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9.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將無水亞硫酸鈉隔絕空氣加熱,并利用受熱后的固體試樣和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已知:Na2SO3$\stackrel{開始分解>600℃}{→}$Na2S+Na2S4(反應未配平).請回答下列問題:

Ⅰ、若某種固體物質受熱發(fā)生了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B.反應后一定有氣體生成
C.一定有多種物質生成      D.一定是吸熱反應
Ⅱ、(1)在該實驗中,如果加熱溫度低于600℃,向所得固體試樣中緩緩滴加稀鹽酸至足量,在滴加稀鹽酸的整個過程中HSO3-的物質的量濃度變化趨勢為先逐漸增大,后逐漸減。
(2)如果加熱溫度為700℃,向所得固體試樣中緩緩滴加稀鹽酸至足量,觀察到燒瓶中出現淡黃色沉淀,且有大量氣泡產生,則固體試樣跟鹽酸反應生成淡黃色沉淀的離子方程式為2S2-+SO32-+6H+=3S↓+3H2O;此時在B、C兩裝置中可能觀察到的現象為B中品紅溶液褪色,C中無明顯變化.
(3)為檢驗分解產物中生成的SO42-離子,其操作方法、現象和結論是先取固體試樣溶于水配成溶液,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先加稀鹽酸,若物明顯現象,再加氯化鋇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SO42-有存在.
(4)取上述受熱后的固體試樣進行分析,測得其中含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25.39%,通過計算知該產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38.09%.

分析 Ⅰ、分解反應一定生成多種物質,不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不一定有氣體生成,不一定吸熱;
Ⅱ、(1)由題意,Na2SO3要加熱到600度以上才分解,因此題中加熱溫度600度以下冷卻后得到的固體仍為Na2SO3,向所得固體試樣中緩緩滴加稀鹽酸至足量,首先HCl與SO32-反應生成HSO3-,加到一定程度時,SO32-已完全轉化為HSO3-,再加鹽酸,HSO3-與HCl反應生成SO2;
(2)加熱溫度為700℃,向所得固體試樣中緩緩滴加稀鹽酸至足量,觀察到燒瓶中出現淡黃色沉淀,且有大量氣泡產生,說明加熱分解后的固體中含硫化鈉和未分解的亞硫酸鈉,SO32-、S2-可在酸性條件下轉化為單質硫;SO32-可在酸性條件下轉化為SO2,據此解答;
(3)在檢驗SO42-時,加入氯化鋇之前要先加鹽酸以排除CO32-離子的干擾;
(4)根據原子守恒可知受熱后的固體試樣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之比為32:(16×3)=2:3,從而求出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解答 解:Ⅰ、某種固體物質受熱發(fā)生了分解,一定生成多種物質,不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不一定有氣體生成,不一定吸熱,故選C;
Ⅱ、(1)由題意,Na2SO3要加熱到600度以上才分解,因此題中加熱溫度600度以下冷卻后得到的固體仍為Na2SO3,向所得固體試樣中緩緩滴加稀鹽酸至足量,首先HCl與SO32-反應生成HSO3-,加到一定程度時,SO32-已完全轉化為HSO3-,再加鹽酸,HSO3-與HCl反應生成SO2,所以HSO3-濃度先增大后將逐漸減小,直至最后下降到接近于零;
故答案為:先逐漸增大,后逐漸減小;
(2)如果加熱溫度為700℃,向所得固體試樣中緩緩滴加稀鹽酸至足量,觀察到燒瓶中出現淡黃色沉淀為硫,且有大量氣泡產生說明為二氧化硫,則固體試樣跟鹽酸反應生成淡黃色沉淀的離子方程式為:2S2-+SO32-+6H+=3S↓+3H2O;生成二氧化硫的反應為SO32-+2H+=SO2↑+H2O,此時在B、C兩裝置中可能觀察到得現象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使品紅褪色,生成的氣體不是硫化氫通過硫酸銅無現象,
故答案為:2S2-+SO32-+6H+=3S↓+3H2O;B中品紅溶液褪色,C中無明顯變化;
(3)要檢驗硫酸根離子的存在,先取固體試樣溶于水配成溶液,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先加稀鹽酸,若物明顯現象,再加氯化鋇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SO42-有存在;
故答案為:先取固體試樣溶于水配成溶液,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先加稀鹽酸,若物明顯現象,再加氯化鋇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SO42-有存在;
(4)受熱后的固體試樣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之比為32:(16×3)=2:3,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25.39%,則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frac{25.39%}{2}×3$=38.09%;
故答案為:38.09%;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把握硫及其化合物性質是解題的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各組物質中,化學鍵類型完全相同的是( 。
A.NH3和N2B.H2O2和NH4ClC.CO2和PCl3D.H2S和Na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對于反應3Cu+8HNO3(。┄T3Cu(NO32+2NO↑+4H2O在測量化學反應速率時,以下不可以利用的相關性質為( 。
A.氣體的體積和體系的壓強B.溶液顏色的深淺
C.固體物質的體積D.H+濃度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某實驗小組用圖2所示裝置制備一硝基甲苯(包括對硝基甲苯和鄰硝基甲苯)反應原理(圖1):

