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為測定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小明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木板的傾角為45。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位于木板上的B點.物塊在木板上A點靜止釋放后沿木板滑下,壓縮彈簧運動至C點后被彈回,上滑至D點時速度為零.測得AB間的距離為x1,BC間的距離為x2,BD間的距離為x3.實驗中的彈簧可視為輕質彈簧
(1)請畫出物塊從A下滑到B過程中的受力示意圖;
(2)試比較物塊在上述過程中剛接觸與剛離開彈簧時動能的大小,并簡要說明理由;
(3)若某次實驗測得:x1=40 cm、x2=5 cm、x3=25 cm,求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12分)某同學做“測定木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測滑動摩擦力時,他設計了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一: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如圖甲所示.
方案二: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地鉤住木塊,用力使木板在水平面上運動,如圖乙所示.
除了實驗必須的彈簧測力計、木塊、木板、細線外,該同學還準備了若干重均為2.00N 的砝碼.
(a)上述兩種方案中,你認為更合理的方案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回答兩個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該同學在木塊上加砝碼,改變木塊對木板的壓力,記錄了5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序 | 1 | 2 | 3 | 4 | 5 |
砝碼個數(shù) | 0 | 1 | 2 | 3 | 4 |
砝碼對木塊的壓力/N | 0 | 2.00 | 4.00 | 6.00 | 8.00 |
測力計讀數(shù)/N | 1.50 | 2.00 | 2.50 | 2.95 | 3.50 |
木塊受到的摩擦力/N | 1.50 | 2.00 | 2.50 | 2.95 | 3.50 |
請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作出木塊受到的摩擦力f和砝碼對木塊的壓力F的關系圖象(以F為橫坐標).由圖象可知,木塊重為 N.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
實驗次序 | 1 | 2 | 3 | 4 | 5 |
砝碼個數(shù) | 0 | 1 | 2 | 3 | 4 |
砝碼對木塊 的壓力/N |
0 | 2.00 | 4.00 | 6.00 | 8.00 |
測力計示 數(shù)/N |
1.50 | 2.00 | 2.50 | 2.95 | 3.50 |
木塊受到的 摩擦力/N |
1.50 | 2.00 | 2.50 | 2.95 | 3.50 |
1 |
2 |
d |
△t |
實驗次序 | 1 | 2 | 3 | 4 | 5 |
砝碼個數(shù) | 1 | 2 | 3 | 4 | |
砝碼對木塊 的壓力/N | 2.00 | 4.00 | 6.00 | 8.00 | |
測力計示 數(shù)/N | 1.50 | 2.00 | 2.50 | 2.95 | 3.50 |
木塊受到的 摩擦力/N | 1.50 | 2.00 | 2.50 | 2.95 | 3.50 |
某同學探究恒力做功和物體動能變化間的關系,方案如圖所示.
(1)為消除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可以使木板適當傾斜以平衡摩擦阻力,則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下面操作正確的是
A.未連接紙帶前,放開小車,小車能由靜止開始沿木板下滑
B.未連接紙帶前,輕碰小車,小車能勻速穩(wěn)定下滑
C.放開拖著紙帶的小車,小車能由靜止開始沿木板下滑
D.放開拖著紙帶的小車,輕碰小車,小車能勻速穩(wěn)定下滑
(2)平衡摩擦力后,他想用鉤碼的重力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則實驗中應滿足:
(3)該同學在一條比較理想的紙帶上,從點跡清晰的某點開始記為O點,順次選取5個點,分別測量這5個點到O點之間的距離x,計算出它們與O點之間的速度平方差,然后在坐標紙上建立坐標系,并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進行如圖所示的描點,請畫出變化圖像。
(4) 若測出小車質量為0.2kg,懸掛鉤碼質量為0.026kg,g=10m/s2,由變化圖像,取x=6.00cm,小車動能增量為 J,恒力做功為 J,在誤差允許范圍內可認為二者相等。(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