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圖所示,物體A、B、C的質(zhì)量均為1kg,其中B、C分別與輕質(zhì)彈簧的兩端連接在一起,將它們靜置在地面上,現(xiàn)讓A從B正上方5m高處又靜止下落,A與B相碰,碰撞時間極短.相碰后兩者立即粘在一起向下運動,以后不再分開.當A與B運動到最高點時,彈簧剛好恢復(fù)到原長,不計空氣阻力,彈簧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勁度系數(shù)k=6N/m,重力加速度取10m/s2
(1)求A與B相碰后一起向下運動的最大位移;
(2)若A與B運動到最高點時,C對地面剛好無壓力,則A應(yīng)從距B多高處釋放?
(3)若A從第(2)問的高度由靜止釋放,A與B相碰后一起向下運動,但不粘連.求A與B相碰后第一次運動到的最高點與釋放點之間的距離.

分析 (1)由共點力的平衡求出彈簧的伸長量,結(jié)合運動的狀態(tài)求出速度最大時的伸長量,然后結(jié)合簡諧運動的特點,即可求出最大位移.
(2)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求出A與B碰前的速度,然后由動量守恒定律求出碰后的共同速度,然后分別對兩個過程使用動量守恒定律與機械能守恒即可解答.
(3)在不粘連的情況下,由分離的條件,先計算出分離時的速度,然后又機械能守恒求出分離后A上升的高度,最后即可求出結(jié)果.

解答 解:(1)A與B碰撞前彈簧的壓縮量△x1,則:$△{x}_{1}=\frac{mg}{k}$=$\frac{1×10}{6}=\frac{5}{3}$m
碰撞后A與B一起向下運動,隨彈力的增大,二者向下的加速度減小,當彈簧的彈力與重力大小相等時,速度達到最大,此時:
2mg=k△x2
得:$△{x}_{2}=\frac{2mg}{k}=\frac{2×1×10}{6}=\frac{10}{3}$m
由于A與B在彈簧上做簡諧運動,所以可知該簡諧運動的振幅:A=△x2=$\frac{10}{3}$m
A與B碰撞后向下的最大位移:$x=2A-△{x}_{1}=2×\frac{10}{3}-\frac{5}{3}=5$m
(2)設(shè)物體A碰前速度為v1,對物體A從H0高度處自由下落,
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gH0=$\frac{1}{2}$Mv12,解得:v1=$\sqrt{2g{H}_{0}}$.
設(shè)A、B碰撞后共同速度為v2,則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Mv1=2Mv2,v2=$\sqrt{\frac{g{H}_{0}}{2}}$.
A與B運動到最高點時,C對地面剛好無壓力,則C受到的彈簧的拉力與C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C=mg
此時彈簧的伸長量:$△{x}_{3}=\frac{{F}_{C}}{k}=\frac{mg}{k}=△{x}_{1}$,所以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與剛剛碰撞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是相等的;
A與B運動到最高點時上升的高度:$△h=△{x}_{1}+△{x}_{3}=2△{x}_{1}=\frac{10}{3}$m
以開始時B的位置處為重力勢能的0勢能點,由機械能守恒得:
$\frac{1}{2}•2m{v}_{2}^{2}+{E}_{P}+0=0+{E}_{P}+2mg•△h$
得:${v}_{2}=\sqrt{2g△h}$
所以:${H}_{0}=4△h=4×\frac{10}{3}=\frac{40}{3}$m
(3)若不粘連A與B相碰后將在向上運動的過程中二者分離,分離時,二者的速度和加速度都相等,二者之間的作用力恰好等于0,所以分離后A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加速度的大小為g.則B的加速度也是g,所以分離時,彈簧恰好處于原長的狀態(tài).
以開始時B的位置處為重力勢能的0勢能點,碰撞后此后A與B運動的過程中,A第一種情況下,A與B到達最高點時,彈簧的長度等于原長,則彈性勢能為0,所以:
A下降的過程中機械能守恒,得:Mgh=$\frac{1}{2}$Mv102,
解得:v10=$\sqrt{2gh}=\sqrt{2×10×5}=10$m/s
設(shè)A、B碰撞后共同速度為v20,則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Mv10=2Mv20,
v20=$\frac{1}{2}{v}_{10}=5$m/s
$\frac{1}{2}•2m{v}_{20}^{2}+{E}_{P}+0=0+0+2mg•△{x}_{1}$,
代入數(shù)據(jù)得:${E}_{P}=\frac{25}{3}$J
第2中情況下,碰撞后此后A與B運動的過程中,A、B與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當二者分離時,彈簧的長度等于原長,則彈性勢能為0,設(shè)此時二者的速度為v,得:$\frac{1}{2}•2m{v}_{2}^{2}+{E}_{P}+0=\frac{1}{2}•2m{v}^{2}+0+2mg•△{x}_{1}$,
代入數(shù)據(jù)整理得:$v=5\sqrt{\frac{5}{3}}$m/s
A與B分離后向上做豎直上拋運動,升高的高度:$H=\frac{{v}^{2}}{2g}=\frac{\frac{125}{3}}{2×10}=\frac{125}{60}$m
A與B相碰后第一次運動到的最高點與釋放點之間的距離:$△H={H}_{0}-H-△{x}_{1}=\frac{40}{3}-\frac{125}{60}-\frac{5}{3}=\frac{125}{12}$m
答:(1)A與B相碰后一起向下運動的最大位移是5m;
(2)若A與B運動到最高點時,C對地面剛好無壓力,則A應(yīng)從距B$\frac{40}{3}$m高處釋放;
(3)A從第(2)問的高度由靜止釋放,A與B相碰后一起向下運動,但不粘連.A與B相碰后第一次運動到的最高點與釋放點之間的距離是$\frac{125}{12}$m.

