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分析如圖并回答:經(jīng)數(shù)小時后,U形管A,B兩處的液面會出現(xiàn)哪種情況(實驗裝置足以維持實驗期間小白鼠的生命活動,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氣和和溫度變化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 )
A.A處上升、B處下降
B.A,B兩處都下降
C.A處下降、B處上升
D.A,B兩處都不變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為三種植物(Ⅰ、Ⅱ、Ⅲ)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之間的關(guān)系,圖乙表示相關(guān)生理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影響圖甲中b點上下移動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強度為a點時,既沒有CO2的吸收也沒有CO2釋放,其原因是 . 在這種情況下,植物(能、不能)積累有機物.為加快植物生長,可使用人工光照,比較適合的光源是(白光、綠光).
(2)圖甲中的三種植物最適合于生活在陰涼環(huán)境下的是 .
(3)連接圖乙中“1”和“2”兩個過程的關(guān)鍵物質(zhì)是 .
(4)若研究CO2中C在光合作用中的轉(zhuǎn)移途徑,通常采用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組合中,依次屬于生命系統(tǒng)的結(jié)構(gòu)層次中種群、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組是( )
①生活在人的大腸內(nèi)的細菌等生物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魚類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雙球菌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植物種群中存在紅花植株和白花植株兩種類型,紅花植株自交,其F1的性狀表現(xiàn)只出現(xiàn)甲、乙、丙 3種可能,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 該植物種群的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8種
B. 控制花色的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C. 乙組親代紅花植株測交,后代會出現(xiàn)1:1的分離比
D. 丙組中的紅花子代中,自交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的個體占7/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不同溫度下酵母菌發(fā)酵時氣體產(chǎn)生量與反應(yīng)時間的關(guān)系.由圖可知( )
①有多種酶參與
②最適合pH是7
③最適溫度是40℃
④50℃時酶逐漸失活
⑤0℃時酶逐漸失活.
A.①③
B.②⑤
C.③④
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細胞雖具有多樣性,但都有相似的基本結(jié)構(gòu),即都具有( )
A、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
B、細胞膜、細胞質(zhì)、核糖體
C、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液泡
D、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已經(jīng)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的細胞浸入清水中,細胞吸水能力的變化應(yīng)是( 。
A.由小到大
B.由大到小
C.不變
D.等于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請回答下列有關(guān)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問題。
(1)下表為某同學探究影響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所做的實驗。據(jù)表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有 _________(答不全不得分)。要比較不同顏色的光對光合速率的影響,應(yīng)選擇的容器標號是 。
(2)下圖是新鮮綠葉的四種光合色素在濾紙上分離的情況:圖中四種色素都能溶解在層析液中,其中 (填“甲”、“乙”、“丙”或“丁”)的溶解度最大。四種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 光。
(3)下圖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濃度適宜的條件下,溫度對某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響。圖中實線表示光合作用速率,虛線表示呼吸作用速率。由圖可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受溫度的影響,其中與 作用有關(guān)的酶對高溫更為敏感。若晝夜不停地光照,該植物生長的最適宜溫度約是 ℃:若溫度均保持在20℃的條件下,長時間每天交替進行12h光照、12h黑暗,該植物能否正常生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guān)于植物生長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植物幼嫩葉片中的色氨酸可轉(zhuǎn)變?yōu)樯L素
B. 成熟莖韌皮部中的生長素可以進行非極性運輸
C. 幼嫩細胞和成熟細胞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長素濃度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