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中國式過馬路”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隱患.某調查機構為了解路人對“中國式過馬路”的態(tài)度是否與性別有關,從馬路旁隨機抽取30名路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得到了如下列聯(lián)表:
項目 | 男性 | 女性 | 總計 |
反感 | 10 | ||
不反感 | 8 | ||
總計 | 30 |
已知在這30人中隨機抽取1人抽到反感“中國式過馬路”的路人的概率是.
(1)請將上面的列聯(lián)表補充完整(直接寫結果,不需要寫求解過程),并據(jù)此資料分析反感“中國式過馬路”與性別是否有關?
(2)若從這30人中的女性路人中隨機抽取2人參加一活動,記反感“中國式過馬路”的人數(shù)為X,求X的分布列和數(shù)學期望.
附:K2=
.
P(K2≥k0) | 0.10 | 0.05 | 0.010 | 0.005 |
k0 | 2.706 | 3.841 | 6.635 | 7.879 |
【答案】(1)沒有充足的理由認為反感“中國式過馬路”與性別有關; (2) .
【解析】
根據(jù)從這30人中隨機抽取1人抽到反感“中國式過馬路”的路人的概率,做出“中國式過馬路”的人數(shù),進而得出男生的人數(shù),填好表格,再根據(jù)所給的公式求出的值,然后與臨界值作比較,即可得出結論
X的可能取值為0,1,2,通過列舉法得到事件數(shù),分別計算出它們的概率,列出分布列,求出期望。
(1)列聯(lián)表補充如下:
性別 | 男性 | 女性 | 總計 |
反感 | 10 | 6 | 16 |
不反感 | 6 | 8 | 14 |
總計 | 16 | 14 | 30 |
由已知數(shù)據(jù)得K2的觀測值K2=
所以,沒有充足的理由認為反感“中國式過馬路”與性別有關.
(2)X的可能取值為0,1,2.
P(X=0)=,P(X=1)=,
P(X=2)=,
所以X的分布列為
X | 0 | 1 | 2 |
P |
X的數(shù)學期望為E(X)=.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三棱錐P-ABC中,PA⊥平面ABC,AB⊥AC,PA=AC=3,AB=,BE=EC,AD=2DC.
(1)證明:DE⊥平面PAE;
(2)求二面角A-PE-B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OA是南北方向的一條公路,OB是北偏東45°方向的一條公路,某風景區(qū)的一段邊界為曲線C.為方便游客光,擬過曲線C上的某點分別修建與公路OA,OB垂直的兩條道路PM,PN,且PM,PN的造價分別為5萬元/百米,40萬元/百米,建立如圖所示的直角坐標系xoy,則曲線符合函數(shù)y=x+ (1≤x≤9)模型,設PM=x,修建兩條道路PM,PN的總造價為f(x)萬元,題中所涉及的長度單位均為百米.
(1)求f(x)解析式;
(2)當x為多少時,總造價f(x)最低?并求出最低造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ABC是直角三角形,AB=AC=1,點P是棱BB1上一點,滿足 (0≤λ≤1).
(1)若λ= ,求直線PC與平面A1BC所成角的正弦值;
(2)若二面角P﹣A1C﹣B的正弦值為 ,求λ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公差不為零的等差數(shù)列{an}中, S2=16,且成等比數(shù)列.
(1)求數(shù)列{an}的通項公式;
(2)求數(shù)列{|an|}的前n項和T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雙曲線C的一個焦點與拋物線C1:y2=-16x的焦點重合,且其離心率為2.
(1)求雙曲線C的方程;
(2)求雙曲線C的漸近線與拋物線C1的準線所圍成三角形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海水養(yǎng)殖場進行某水產品的新、舊網箱養(yǎng)殖方法的產量對比,收獲時各隨機抽取了100個網箱,測量各箱水產品的產量(單位:kg), 其頻率分布直方圖如下:
(1)記A表示事件“舊養(yǎng)殖法的箱產量低于50 kg”,估計A的概率;
(2)填寫下面列聯(lián)表,并根據(jù)列聯(lián)表判斷是否有99%的把握認為箱產量與養(yǎng)殖方法有關:
箱產量<50 kg | 箱產量≥50 kg | |
舊養(yǎng)殖法 | ||
新養(yǎng)殖法 |
(3)根據(jù)箱產量的頻率分布直方圖,對這兩種養(yǎng)殖方法的優(yōu)劣進行比較.
附:
P() | 0.050 0.010 0.001 |
k | 3.841 6.635 10.828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且,E是棱CC1中點,F是AB的中點.
(1)求證:CF//平面AEB1;
(2)求點B到平面AEB1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