實驗步驟:①濃硫酸與濃硝酸按體積比1:3配制混合溶液(即混酸)共40mL;
②在三頸瓶中加入13g甲苯(易揮發(fā)),按圖所示裝好藥品和其他儀器;
③向三頸瓶中加入混酸;
④控制溫度約為50℃-55℃,反應大約10min,三頸瓶底有大量淡黃色油狀液體出現;
⑤分離出一硝基甲苯,經提純最終得到對硝基甲苯和鄰硝基甲苯共15g.
相關物質的性質如下:
密度/g•cm-3沸點/℃溶解性
甲苯0.866110.6不溶于水
對硝基甲苯1.286237.7不溶于水,易溶于液態(tài)烴
鄰硝基甲苯1.162222不溶于水,易溶于液態(tài)烴
(1)儀器A的名稱是分液漏斗.
(2)配制混酸的方法是量取30mL濃硝酸倒入燒杯中,再量取10mL濃硫酸沿燒杯內壁(或玻璃棒)緩緩注入燒杯并不斷攪拌.
(3)若實驗后在三頸瓶中收集的產物較少,可能的原因是:溫度過高,導致HNO3大量揮發(fā).
(4)本實驗采用水浴加熱,水浴加熱的優(yōu)點是受熱均勻、易于控制溫度.
(5)分離反應后產物的方案如下:
混合物$\stackrel{操作1}{→}$$\left\{\begin{array}{l}{有機混合物→(操作2)\left\{\begin{array}{l}{甲苯}\\{鄰對硝基甲苯}\end{array}\right.}\\{無極混合物}\end{array}\right.$
操作1的名稱是分液,操作2中不需要用到下列儀器中的de.(填序號)
a.冷凝管   b.酒精燈  c.溫度計   d.分液漏斗   e.蒸發(fā)皿
(6)本實驗中鄰、對硝基甲苯的產率為77.5%(結果保留小數點后一位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一組實驗,驗證元素周期律.
(1)甲同學在a、b、c、d四只燒杯里分別加入50mL冷水,再分別滴加幾滴酚酞溶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鈉(Na)、鎂(Mg)、鋁(Al)、鉀(K)金屬塊,觀察現象.
①甲同學設計實驗的目的是驗證: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元素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
②反應最劇烈的燒杯里金屬是D(填字母)A、鈉   B、鎂  C、鋁   D、鉀;
③寫出a燒杯里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④實驗中發(fā)現b、c兩只燒杯中幾乎沒有什么現象,要想達到實驗的目的,請你幫助選擇下列合適的方法BC
A.把鎂、鋁的金屬塊換成金屬粉末      B.把燒杯中的冷水換成熱水
C.把燒杯中的冷水換成鹽酸            D.把燒杯中的冷水換成氫氧化鈉溶液
(2)乙同學設計實驗驗證:非金屬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強.他設計了下圖裝置以驗證碳、氮、硅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乙同學設計的實驗可直接證明三種酸的酸性強弱,已知A是強酸,其濃溶液在常溫下可與銅反應;B是塊狀固體;燒杯中盛放C的水溶液,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觀察到白色膠狀沉淀生成.
①寫出所選用物質的化學式:A、HNO3; C、Na2SiO3(或K2SiO3).
②寫出燒瓶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HNO3+CaCO3=Ca(NO32+H2O+CO2↑.
③碳、氮、硅三種元素的得電子能力由強到弱順序為氮>碳>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化學變化屬于加成反應的是( 。
A.乙醇在銅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加熱和空氣反應得乙醛
B.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反應
C.在濃硫酸作用下,乙醇和乙酸共熱的反應
D.在濃硫酸作用下.苯在55℃左右與濃硝酸的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下列是某興趣小組根據課本實驗設計的一個能說明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熱穩(wěn)定性的套管實驗.請觀察下圖的實驗裝置,分析實驗原理,回答下列問題:
(1)所裝藥品中,甲為碳酸氫鈉,乙為碳酸鈉.
(2)要證明碳酸氫鈉受熱能產生水,可在小試管內塞上沾有無水硫酸銅粉末的棉花球.能證明產生水的現象是白色粉末變藍.
(3)整個實驗過程中丙、丁兩燒杯的澄清石灰水的現象是丙處石灰水不產生渾濁
丁處石灰水變渾濁.
(4)反應結束后,取剩余固體分別與滴加1mol/L鹽酸至不再產生氣體為止,若甲、乙消耗鹽酸的體積均為20mL,則原固體甲、乙的質量比為84: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表示物質結構的化學用語或模型正確的是( 。
A.CH4分子的比例模型:B.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C.NH3分子的電子式:D.CO2分子的結構式:O=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有兩研究性學習小組擬探究鹵代烴的性質.查資料得知:溴乙烷的沸點為3.4℃,乙醇的沸點℃.
(1)甲小組設計如圖實驗裝置研究溴乙烷在NaOH的水溶液中反應;取0.5mL溴乙烷于試管中,再加入3mLNaOH溶液,放入40℃熱水浴中.
①若溴乙烷完全水解,試管中會觀察到的現象是將混合液靜置看是否分層,若不分層說明溴乙烷已完全水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H2Br+NaOH$\stackrel{△}{→}$CH3CH2OH+NaBr;
②為證明該反應為取代反應,該小組同學設計的兩種方案:一種是檢驗水層中生成了Br-,需要的試劑是稀硝酸和硝酸銀溶液;另一種檢驗水層中生成了有機物,若用此法,可以取少量水解液,然后C(填編號),觀察現象.
A.加入金屬鈉B.加入乙酸和濃硫酸,加熱C.用紅外光譜儀器測出醇羥基吸收峰D.點燃液體
(2)乙小組也用甲小組實驗裝置研究溴乙烷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的反應:取1mL溴乙烷于試管中,再加入3mLNaOH溶液,將試管放入90℃熱水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試管中有氣泡冒出,若用酸性KMnO4溶液檢驗該氣體,應先將氣體通入盛有蒸餾水的洗氣瓶,目的是除去揮發(fā)出的乙醇,排除它對乙烯檢驗的干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