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表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卮鹣铝袉栴}:
(1)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為_________。
(2)表中元素原子半徑最大的是(填元索符號)_________。
碳 | 氮 | Y | |
X | 硫 | Z |
(3)下列亊實能說明Y元素的非金屬性比S元素的非金屬性強的__________;
a.Y單質與H2S溶液反應,溶液變渾濁
b.在氧化還原反應中,lmolY單質比1molS得電子多
c.Y和S兩元素的簡單氫化物受熱分解,前者的分解溫度高
(4)X與Z兩元素的單質反應生成lmolX的最高價化合物,恢復至室溫,放熱687kJ,己知該化合,物的熔、沸點分別為-69℃和58℃,寫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碳與鎂形成的lmol化合物Q與水反應,生成2molMg(OH)2和lmol烴,該烴分子中碳氫質量比為9:1,烴的電子式為_______,Q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
(6)銅與一定濃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應,生成的鹽只有硫酸銅,同時生成的兩種氣體均由表中兩種元素組成,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都小于50。為防止污染,將產(chǎn)生的氣體完全轉化為最高價含氧酸鹽,消耗lL2.2mol/LNaOH溶液和1molO2,則兩種氣體的分子式及物質的量分別為_____________,生成硫酸銅物質的量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三周期,ⅦA族
(2)Si
(3)ac
(4)Si(s)+2Cl2(g)=SiCl4(l) △H=687kJ/mol
(5);Mg2C3+4H2O=2Mg(OH)2+ CH≡CHH3↑
(6)NO 0.9mol;NO21.3mol;2mol
【解析】試題分析:(1)周期表中Z元素為氯元素,核電荷數(shù)為17,三個電子層,最外層7個電子,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ⅤⅡA族。
(2)表中元素為第二周期和三周期中的元素,依據(jù)同周期原子半徑依次減小,同主族原子半徑依次增大分析可知,元素的原子半徑最大的是Si。
(3)a.Y單質與H2S溶液反應,溶液變渾濁,說明氧氣的氧化性比硫強,則說明Y元素的非金屬性比S元素的非金屬性強,故a正確;b.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性強弱取決于得電子的難易,與得失電子數(shù)沒有必然關系,故b錯誤;c.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越強,Y和S兩元素的簡單氫化物受熱分解,前者的分解溫度高,說明Y的非金屬性較強,故c正確。
(4)依據(jù)題意可知,X(Si)與Z(Cl)兩元素的單質反應生成1molX的最高價化合物SiCl4放熱687KJ,已知該化合物的熔、沸點分別為-69℃和58℃,則常溫下SiCl4為液態(tài),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Si(s)+2Cl2(g)=SiCl4(l)△H=-687kJ/mol。
(5)碳與鎂形成的1mol化合物Q與水反應,生成2molMg(OH)2和1mol烴,且該烴分子中碳氫質量比為9:1,則該烴的分子式為C3H4,結構簡式為:CH≡CHH3,則烴的電子式為;依據(jù)原子守恒和反應實質分析Q的化學式為Mg2C3,Q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2C3+4H2O=2Mg(OH)2+CH≡CHH3↑。
(6)銅與一定濃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應,生成的鹽只有硫酸銅,同時生成兩種有毒氣體為NO、NO2,最終轉化為NaNO3,1mol氧氣參與反應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4mol,設出NO、NO2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mol、ymol,則:①x+y=2.2,②x+3y=4
解①②聯(lián)立方程組得:x=1.3,y=0.9,
根據(jù)電子守恒:n(CuSO4)=4mol/2=2mol。
故答案為:NO 0.9mol,NO21.3mol;2mol。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反應:CO2(g)+H2(g)CO(g)+H2O(g),其平衡常數(shù)K和溫度t的關系如下:
T/℃ | 700 | 800 | 850 | 1000 | 1200 |
K | 2.6 | 1.7 | 1.0 | 0.9 | 0.6 |
(1)K的表達式為: .
(2)該反應的正反應為 反應(“吸熱”或“放熱”).
(3)能判斷該反應是否已經(jīng)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 .
