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體,在與水平成θ的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勻速直線運動,物體與頂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則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    )
A.F·cosB.F·sin
C.(Fsin+mg)D.(mg—Fsin)
AC

試題分析:AB、物體在水平地面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可得摩擦力為;A正確B錯誤
CD、物體在水平地面勻速直線運動,受到滑動摩擦力作用,由動摩擦定律可得摩擦力為;C正確D錯誤
故選AC
點評:對于滑動摩擦力,關(guān)鍵抓住其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大小與物體間彈力成正比。此題由于物體勻速運動則滑動摩擦力的計算可由平衡條件,也可用動摩擦定律。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擋板P固定在足夠高的水平桌面上,小物塊A和B的大小可忽略,它們分別帶有+QA和+QB的電荷量,質(zhì)量分別為mA和mB。兩物塊由絕緣的輕彈簧相連,一不可伸長的輕繩跨過滑輪,一端與B連接,另一端連接輕質(zhì)小鉤。整個裝置處于電場強度為E、方向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中。A、B開始時靜止,已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不計一切摩擦及A、B間的庫侖力,且設(shè)A、B所帶電荷量保持不變,B不會碰到滑輪。

①若在小鉤上掛一質(zhì)量為M的物塊C并由靜止釋放,可使物塊A恰好能離開擋板P,求物塊C下落的最大距離。
②若物塊C的質(zhì)量改為2M,則當(dāng)物塊A剛離開擋板P時,C的速度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12分)帶有等量異種電荷的兩塊水平金屬板M、N正對放置,相距為dd遠(yuǎn)小于兩板的長和寬),一個帶正電的油滴A恰好能懸浮在兩板正中央,如圖所示。A的質(zhì)量為m,所帶電荷量為q,在A正上方距離M板2d處,有另一質(zhì)量也為m的帶電油滴B由靜止釋放,可穿過M板上的小孔進(jìn)入兩板間,若能與油滴A相碰,會結(jié)合成一個油滴,結(jié)合后的瞬間該油滴的速度為碰前油滴B速度的一半,方向豎直向下。整個裝置放在真空環(huán)境中,不計油滴B和A間的庫侖力以及金屬板的厚度,為使油滴B能與油滴A相碰且結(jié)合后不會與金屬板N接觸,重力加速度取g,求:

(1)金屬板M、N間的電壓U的大;
(2)油滴B帶何種電荷?請簡要說明理由;
(3)油滴B所帶電荷量的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三段不可伸長的細(xì)繩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均為200N,它們共同懸掛一重物,如圖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θ=300。則O點懸掛的重物G不能超過(  )

A.100N     B.173N     C.346N      D.20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三段不可伸長的細(xì)繩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OA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OB、OC的倍,它們共同懸掛一重物,如圖所示,其中OA與豎直方向夾角是30。,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漸增加C端所掛物體的質(zhì)量,則最先斷的繩(  )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勻強電場的方向豎直向下,勻強磁場方向垂直于紙面向里,三個油滴ab、c帶有等量同種電荷,其中a靜止,b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c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比較它們的重力Ga、Gb、Gc間的關(guān)系,正確的是:
A.Ga最大B.Gb最大C.Gc最大D.Ga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水平力F把一個物體緊壓在豎直的墻壁上靜止不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作用力F跟墻壁對物體的壓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B.F越大,墻壁對物體的靜摩擦力也越大
C.作用力F與物體對墻壁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D.物體的重力跟墻壁對物體的靜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質(zhì)量為m=2kg的物塊由傾角為θ=300,從斜面頂端勻速下滑,,則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µ=              。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斜面傾角θ=30°,物體重G=100N,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2,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拉物體使其沿斜面向上勻速運動,求拉力F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