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3cm,BC=7cm,∠B,P為下底BC邊上一點(不與B、C重合),連結AP,過P點作PE交DC于E,使得∠APE=∠B.

(1)求證:△ABP∽△PCE;
(2)求腰AB的長;
(3)在底邊BC上是否存在一點P,使得DE:EC=5:3.如果存在,求出BP的長;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1)欲證△ABP∽△PCE,需找出兩組對應角相等;由等腰梯形的性質(zhì)可得出∠B=∠C,根據(jù)三角形外角的性質(zhì)可證得∠EPC=∠BAP;由此得證;(2)AB=4cm;(3)BP=1cm或6cm

試題分析:(1)欲證△ABP∽△PCE,需找出兩組對應角相等;由等腰梯形的性質(zhì)可得出∠B=∠C,根據(jù)三角形外角的性質(zhì)可證得∠EPC=∠BAP;由此得證;
(2)可過作AF⊥BC于F,由等腰梯形的性質(zhì)得到AF是BC、AD差的一半,在Rt△ABF中,根據(jù)∠B的度數(shù)及BF的長即可求得AB的值;
(3)在(2)中求得了AB的長,即可求出DE:EC=5:3時,DE、CE的值.設BP的長為x,進而可表示出PC的長,然后根據(jù)(1)的相似三角形,可得出關于AB、BP、PC、CE的比例關系式,由此可得出關于x的分式方程,若方程有解,則x的值即為BP的長.若方程無解,則說明不存在符合條件的P點.
(1)由∠APC為△ABP的外角得∠APC=∠B+∠BAP;
∵∠B=∠APE
∴∠EPC=∠BAP
∵∠B=∠C
∴△ABP∽△PCE;
(2)過A作AF⊥BC于F

∵等腰梯形ABCD中,AD=3cm,BC=7cm,
∴BF=2cm, 
Rt△ABF中,∠B=60°,BF=2;
∴AB=4cm;
(3)存在這樣的點P.
∵DE:EC=5:3,DE+EC=DC=4
解之得EC=cm.
設BP=x,則PC=7-x
由△ABP∽△PCE可得

∵AB=4,PC=7-x,

解之得x1=1,x2=6,
經(jīng)檢驗都符合題意,
即BP=1cm或BP=6cm.
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成比例,注意對應字母在對應位置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已知:如圖,在△ABC中,點D在AC上,點E在CB的延長線上,且AD=BE,求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C=90°,BE⊥CD于點E.DP⊥CB于點P,連接AP、PE.如圖1,若∠C=45°,求證:AP= AE.

如圖2,若∠C=60°,直接寫出線段AP、AE的數(shù)量關系                   .
在(1)的條件下,將線段EA繞點E順時針旋轉(zhuǎn)得到線段EA′,使∠DEA′=∠DAE,直線EA′分別與線段BA延長線、線段BC交于點N、點K,已知AD=1,EK=.求線段NE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ABC中,BC=54cm,CA=45cm,AB=63cm,另一個與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短邊為15cm,則周長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ABC中,AB=AC,∠A=120°

(1)用直尺和圓規(guī)作AB的垂直平分線,分別交BC,AB于點M,N(保留痕跡,不寫作法)
(2)猜想CM與BM有何數(shù)量關系,并證明你的猜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本題10分)如圖,點E是矩形ABCD中CD邊上一點,△BCE沿BE折疊為△BFE,點F落在AD上。

(1)求證:△ABF∽△DFE;
(2)若△BEF∽△ABF,求CD∶BC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若一個三角形三邊之比為3:5:7,與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長邊的長為21,則最短邊的長為
A.15B.10C.9D.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在△ABC中,點D、E分別是AB、AC的中點,則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   )

A.            B.△ADE∽△ABC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D,E分別是△ABC的邊AB,AC上的點,請你添加一個條件,使△ABC與△AED相似,你添加的條件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