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53146  153154  153160  153164  153170  153172  153176  153182  153184  153190  153196  153200  153202  153206  153212  153214  153220  153224  153226  153230  153232  153236  153238  153240  153241  153242  153244  153245  153246  153248  153250  153254  153256  153260  153262  153266  153272  153274  153280  153284  153286  153290  153296  153302  153304  153310  153314  153316  153322  153326  153332  153340  203614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配合物Na2[Fe(CN)5(NO)]可用于離子檢驗,此配合物中不存在的化學鍵是( 。
A.離子鍵B.金屬鍵C.氫鍵D.極性共價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向絕熱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在一定條件下使反應SO2(g)+NO2(g)═SO3(g)+NO(g)達到平衡,正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如圖所示.由圖可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A.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B.反應物濃度:c>b>a
C.a、b均未建立平衡,c點恰好達到平衡
D.若在恒溫恒容容器中,以相同的投料進行該反應,平衡后轉化率小于絕熱恒容容器中的轉化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根據(jù)下列化合物:①H2SO4 ②CH3COOH ③NaCl ④NaOH,⑤NH4Cl,⑥NH3•H2O,⑦(NH42SO4 ⑧Na2C2O4 ⑨NH4HSO4,回答問題:
(1)⑧溶液中,鹽水解的離子方程式C2O42-+H2O?OH-+HC2O4-
(2)已知水存在如下平衡:H2O+H2O?H3O++OH-,現(xiàn)欲使平衡向左移動,且所得溶液顯酸性,可加入的試劑是上述中的①②⑨.
(3)濃度均為 0.1mol?L-1 的③⑤溶液比較:c(Na+)>c(NH4+).濃度均為 0.1mol?L-1 的③⑤溶液等體積混合后,c(Na+)+c(NH4+)+c(NH3?H2O)=c(Na+)+c(Cl-).
(4)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①②③④⑤⑥六種稀溶液,按 pH 由大到小的順序為(填序號)④>⑥>③>⑤>②>①.
(5)pH 相同的⑤、⑦、⑨三種稀溶液中,c(NH4+)的順序是(填序號)⑤=⑦>⑨.
(6)pH 均為 4,等體積的①和②溶液分別加水稀釋 n 倍、m 倍,稀釋后兩種溶液的 pH都變成 6,則 m>n(填“<”、“>”或“=”).
(7)常溫下,使溶液⑤中,c(NH4+)=c(Cl-)的操作是加入適量的醋酸銨溶液(或加入適量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在0.1mol•L-1 Na2CO3溶液中,欲使CO32-的濃度盡量接近0.1mol•L-1,則應向溶液中加( 。
A.HClB.Na2CO3C.NaClD.K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車輛排放的氮氧化物、煤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是導致霧霾天氣的“罪魁禍首”.活性炭可處理大氣污染物NO.在5L密閉容器中加入NO和活性炭(假設無雜質),一定條件下生成氣體E和F.當溫度分別在T1和T2時,測得各物質平衡時物質的量(n/mol)如表:
       物質
T/℃
活性炭NOEF
初始3.0000.1000
T12.9600.0200.0400.040
T22.9750.0500.0250.025
(1)寫出NO與活性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2NO?N2+CO2;
(2)計算上述反應T1℃時的平衡常數(shù)K1=4;
(3)上述反應T1℃時達到化學平衡后再通入0.1molNO氣體,則達到新化學平衡時NO的轉化率為80%;
(4)如圖為在T1℃達到平衡后在t2、t3、t4、t5時改變某一個反應條件,平衡體系中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情況,且所改變的條件均不同.已知t3-t4階段為使用催化劑.請判斷該反應△H<0(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NO2與SO2混合可發(fā)生反應:NO2+SO2?SO3+NO.
I.在100℃1molNO2與1molSO2的混合氣體置于絕熱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①正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填字母).

A.反應在c點達到平衡狀態(tài)
B.反應物濃度:a點小于b點
C.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D.△t1=△t2時,SO2的消耗量:a~b段大于b~c段
②判斷此反應達到平衡的標志是ADEF
A.體系的壓強不再發(fā)生變化      B.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
C.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  D.各組分的物質的量濃度不再改變
E.體系的溫度不再發(fā)生變化     F.v(NO2=v(NO)
II.在常溫時,維持體系總壓強P恒定體積為V升的1molNO2與1molSO2混合氣體于密閉容器發(fā)生上述反應.已知NO2的平均轉化率為α,則在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frac{{α}^{2}}{({1-α)}^{2}}$(用α,V等符號表示).
