)量測定

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yǎng)、某種微生物數(shù)量的測定

07江蘇?42

   賴氨酸或谷氨

    酸的生產實際

微生物的培養(yǎng)、利用微生物發(fā)酵來生產特定的產物

08理綜Ⅰ?3

細菌的培養(yǎng)

微生物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基對微生物的選擇利用

08北京?31

   藍藻爆發(fā)

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yǎng)

08天津31

除草劑――莠去津

培養(yǎng)基對微生物的選擇利用

08廣東38

土壤中篩選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細菌菌株的實驗過程

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yǎng)、培養(yǎng)基對微生物的選擇利用

08廣東理基39

酵母菌液放入血球計數(shù)板直接記數(shù)

某種微生物數(shù)量的測定

本專題是選修部分的重點,也是高考的熱點。從命題角度看,主要是以微生物的應用為背景材料進行實驗設計或結合其他專題知識進行考查,考查的形式有選擇、簡答、實驗設計等。

2007年、2008年新課標高考涉及本專題的主要考點情況列表如下:

 

 

 

 

 

 

 

 

 

 

 

 

 

 

 

 

 

 

 

 

 

試題詳情

重慶市萬州區(qū)2009屆高三第一次診斷性

數(shù)  學(文科)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全卷共三個大題,22個小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卷上.

2.第I卷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筆填寫在答題卷上“第I卷答題欄”對應題目的答案欄內.不能答在試題紙上.

3.第II卷各題一定要做在答題卷限定的區(qū)域內.

參考公式: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P(A+B)=P(A)+P(B)                        

如果事件A、B相互獨立,那么P(A?B)=P(A)?P(B)                  

如果事件A在一次試驗中發(fā)生的概率是P,那么n次獨立重復試驗中恰好發(fā)生k次的概率

第I卷(選擇題,共60分)

試題詳情

       西氣東輸二線東段工程正式開工文綜復習

一、熱點背景:

2009年2月7日上午10時,又一項民心重大工程-----西氣東輸二線東段工程開工儀式在廣東省深圳市觀瀾鎮(zhèn)求雨嶺施工現(xiàn)場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席了開工儀式并宣布動工。西氣東輸二線是我國一項戰(zhàn)略性工程,是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內需部署中具有標志性的重大工程,是減少排放、改善人民生活的民生工程,對提高振奮克服金融危機的信心、保障我國能源供應、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西氣東輸二線西起新疆霍爾果斯,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陜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山東、浙江、江蘇、上海、廣西14個。▍^(qū)、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包括1條干線和8條支干線,總長8704公里。主干管道西起新疆霍城縣霍爾果斯首站,南達香港末站,全長4978公里,設計輸氣能力300億立方米/年。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承建并運營的這項工程,預計總投資1422億元,沿線城市內天然氣管網建設約需投資673億元。其中,東段工程干線全長2472公里,投資約930億元,并計劃于2011年實現(xiàn)全線投產。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的實施,對于改善我國能源結構、帶動相關產業(yè)發(fā)展、推動經濟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極大方便了沿線城市、鄉(xiāng)鎮(zhèn)居民生活,改變了居民用能方式,增強了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可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國內天然氣供需矛盾。二是有利于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優(yōu)化能源消費結構,將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比例中提高1至2個百分點。同用煤相比,每年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億噸、二氧化硫144萬噸、粉塵66萬噸、氮氧化物36萬噸。三是有利于推動我國物資裝備工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帶動相關產業(yè)發(fā)展。工程首次采用X80級鋼材,是迄今世界上采用X80級鋼材的最大管道工程。此外,工程建設還將帶動國內機械、電子、冶金、建材、施工建設及天然氣利用等相關產業(yè)發(fā)展,直接投資超過3000億元。

試題詳情

地理高考中?嫉牡乩碛嬎

一  地球、地球運動的計算

(一) 地方時、區(qū)時的計算

依據(jù):兩地的經度相差15°,兩地的地方時相差1小時。

方法:

