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一第一章1.3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3?靜安區(qū)一模)兩位美國科學家因在G蛋白偶聯(lián)受體方面(人體對光線、味道和氣味的感知機理)的研究獲得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這表明該領域的研究已經深入到( )
A.生命體層面 B.器官層面 C.細胞層面 D.分子層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一第一章1.4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西藏模擬)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在人體內起抗氧化作用
B.為防止月餅等富脂食品氧化變質,常在包裝袋中放入硫酸亞鐵
C.由水電離出來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K+、CO32﹣、Cl﹣、NO3﹣可能大量共存
D.使石蕊變紅的溶液中:Na+、I﹣、Cl﹣、NO3﹣可能大量共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一第一章1.4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武清區(qū)三模)化學與科技、社會、生產密切結合,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純凈水”清潔、純凈,長期飲用有益健康
B.維生素C不宜與含硫酸亞鐵的補血劑同服
C.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膠和鐵粉的透氣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變質
D.味覺上具有酸味的食物即酸性食物,長期食用會導致血液偏酸性,引起缺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一第一章1.4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朝陽區(qū))維生素C(C6H8O6)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它屬于( )
A.單質 B.氧化物 C.有機物 D.無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一第一章1.4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西城區(qū)二模)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可作抗氧化劑
B.油脂既能為人體提供熱量,又能提供人體必需脂肪酸
C.棉花、羊毛及合成纖維完全燃燒都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蛋白質遇飽和硫酸銨溶液產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一第一章1.4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東城區(qū)二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鈣和氮均為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B.二氧化硅是太陽能電池的主要材料
C.油脂和蛋白質均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D.明礬與水作用能生成有吸附性的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一第一章1.4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鄂爾多斯一模)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逐步改用碘酸鉀加工碘鹽
B.維生素C的其中一種功效是能將Fe3+還原成Fe2+,促進人體對鐵的吸收,有助于治療缺鐵性貧血
C.汽車尾氣排放是霧霾天氣形成的一個原因,三元催化凈化法的主要反應之一是2NO+2CO═N2+2CO2
D.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實現(xiàn)化石燃料高效清潔利用后,就無需開發(fā)新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一第一章1.4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3?德陽模擬)化學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緊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碳酸鋇、碳酸氫鈉等均可作為抗酸藥物使用
B.鐵、碘都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
C.將甲醛稀溶液用于新鮮蔬菜的保鮮
D.明礬作凈水劑是利用其水解產物的消毒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一第一章1.4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3?寧德模擬)下列有關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敘述錯誤的是( )
A.自行車鋼架生銹主要是電化學腐燭所致
B.少量石膏加入豆?jié){中,能使豆?jié){凝結
C.我國政府規(guī)定在食用鹽中必須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鉀(KI)
D.可通過食用鐵強化醬油,補充人體所需的鐵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一第一章1.4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2?房山區(qū)二模)下列物質與所對應類別一致的是( )
A.維生素A、維生素C﹣﹣﹣﹣水溶性維生素
B.麻黃堿、青霉素﹣﹣﹣﹣天然藥物
C.食鹽、蔗糖﹣﹣﹣﹣防腐劑和調味劑
D.碳素鋼、玻璃鋼﹣﹣﹣﹣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