點評 該題涉及的運動過程比較多,一定要分析清楚物體的運動過程,應(yīng)用機械能守恒定律、牛頓定律、平衡條件即可正確解題.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如圖是用一張印有小方格的紙記錄了一小球做平拋的軌跡,小方格的邊長為L,小球在平拋運動途中的幾個位置如圖中的a、b、c、d所示,則由圖可知小球從a運動到b和b運動到c的時間是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小球平拋的初速度的計算式為v0=$2\sqrt{gL}$(用L、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一段凹槽A內(nèi)側(cè)之間的距離為l,倒扣在水平長木板C上,槽內(nèi)有一個可看成質(zhì)點的小物塊B,它緊貼槽A內(nèi)的左側(cè),如圖所示,木板位于光滑水平的桌面上,槽與木板間的摩擦不計,小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B、C二者質(zhì)量相等,原來都靜止,現(xiàn)使B以大小為v0的初速度向右運動,已知v0<$\sqrt{2μgl}$.求:

(1)在A、B發(fā)生碰撞前,B、C能否達到共同速度?
(2)從B開始運動到A、B發(fā)生碰撞的時間內(nèi),木板C運動的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下列敘述正確的有( 。
A.天然放射現(xiàn)象說明原子核還具有復(fù)雜結(jié)構(gòu)
B.一束光照射到某種金屬上不能發(fā)生光電效應(yīng),可能是因為這束光的光強太小
C.用14 eV的光子照射處于基態(tài)的氫原子,可使其電離
D.${\;}_{6}^{14}$C的半衰期為5 730年,若測得一古生物遺骸中的${\;}_{6}^{14}$C含量只有活體中的$\frac{1}{8}$,則此遺骸距今約有45840年
E.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與元素所處的物理和化學(xué)狀態(tài)無關(guān),它是一個統(tǒng)計規(guī)律,只對大量的放射性原子核才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在“測定金屬的電阻率”的實驗中,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直徑D的刻度位置如圖所示,用米尺測出金屬絲的長L,金屬絲的電阻大約為5Ω.先用伏安法測出金屬絲的電阻R,然后根據(jù)電阻定律計算出該金屬材料的電阻率ρ.為此取來兩節(jié)新的干電池、電鍵和若干導(dǎo)線及下列器材:
A.電壓表0~3V,內(nèi)阻10kΩ
B.電壓表0~15V,內(nèi)阻50kΩ
C.電流表0~0.6A,內(nèi)阻0.05Ω
D.電流表0~3A,內(nèi)阻0.01Ω
E.滑動變阻器,0~10Ω
①從圖中讀出金屬絲的直徑D為4.700 mm.
②要求較準確地測出其阻值,電壓表應(yīng)選A,電流表應(yīng)選C.(填序號)