A.容器中壓強不變
B.混合氣體中CO濃度不變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定溫度下,將3 mol CO2和2 mol H2混合于2 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
CO2(g)+H2(g)CO(g)+H2O(g)。
(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________。
(2)已知在700 ℃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1=0.5,則該溫度下反應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數(shù)K2=________
(3)已知在1000 ℃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3=1.0,則該反應為_________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4)在1 000 ℃下,從開始到20s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則CO濃度為____________mol/L,CO2的轉化率為____________。此溫度下,若某時刻CO2的物質的量為2 mol,則此時v正______________v逆(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右圖所示裝置進行下列實驗:將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預測的現(xiàn)象與實際相符的是( )
選項 | ①中物質 | ②中物質 | 預測②中的現(xiàn)象 |
A. | 稀鹽酸 | 碳酸鈉與氫氧化鈉的混合溶液 | 立即產(chǎn)生氣泡 |
B. | 濃硝酸 | 用砂紙打磨過的鋁條 | 產(chǎn)生紅棕色氣體 |
C. | 氯化鋁溶液 | 濃氫氧化鈉溶液 | 產(chǎn)生大量白色沉淀 |
D. | 草酸溶液 | 高錳酸鉀酸性溶液 | 溶液逐漸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I、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以下裝置模擬合成氨并制備少量氨水
已知:加熱(85℃)NH4Cl和NaNO2飽和溶液可以制取N2
B中儀器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為了完成實驗,裝置從左到右接口的連接順序是___________;
⑶D中玻璃纖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⑷小組中甲同學認為F裝置不太合理,實驗中會產(chǎn)生倒吸。乙同學認真分析后認為該裝置無需改進,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實驗探究
⑸該小組同學利用制備的氨水再進行銀鏡反應實驗。經(jīng)查閱資料,配制的銀氨溶液主要成分是[Ag(NH3)2]OH,小組同學對其組成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
①在潔凈的小試管中加入2mL 2%的AgNO3溶液,然后邊振蕩試管邊滴加2%的稀氨水溶液,至最初產(chǎn)生的沉淀恰好溶解為止,制得銀氨溶液。
②在制得的銀氨溶液中加入無水乙醇,溶液變渾濁,過濾,用__________洗滌,得到白色固體;
③將該白色固體用適量蒸餾水溶解,得到無色溶液,用廣范pH試紙檢驗溶液近似呈中性;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至不再產(chǎn)生沉淀,靜置,取上層清液于另一支放有一小片銅的小試管中并微熱,發(fā)現(xiàn)銅片的表面有氣泡產(chǎn)生,遇到空氣變成紅棕色;另取少量上層清液加過量的NaOH溶液并加熱,得到無色刺激性氣體。由此確定通過上述方法制備的白色固體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⑹請根據(jù)以上探究,設計實驗來制備少量純凈的[Ag(NH3)2]OH溶液:取2mL 2%的AgNO3溶液于潔凈的小試管中,_________________,即得到[Ag(NH3)2]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定條件下,在一體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N2(g)+3H2(g) 2NH3(g),能說明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
A. N2、H2、NH3的濃度相等
B. 容器內(nèi)壓強不再變化
C. 單位時間內(nèi)消耗a mol N2,同時生成2a mol NH3
D. 容器內(nèi)混合氣體密度不再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電池的正極材料必須是金屬
B.原電池的負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C.實驗室欲快速制取氫氣,可利用粗鋅與稀硫酸反應
D.原電池可以把物質內(nèi)部的能量全部轉化為電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4 mol A氣體和2 mol B氣體充入2 L的密閉容器中,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如下反應:2A(g)+B(g)2C(g)。若經(jīng)2 s后測得C的濃度為0.6 mol ·L-1,下列幾種說法正確的是
①用物質A表示的反應平均速率為0.3 mol ·L-1·s-1
②用物質B表示的反應的平均速率為0.6 mol ·L-1·s-1
③2 s時物質A的轉化率為70%
④2 s時物質B的濃度為0.7 mol ·L-1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