1、已知經度求時區(qū)  時區(qū)數(shù)≈經度÷15 (四舍五入取整數(shù)。東經為東時區(qū),西經為西時區(qū))。

2、已知某地地方時求另一地地方時  地方時=已知地方時±兩地經度差÷15°/時,東+西-。

3、已知某地區(qū)時求另一地區(qū)時  某地區(qū)區(qū)時=已知地區(qū)區(qū)時±兩地時區(qū)差,東+西-。

4、時區(qū)差=甲時區(qū)數(shù)-乙時區(qū)數(shù)。

5、已知兩地地方時及一地經度,求另一地的經度  所求經度=已知經度±兩地地方時差÷4分/1°,東+西-。

6、已知某地正午時的北京時間,求該地經度  所求經度=120°E±(當?shù)乇本⿻r間-12)÷4分/1°。

7、已知某地的日出或日落的北京時間及晝長或夜長求經度 

①先求當?shù)卣鐣r的北京時間   當?shù)卣鐣r的北京時間=日出+晝長/2=日落-晝長/2

②再用6中的公式求解。

8、日照圖上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6:00,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8:00;晨昏線與某緯線的切點所在經線為0:00(切點為極晝)或12:00(切點為極夜)。

(二)兩個日期范圍比的計算

依據(jù):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向東到180°(國際日期變更線)為新一天;反之為舊的一天。

方法:180°經線的地方時為n時,則新一天的范圍為n×15°。由此,新一天/舊一天=15°n/180°-15°n。

(三)晝夜長短的計算

依據(jù):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為15°/小時。

方法:

1、某地晝(夜)長=該地緯線圈晝(夜)弧度數(shù)÷15°/小時;

2、晝長=日落地方時-日出地方時=(12-日出地方時)×2=(日落地方時-12)×2;

3、極晝區(qū)晝長為24小時,極夜區(qū)晝長為0小時,赤道上各地晝長永遠是12小時,兩分日全球各地晝長均為12小時;

4、緯度相同,晝夜長短相等,日出日落時刻相同;

5、不同半球相同緯度的兩地晝夜長短相反,即某地晝長=對應另一半球相同緯度大小地的夜長。

(四)日出日落時刻的計算

1、日出時刻=12-晝長/2=夜長/2;日落時刻=12+晝長/2=24-夜長/2;

2、日照圖上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6:00,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8:00;晨昏線與某緯線的切點所在經線為0:00(切點為極晝)或12:00(切點為極夜)。

3、日照圖中晨線上各地均為日出;昏線上的各地均為日落。然后依據(jù)兩地的經度差與地方時差的關系計算。

(五)太陽高度的計算

1、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h=90°)向四周以同心圓的形式遞減,到晨昏線上為0。晝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解題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陽高度線圖轉化為日照圖,關鍵是注意中心點或為太陽直射點,或為夜半球中點。

2、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H=90°-|φ±δ|。(式中H為正午太陽高度;ф為當?shù)鼐暥龋≌;δ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φ和δ位于同一半球取-,否則取+)。

3、兩地的緯度差=兩地的正午太陽高度差

4、極晝區(qū)中的極點的(正午)太陽高度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相同。

5、tanH=桿長/桿影長。

(六)對zhi點的計算

兩個點關于地心對稱。其經度互補方位相反;其緯度相同方位相反。

(七)地球運動速度的計算

1、地球自轉的速度:①地球上除南北極點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時15°;②地球上赤道處線速度最大,南北極點為0,任意緯線上線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 km/h ; ③同步衛(wèi)星的角速度與地球上除極點外的任一點都相等,線速度比對應地面上的點大

2、地球公轉的速度:角速度在遠日點(7月)較慢,在近日點(1月)較快;線速度與此類似。

3、運動器感覺晝夜更替周期的計算:T=360°/(地球自轉角速度±運動器角速度),(同向相加,逆向相減)。

(八)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的計算

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說明:(1)此公式只能大致計算一年當中某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2)計算結果若是正值,則為北緯;若為負值,則為南緯;

(3)R為某日日期,R-6月22日為該日與6月22日相差的天數(shù),(23°26′*4/365)為太陽直射點一日內移動的緯度距離。(假設其移動是勻速的)

(九) 在太陽直射的經線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緯度就相差多少度,據(jù)此可計算該經線上某一點的緯度數(shù)值;如果太陽直射赤道,則赤道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陽直射點不在赤道,則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陽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該緯線上某一點的經度和地方時。

