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根據(jù)高錳酸鉀(KMnO4)制取氧氣的實驗探究,結合下圖回答問題.
【反應原理】
(1)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 【儀器裝置】
寫出標有序號的儀器名稱:① , ②;
(2)應選用的氣體發(fā)生裝置為(選填字母序號,下同),氣體收集裝置為 .
(3)【問題探究】 實驗中,有同學發(fā)現(xiàn)對藥品加熱一段時間后收集不到氧氣,可能的原因是 .
(4)【實驗反思】 在清洗試管中的反應物殘留物時,有的同學發(fā)現(xiàn)水溶液出現(xiàn)紫紅色,有的發(fā)現(xiàn)水溶液呈墨綠色(錳酸鉀溶于水所致),且同時有黑色的粉末狀固體.你對水溶液出現(xiàn)紫紅色這一現(xiàn)象的解釋是 .
為了分離、回收反應殘留物中的黑色粉末狀固體,需對混合物溶液進行過濾.過濾操作時,需將圓形濾紙折疊.下列濾紙折疊過程圖示中,正確的是(選填“甲”或“乙”).
甲:A→B→C 乙:A→B→D
(5)有同學發(fā)現(xiàn),不慎將高錳酸鉀粘到了手上,會留下一時洗不掉的褐色斑痕.老師說,這是高錳酸鉀氧化作用對皮膚的腐蝕所致. 針對這個案例,在實驗前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的是 .
(6)【課外延伸】 一同學上網(wǎng)查閱,知道高錳酸鉀還有其他用途.如用板材裝修的新房內,往往有一股刺鼻的氣味,這是室內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甲醛引起.可用下列反應來測定甲醛(用R表示)含量是否超標:
4KMnO4+5R+6H2SO4=2K2SO4+4MnSO4+5CO2↑+11H2O
試確定R的化學式 .
【答案】
(1)2KMnO4 K2MnO4+MnO2+O2↑;酒精燈;集氣瓶
(2)A;C或D
(3)裝置漏氣(合理均可)
(4)未完全反應的高錳酸鉀溶于水所致;甲
(5)避免藥品與皮膚直接接觸,實驗要注意安全等
(6)CH2O
【解析】解:【反應原理】 加熱高錳酸鉀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
所以答案是:2KMnO4 K2MnO4+MnO2+O2↑;
【儀器裝置】(1)根據(jù)常用儀器可知標號儀器分別是酒精燈、集氣瓶;
所以答案是:酒精燈;集氣瓶;(2)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需加熱,故選擇發(fā)生裝置A;氧氣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所以答案是:A;C或D;
【問題探究】
如果裝置漏氣,產(chǎn)生的氣體泄漏會影響氣體的收集;對藥品加熱一段時間后收集不到氧氣,可能的原因是試管口塞子未塞緊,氣體從試管口逸出;
所以答案是:裝置漏氣(合理均可);
【實驗反思】(1)高錳酸鉀溶于水顯紫紅色,所以清洗試管水溶液出現(xiàn)紫紅色,可能是未完全反應的高錳酸鉀溶于水所致;過濾時濾紙對折兩次,打開一邊三層,一邊是一層;
所以答案是:未完全反應的高錳酸鉀溶于水所致;甲;(2)依據(jù)題目所給信息可知:高錳酸鉀具有氧化作用對皮膚有腐蝕作用,所以從實驗的安全角度考慮,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避免藥品藥品與皮膚直接接觸;
所以答案是:避免藥品與皮膚直接接觸,實驗要注意安全等;
【課外延伸】
依據(jù)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shù)不變,反應前的原子個數(shù)是:K:4,Mn:4,O:40,H:12,S:6;反應后的原子個數(shù)是:K:4,Mn,4,O:45,H:22,S:6,C:5,故R有1個碳原子,2個氫原子,1個氧原子構成,由碳、氫、氧元素組成的物質,通常其化學式的組成元素按照碳、氫、氧的順序排列;
所以答案是:CH2O
【考點精析】關于本題考查的混合物的分離方法和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需要了解混合物的分離:1、過濾法:分離可溶物 + 難溶物2、結晶法:分離幾種可溶性物質;①質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化學變化,不適用于物理變化;②不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質質量不能計入“總和”中;③要考慮空氣中的物質是否參加反應或物質(如氣體)有無遺漏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A、B、C三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50℃時,A、C三種固體的溶解度大小關系是A>B>C
B.50℃時,A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2
C.將50℃時質量相同的A、C三種飽和溶液降溫到20℃后,析出晶體質量的大小關系是B>C=A
D.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D都是九年級化學中常見的物質,它們存在右下圖所示的關系(反應條件略去).
