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拋物線的焦點為F,直線與拋物線C相切于點P,過點P作拋物線C的割線PQ,割線PQ與拋物線C的另一交點為QAPQ的中點.Ay軸的垂線與y軸交于點H,與直線l相交于點NM為線段AN的中點.

1)求拋物線C的方程;

2)求證:點M在拋物線C.

【答案】1;(2)詳見解析.

【解析】

1)聯(lián)立直線與拋物線的方程,,可得結(jié)果.

2)根據(jù)(1)得點坐標,假設點坐標,使用中點坐標公式可得,進一步得到,然后將點代入驗證,可得結(jié)果.

1)由

.

依題意:.

解得.

所以拋物線C的方程為:.

2)由,代入①得,

解得,代入切線l,所以點,

,則,所以.

依題意:將直線,代入直線l,

,則,

,所以,

所以AN的中點M在拋物線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7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生活垃圾要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沒有垃圾分類和未投放到指定垃圾桶內(nèi)等會被罰款和行政處罰.若某上海居民提著廚房里產(chǎn)生的濕垃圾隨意地投放到樓下的垃圾桶,若樓下分別放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四個垃圾桶,則該居民會被罰款和行政處罰的概率為(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個人收入的提高,自201911日起,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和稅率的調(diào)整,調(diào)整如下: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全部收入額減除5000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調(diào)整前后的計算方法如下表: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調(diào)整前)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調(diào)整后)

免征額3500

免征額5000

級數(shù)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級數(shù)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1

不超過1500元部分

3

1

不超過3000元部分

3

2

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2

超過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10

3

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3

超過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20

某稅務部門在某公司利用分層抽樣方法抽取某月100個不同層次員工的稅前收入,并制成下面的頻數(shù)分布表:

收入(元)

人數(shù)

30

40

10

8

7

5

1)若某員工2月的工資、薪金等稅前收入為7500元時,請計算一下調(diào)整后該員工的實際收入比調(diào)整前增加了多少?

2)現(xiàn)從收入在的人群中按分層抽樣抽取7人,再從中選4人作為新納稅法知識宣講員,用表示抽到作為宣講員的收入在元的人數(shù),表示抽到作為宣講員的收入在元的人數(shù),設隨機變量,求的分布列與數(shù)學期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四棱錐中,菱形所在的平面,中點,上的點.

1)求證:平面平面;

2)若的中點,當時,是否存在點,使直線與平面的所成角的正弦值為?若存在,請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設函數(shù)的導函數(shù)為,若函數(shù)的圖象關于直線對稱,且.

1)求實數(shù)a、b的值;

2)若函數(shù)恰有三個零點,求實數(shù)m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拋物線的焦點為,過點作斜率為的直線交拋物線于兩點.

1)若,求的面積;

2)過點分別作拋物線的兩條切線,且直線與直線相交于點,問:點是否在某條定直線上?若在,求該定直線的方程;若不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拋物線的焦點為,過點作斜率為的直線交拋物線于兩點.

1)若,求的面積;

2)過點分別作拋物線的兩條切線,且直線與直線相交于點,問:點是否在某條定直線上?若在,求該定直線的方程;若不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雙曲線C和橢圓有公共的焦點,且離心率為

1)求雙曲線C的方程.

2)經(jīng)過點M2,1)作直線l交雙曲線CAB兩點,且MAB的中點,求直線l的方程并求弦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A1CBC1,AB1BC1D,E分別是AB1BC的中點.

求證:(1)DE∥平面ACC1A1;

(2)AE⊥平面BCC1B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