(十)其他

1、北半球某地的北極星的仰角就是當?shù)氐木暥取?/p>

2、出現(xiàn)極夜極晝的最低緯度與當日的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互余。

3、同一條經線上的緯度差等于兩地的正午太陽高度差。

二  地圖的計算

1、比例尺的計算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注意:①比例尺本身沒有單位,但計算時要注意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要先換算統(tǒng)一。②比例尺大小實際上是實際距離縮小的程度,數(shù)值上表現(xiàn)為比值的大小。③比例尺的縮小或放大是距離的縮放、并非面積的縮放。④圖上距離往往需要在地圖上量取。

2、實際距離

(1)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2)在經緯網圖上:經線上1度=111千米  緯線上1度=111*cosA千米,A是緯度

3、絕對高度  即海拔。由等高線直接判斷。

4、相對高度  即兩地的海拔差。

(1)等高線地圖中  兩點的相對高度公式:(x-1)•h≤H<(x+1)•h,其中H為相對高度,h為等高距,x為等高線條數(shù)。計算陡崖的高度時x為相交等高線的條數(shù)。

(2)等溫線地圖中  氣溫每下降0.6℃,海拔就升高100米。

5、坡度的計算

坡度=兩地的相對高度/兩地的實際水平距離。

注意:兩地的水平距離并不等同于兩地實際距離。

①等壓線圖中的風力大小可參考公式tanA=M/N(M表示等壓距,N表示實際的水平距離)進行比較。

②等壓線圖中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大小tanA=M/N(M表示等壓距,N表示實際的水平距離)。

由于tan為增函數(shù),則比值越大,風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單位距離的溫差也越大。

6、地球表面兩地間最短距離的計算

地球表面兩地間最短距離就是過這兩地的大圓上的一段劣弧。若兩地均在晨昏線上,則晨昏線上的這段劣弧為兩地的最短距離。L=111*cosA千米。A為這兩地所在平面過地心的地心角。

三  溫度的計算

1、對流層的氣溫變化: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

2、當對流層的氣溫變率小于0.6℃/100米時產生逆溫現(xiàn)象。

3、焚風效應:氣團每下沉100米,氣溫增加1℃;

4、常溫層以下地溫垂直遞增率:每往地下深100米,地溫增加3℃。

四  人文地理的計算

1、人口密度=人口總量/分布面積

2、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一死亡率=(當年出生人口-當年死亡人口)/當年總人口

3、人口增長率=(某時段末人口數(shù)-該時段初人口數(shù))/該時段初人口數(shù)=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機械增長率

4、總和生育率指一定時期育齡婦女(15―49歲)各年齡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數(shù)表示。反映育齡婦女在15至49周歲總的生育水平。

5、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數(shù)量/該地區(qū)人口總數(shù)

6、人口出生率=某一地區(qū)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數(shù)/同期平均人口數(shù)

7、死亡率=一定時期內人口死亡人數(shù)/同期平均人口數(shù)

8、人口總負擔系數(shù)=指被撫養(yǎng)人口總數(shù)/15―64歲人口總數(shù)。被撫養(yǎng)人口指0―14歲和65歲以上的人口。

9、性別比=總人口中男性人數(shù)/女性人數(shù)。通常用每100個女性人口相應有多少男性人口來表示。第五次人口普查統(tǒng)計,我國人口性別比是119.2:100。

10、XX的人均占有量=XX的總量/人口總數(shù)

11、墾殖指數(shù)= 某國或地區(qū)已開墾種植的耕地面積/土地總面積

12、人口算術密度=一個國家的總人口/總面積

13、人口生理密度=一個國家的總人口/可耕地面積

14、耕地比重=人口算術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15、復種指數(shù)=農業(yè)地區(qū)一年內作物播種面積/耕地總面積

五  其他的計算

1、地震釋放能量的計算  震級增加一級,能量增加30倍M=

2、地下水的埋藏的計算  如井深,井水與地面的深度等

3、河流的徑流量  徑流量=降水量―蒸發(fā)量

4、地理圖表的計算  據(jù)圖回答。

5、熱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計算

原理:某地多年的平均收入與支出相等。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