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同學們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氣體的制備實驗(A~F為裝置編號).

(1)寫出圖D裝置中甲儀器的名稱集氣瓶.
(2)用A裝置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文字表達式為氯酸鉀$→_{加熱}^{二氧化錳}$氯化鉀+氧氣,其中二氧化錳起催化作用;收集氧氣可以選擇D或E(填裝置編號).
(3)實驗室制取CO2通常選擇下列藥品中的a、c(填藥品序號).
a.稀鹽酸      b.熟石灰      c.塊狀石灰石       d.稀硫酸
通常檢驗CO2氣體的反應可用文字表達式表示為二氧化碳+氫氧化鈣→碳酸鈣+水.
(4)常溫下,可用固體硫化亞鐵(FeS)和稀硫酸反應制取硫化氫(H2S)氣體,若要控制滴加液體的速率,可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C(填裝置編號).
(5)制取氣體前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若按F圖所示操作,結果在導管口未看到氣泡,其可能原因與下列因素無關的是a(填序號).
a.將燒杯換成水槽             b.導管伸入水中位置過深,氣體無法逸出
c.將水換成冰水               d.先用手捂住試管壁,再將導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分析 集氣瓶是收集氣體的儀器,制取裝置包括加熱和不需加熱兩種,如果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氧氣就不需要加熱,如果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就需要加熱.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實驗室制取CO2,是在常溫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的,碳酸鈣和鹽酸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鈣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熱.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把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就證明是二氧化碳.常溫下,可用固體硫化亞鐵(FeS)和稀硫酸反應制取硫化氫(H2S)氣體,因此不需要加熱;分液漏斗可控制滴加液體的速率;制取氣體前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若按F圖所示操作,結果在導管口未看到氣泡,其可能原因與下列因素無關的是將燒杯換成水槽.

解答 解:(1)集氣瓶是收集氣體的儀器,故答案為:集氣瓶
(2)如果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就需要加熱,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其中二氧化錳起催化作用.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為:氯酸鉀$→_{加熱}^{二氧化錳}$氯化鉀+氧氣;催化; D、E(寫對一個即可)
(3)實驗室制取CO2,是在常溫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的,碳酸鈣和鹽酸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鈣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熱;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把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就證明是二氧化碳;故答案為:a、c  二氧化碳+氫氧化鈣→碳酸鈣+水
(4)常溫下,可用固體硫化亞鐵(FeS)和稀硫酸反應制取硫化氫(H2S)氣體,因此不需要加熱;分液漏斗可控制滴加液體的速率;故答案為:C   
(5)制取氣體前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若按F圖所示操作,結果在導管口未看到氣泡,其可能原因與下列因素無關的是將燒杯換成水槽;故答案為:a

點評 本考點主要考查了儀器的名稱、氣體的制取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同時也考查了文字表達式的書寫等,綜合性比較強.氣體的制取裝置的選擇與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的條件有關;氣體的收集裝置的選擇與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有關.本考點是中考的重要考點之一,主要出現(xiàn)在實驗題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用來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圖1所示的是小明用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測定方法.實驗過程是:
第一步:將集氣瓶容積劃分為五等份,并做好標記.
第二步:點燃燃燒匙內(nèi)的紅磷,伸入集氣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第三步: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發(fā)現(xiàn)水被吸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的體積約為集氣瓶總?cè)莘e的$\frac{1}{5}$.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的體積不到總?cè)莘e的$\frac{1}{5}$.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紅磷的量不足(任寫一點);寫出集氣瓶內(nèi)發(fā)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磷+氧氣$\stackrel{點燃}{→}$五氧化二磷,若將硫代替紅磷實驗,是否能成功不能(填“能”或“不能”),為什么?瓶內(nèi)硫燃燒產(chǎn)生氣體,瓶內(nèi)壓強不變;
(2)小華同學對實驗進行反思后,提出了改進方法(如圖2所示),你認為改進后的優(yōu)點是:實驗結果更準確或環(huán)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錯誤的過濾操作不會導致濾液渾濁的是( 。
A.濾紙沒有緊貼漏斗內(nèi)壁B.過濾時液面高于濾紙邊緣
C.漏斗內(nèi)壁不干凈D.玻璃棒放在了一層濾紙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月球上有豐富的核聚變?nèi)剂稀癏e-3”.“He-3”是原子核內(nèi)含有2個質(zhì)子和1個中子的氦原子.則氦原子核外的電子數(shù)是(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對有關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
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同時有大量的白霧生成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試液變紅
C.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鐵
D.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水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chǎn)密切相關,請回答下列問題:
(一)在農(nóng)村人們常常飲用河水,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懸浮物和細菌等雜質(zhì),一般可用次氯酸殺死細菌.將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鈣)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鈣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戶居民在飲用水之前對河水的處理步驟:
河水→A(加入明礬)→B(沉淀)→C(過濾)→D(加入漂白粉)→凈水
(1)A步中加明礬的作用是吸附懸浮的雜質(zhì),使雜質(zhì)沉降;
(2)該農(nóng)戶得到的凈水是混合物(填純凈物或混合物),原因是;
(3)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煮沸  的方法來降低水的硬度;
(4)進行過濾操作時,下列做法錯誤的是D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緊靠燒杯的內(nèi)壁
C.濾紙的邊緣要低于漏斗口D.液面高于濾紙邊緣
(5)加入漂白粉可對水進行殺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鈣[化學式為Ca(ClO)2].次氯酸鈣中氯元素的化合價是+1.
(二)電解水實驗揭示了水的組成.
(1)圖1實驗中得到氧氣的試管是2(填“1”或“2”).