③該金屬材料的電阻率ρ=$\frac{πR{D}^{2}}{4L}$.(用R、L、D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科學(xué)研究中經(jīng)常利用電場、磁場來改變帶電微粒的運動狀態(tài).如圖甲所示,處有一個帶電微粒源可以水平向右發(fā)射質(zhì)量m=3.2×10-9kg,電荷量q=1.6×10-9C,速度v0=0.4m/s的帶正電的微粒.N處有一個豎直放置的熒光屏,微粒源正對著熒光屏的正中央O點,二者間距離L=12cm.在熒光屏上以O(shè)點為原點,以垂直于紙面向里為x軸正方向,以豎直向上為y軸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標系,每個方格的邊長均為1cm,圖乙所示為熒光屏的一部分(逆著微粒運動方向看).在微粒源與熒光屏之間可以施加范圍足夠大的勻強電場、勻強磁場.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及微粒間的相互作用,g取10m/s2

(1)若微粒源與熒光屏之間只存在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電場強度E=32V/m,求帶電微粒打在熒光屏上的位置坐標;
(2)若微粒源與熒光屏之間同時存在勻強電場與勻強磁場
a.當電場與磁場方向均豎直向上,電場強度E=20V/m,帶電微粒打在熒光屏上的P點,其坐標為(-4cm,0),求磁感應(yīng)強度B的大;
b.當電場與磁場的大小和方向均可以調(diào)整,為使帶電微粒打在熒光屏的正中央,請你提出兩種方法并說明微粒的運動情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如圖所示,A、B、C為等腰棱鏡,a、b兩束不同頻率的單色光垂直AB邊射入棱鏡,兩束光在AB面上入射點關(guān)于OO′對稱,兩束光折射后相交于圖中的P點,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在真空中,a光光速等于b光光速
B.在棱鏡中,a光折射率大于b光折射率
C.a光通過棱鏡的時間大于b光通過棱鏡的時間
D.a、b兩束光從同一介質(zhì)射入真空過程中,a光發(fā)生全反射的臨界角大于b光發(fā)生全反射的臨界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如圖所示,水平面上有兩根相距0.5m的足夠長的平行金屬導(dǎo)軌MN和PQ,它們的電阻可忽略不計,在M和P之間接有阻值為R的定值電阻.導(dǎo)體棒ab長l=0.5m,其電阻為r,與導(dǎo)軌接觸良好.整個裝置處于方向豎直向上的勻強磁場中,磁感應(yīng)強度B=0.4T.現(xiàn)使ab以v=10m/s的速度向右做勻速運動.則ab中的感應(yīng)電動勢為2V,ab中電流的方向從b向a,若定值電阻R=3.0Ω,導(dǎo)體棒的電阻r=1.0Ω,則電路中的電流為0.5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所示,在長為L的細繩一端系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A,小球繞繩的另一固定端O點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已知小球恰好能經(jīng)過最高點,且經(jīng)過最低點的拉力大小為6mg,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求:
(1)小球經(jīng)過最高點時的速度大;
(2)小球經(jīng)過最低點時的速度大。
(3)小球在豎直平面內(nèi)所做的圓周運動是勻速圓周運動嗎?簡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