(3)熔融鹽燃料電池具有較高的發(fā)電效率,因而受到重視.某燃料電池以熔融的K2CO3(其中不含O2-和HCO3-)為電解質,以丁烷為燃料,以空氣為氧化劑,以具有催化作用和導電性能的稀土金屬材料為電極.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該燃料電池正極電極反應式為:O2+CO2+2e-=CO32-
②25℃時,某學生想用該燃料電池電解一定量的硫酸鈉飽和溶液中進行電解,當電路中有amol電子轉移時,溶液中析出mgNa2SO4•10H2O晶體.若溫度不變,在剩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frac{71m}{161(m+9a)}$×100%,消耗掉的丁烷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0.86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關于金屬元素特征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金屬元素的原子只有還原性,離子只有氧化性
②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都顯正價
③元素的金屬性越強,相應的離子氧化性越弱
④失電子數(shù)越多,元素的金屬性越強.
A..①②③B.②③C.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解答下列問題,本題共兩個小題.
(1)已知H2O2分子的結構如圖所示:H2O2分子不是直線形的,兩個氫原子猶如在半展開的書的兩面上,兩個氧原子在書脊位置上,書頁夾角為93°52′,而兩個O-H鍵與O-O鍵的夾角均為96°52′.
試回答:
①H2O2結構式是H-O-O-H.
②H2O2分子是含有極性(填“極性”或“非極性”)分子.
③H2O2難溶于非極性溶劑CS2,簡要說因H2O2為極性分子,而CS2為非極性溶劑,根據(jù)“相似相溶”規(guī)律,H2O2難溶于CS2
(2)3-氯-2-丁氨酸的結構簡式為:,一個該有機物分子中含有2個手性碳原子.其中一對對映異構體用簡單的投影式表示為:,則另一對對映異構體的簡單投影式為:.②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用有關化學用語回答問題:
(1)根據(jù)已知條件,寫出下列微粒的結構示意圖、電子式或化學式;
①某原子核外有17個電子,該原子的電子式為
②離子R-的電子層結構和Ne原子相同,該離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③離子R2+的電子層結構和Ar原子相同,該離子的電子式為:Ca2+
④由二個擬子核和10個電子組成的負一價陰離子的化學式為:OH-
⑤由二個原子核和10個電子組成的物質的分子式為:HF.
(2)A、B、C、D四種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依次增大且不大于18,已知A是最輕的元素,B、D原于的最外電子層的電子數(shù)相等,C原子最外電子層電子數(shù)與A原子相同,D元素原子的M層電子數(shù)是其L層電子數(shù)與K層電子數(shù)之差.
①C原子的結構示意簡圖為D2-的電子式為
②四種元素中的幾種相互組合,分別可以形成酸、堿或鹽,請寫出:
形成的酸的化學式:H2SO4(舉一例)
形成的鹽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Na2SO4=2Na++SO42- (舉一例)
③由B、D兩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SO2(舉一例)與由A、B、C三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相反應的方程式為2NaOH+SO2=Na2SO3+H2O.
(3)已知X、Y、Z、W四種元素,它們的核電荷數(shù)依次遞增.X原子的核外電子只有一個,Y、Z、W原子只有兩層電子,Y最外電子層的電子數(shù)恰好是該層所能容納最大電子數(shù)的一半,W原子得到2個電子即達到了原子的穩(wěn)定結構.
①Y元素原子的結構示意簡圖為;Z元素原子的電子式為
②元素X、Z,W按原子個數(shù)比4:2:3可以形成一種鹽,該鹽的化學式是NH4NO3
(4)按照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各電子層最多容納2n2個電子(n為電子層數(shù));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超過8個;次外層電子數(shù)不超過18個;電子依次從能量低的電子層填到能量高的電子層,請寫出核電荷數(shù)為53的非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某化學科研小組研究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得到如下變化規(guī)律(圖中P表示壓強,T表示溫度,n表示物質的量):
 
根據(jù)以上規(guī)律判斷,上列結論正確的是(  )
A.反應Ⅰ:△H>0,P2>P1B.反應Ⅱ:△H<0,T1>T2
C.反應Ⅲ:△H>0,T2<T1;或△H<0,T2>T1D.反應Ⅳ:△H<0,T2>T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