(2)水電解的過程可用如圖2表示,微粒運動變化的先后順序是A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
(3)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填基本反應類型),寫出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
(4)該實驗證明了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 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按照體積計算空氣中氧氣約占21%,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按照課本的實驗裝置做“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實驗(圖1),但測出的氧氣體積分數(shù)明顯偏小.請你參與探究:

【提出問題】
造成誤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進課本實驗裝置?
【查閱資料】①
顏色、狀態(tài)熔點/℃燃燒所需最低溫度/℃密度/g•cm-3
紅磷暗紅色固體5902402.34
白磷白色固體44.1401.82
②二氧化碳氣體能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
③在加熱的條件下銅粉能與氧氣反應生成黑色的氧化銅固體
【猜想】
甲同學:可能是導管內(nèi)原存有空氣,后來留有吸入的水,影響實驗的準確性;
乙同學:可能是瓶內(nèi)殘留氣體中還有氧氣的緣故;
你還能做的猜想是紅磷量不足或裝置漏氣或裝置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等(寫一點即可).
【交流與討論】
(1)寫出圖1中集氣瓶中發(fā)生反應的符號表達式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2)丙同學認為,用木炭代替紅磷也能完成圖1的實驗,但事先要在集氣瓶中放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或石灰水;
(3)他們對圖1實驗裝置進行了如圖2的改進.與圖1實驗裝置相比,圖2裝置的一個優(yōu)點是在密閉的環(huán)境中進行反應,能夠減少實驗誤差;
【探究與反思】
(1)為驗證乙同學的猜想,將銅粉在殘余氣體中加熱,觀察到銅粉變黑,所以乙同學的猜想合理(選填“合理”或“不合理”);
(2)大家采用改進的實驗裝置(圖2)進行實驗(左邊玻璃管上面的空氣平均分成了5等份,并標刻度線),待玻璃管冷卻、管內(nèi)白色的煙幕消失,同時能觀察到左邊玻璃管中水上升到1刻度線(左邊玻璃管中水上升了玻璃管中空氣體積的1/5等,得到了較準確的數(shù)據(jù),但又意外發(fā)現(xiàn)左玻璃管內(nèi)壁上端附著白色固體.左玻璃管上端的白色固體主要成分可能是白磷或者五氧化二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16.A、B、C、D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這四種物質(zhì)中均含有同一種元素,其中A和B的組成元素相同,B是一種最常見的液體,D是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它們之間的部分轉(zhuǎn)化關系如圖所示(圖中反應條件及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已省略)

(1)寫出A、C、D的化學式:AH2O2C、O2、DCO2
(2)寫出B→C的化學方程式(或符合表達式)2H2O$\frac{\underline{\;通電\;}}{\;}$2H2↑+O2↑;寫出C→D的化學方程式(或符合表達式)C+O2$\frac{\underline{\;點燃\;}}{\;}$CO2
(3)自然界中D轉(zhuǎn)變?yōu)镃的變化被稱為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各組物質(zhì),按單質(zhì)、氧化物、混合物順序排列的是( 。
A.石墨、氯酸鉀、石油B.銅、氧化鎂、液態(tài)氧
C.臭氧、二氧化硫、冰水混合物D.液態(tài)氧、干冰、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