(1)若A為常見金屬,C為氣體單質,B的化學式為 , D的物質類別是(填酸、堿、鹽、氧化物).
(2)若A為實驗室常用燃料,C為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氣體,則B的化學式為;D的名稱為 .
(3)若A為非金屬氧化物,C為紅色固體,寫出A與 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2年6月1日,南寧市召開了環(huán)境質量狀況新聞發(fā)布會.其中1~5月的檢測結果表明,南寧的主要江河水質總體良好,邕江5個地表水水源地的水質達標率為100%.
(1)地表水水源地取出的天然水常攜帶有樹葉等不溶性雜物,可利用沉淀、、吸附和蒸餾等方法進行凈化,其中凈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2)南寧市郊一些村莊的飲用水是從深井取用的地下水.取適量地下水,加入并攪拌,若觀察到水中起浮渣,則證明從深井取用的地下水是(填“硬水”或““軟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來降低水的硬度.
(3)氧氣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廣泛,并不斷循環(huán)轉化.氧元素在①人體,②海水,③空氣,④地殼四種體系中,質量分數(shù)最高的是(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A~H是初中化學中的常見物質,它們之間的互相轉化關系如圖(1)所示.A、H為氣體單質,且A是標準狀況下密度最小的氣體,E、F是兩種生活中常見的鹽(圖中“→”、“←”表示物質間的轉化,反應條件及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已省略).
(1)A是 , F是 . (填化學式)
(2)B→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其基本反應類型是 .
(3)D→G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4)E→F反應中可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液中滴加稀鹽酸,產(chǎn)生氣體體積與所加稀鹽酸體積的關系如圖(2)所示.由此可推知上述濾液中含有的溶質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2年春,柳州市柳江上游的龍江河段發(fā)生鎘污染事件.面對污染,柳州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實現(xiàn)了“確保市民打開水龍頭喝到的是安全、合格、放心的自來水”的承諾. 以下是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示意圖,主要步驟如圖中的①②③④四個環(huán)節(jié):
(1)引起水體鎘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選填字母序號).
A.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農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C.未經(jīng)處理的工業(yè)廢水任意排放
(2)請從上圖凈水步驟中,選擇符合要求的數(shù)字序號填入下列空格: 加入生石灰、聚合氯化鋁絮凝劑,使水中鎘離子固化沉淀的步驟是;把沉淀物與水分離的步驟是;加入漂白粉進行消毒殺菌的步驟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是100g某品牌板栗的部分營養(yǎng)成分.
總熱量 | 蛋白質 | 糖類 | 油脂 | 鈉 | 維生素C |
1016kJ | 5.1g | 11.3g | ? | 4.6mg | 3.3mg |
(1)食物的成分主要有六大類營養(yǎng)素,上表中沒有涉及的營養(yǎng)素是 ;
(2)假設該板栗中的鈉元素以氯化鈉的形式存在,則100g該板栗中,氯化鈉的質量為mg(計算最后結果精確到0.1,下同);
(3)假設食物的熱量是由蛋白質、糖類、油脂提供的,單位質量的蛋白質、糖類、油脂完全氧化放熱約為:油脂 39.3kJ/g 蛋白質 18kJ/g 糖類 15.6kJ/g.根據(jù)此數(shù)據(jù)計算,理論上100g該板栗中油脂的質量為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對金屬的性質做了如下探究,請你填寫空格:
(1)用下圖所示實驗探究鐵生銹的條件(每支試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潔凈鐵片):
①甲同學認為,試管A發(fā)生的現(xiàn)象就能夠說明鐵的銹蝕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共同作用的結果.乙同學不同意他的觀點,認為必須全面觀察試管(選填試管編號)發(fā)生的現(xiàn)象,并經(jīng)過科學嚴謹?shù)耐评恚拍艿贸錾鲜鼋Y論.
②試管D和E實驗的目的是進一步探究鐵在的環(huán)境中是否更容易銹蝕.
③為防止金屬銹蝕,除了采用覆蓋保護膜等措施以外,還可以制成合金.這是因為合金與純金屬相比,其組成和內部組織結構發(fā)生變化,從而引起的變化.
(2)某同學向分別盛有等質量的鐵粉和鋅粒的試管中,倒入等質量.等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稀硫酸,以“金屬表面產(chǎn)生氣泡的快慢”為標準來判斷兩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有的同學認為這種方案不夠合理,理由是.
(3)將一定質量的鐵粉放入硝酸銅、硝酸鋅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所得固體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 , 且反應后溶液質量比反應前(選填“增大”. “減小”或“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