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標準狀況下,22.4L水中所含的分子數(shù)約為6.02×1023

B.標準狀況下,a L的氧氣和氮氣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數(shù)約為a/22.4×6.02×1023

C.常溫常壓下,48g O3氣體含有的氧原子數(shù)為602×1023

D2.24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數(shù)為0.3×6.02×1023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A.標準狀況下,水為液體,不能根據(jù)氣體的摩爾體積計算其物質的量,故A錯誤;B.標準狀況下,a L的氧氣和氮氣的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則含有的分子數(shù)約為a/22.4×6.02×1023,故B正確;C48g O3氣體物質的量為48g÷48g/mol=1mol,則含有的氧原子數(shù)為3×6.02×1023,C錯誤;D.沒有指明2.24L CO2氣體處的溫度和壓強,無法計算其物質的量,故D錯誤;答案為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4molA氣體和2molB氣體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如下反應:2A(g)+B(g)2C(g) 若經(jīng)2s(秒)后測得C的濃度為0.6mol/L,現(xiàn)有下列幾種說法:

用物質A表示的反應的平均速率為0.3mol/(Ls)

用物質B表示的反應的平均速率為0.6mol/(Ls)

2S(秒)時物質A和B的轉化率一樣

2S(秒)時物質B的濃度為0.3mol/L

其中正確的是(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含NaCl、Na2SO4NaNO3的混合物,選擇適當?shù)脑噭⿲⑵滢D化為相應的沉淀或固體,從而實現(xiàn)Cl、SO42NO3的相互分離。相應的實驗過程可用下圖表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實驗流程中①②③充分反應后進行物質的分離操作時所需玻璃儀器有 ;

2上述實驗流程中試劑X ,溶液3所含溶質 (均用化學式表示);

3上述實驗流程中加入過量的Na2CO3的目的是

4寫出上述流程各步所涉及到的化學方程式:

5簡述檢驗溶液1中是否含有SO42實驗操作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化合物中,既有離子鍵,又有非極性鍵的是(

AK2O BCa(OH)2 CNa2O2 D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d、e分別是Cu、Ag、Fe、Al、Mg五種金屬中的一種。已知:a、c均能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體;b與d的硝酸鹽反應,置換出單質d;c與強堿反應放出氣體;c、e在冷的濃硝酸中發(fā)生鈍化。由此判斷:a、b、c、d、e分別是( )

A.Fe、Cu、Al、Ag、Mg B.Al、Cu、Mg、Ag、Fe

C.Mg、Cu、Al、Ag、Fe D.Mg、Ag、Al、Cu、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氯氣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已知: = ,在實驗室可用二氧化錳固體或高錳酸鉀固體和濃鹽酸反應制取氯氣?晒┻x用的發(fā)生裝置如下圖。

1若用高錳酸鉀固體和濃鹽酸反應制取氯氣,發(fā)生裝置是 。選填ABc

2寫出用二氧化錳固體和濃鹽酸反應制取氯氣的化學方程式: 。

3實驗室收集氯氣的方法是 。

4常用溶液吸收氯氣防止污染。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H+、NH4+、Mg2+Al3+、Fe3+CO32-、SO42-NO3-中的幾種.若加入鋅粒,產(chǎn)生無色無味的氣體;若加入NaOH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且產(chǎn)生的沉淀量與加入NaOH的物質的量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中的陽離子只有H+、Mg2+Al3+可能含有Fe3+

B.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NO3-,一定含有SO42-

C.溶液中cNH4+=0.3 mol/L

DcH+cAl3+cMg2+=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化合物中含有共價鍵的是( )

A. MgCl2 B. K2S C. NaCl D. 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 mol氦氣中有2NA個氦原子

B14 g氮氣中含6.02×1023個氮原子

C2 L 0.3 mol·L1 Na2SO4溶液中含0.6 NANa

D18 g水中所含的電子數(shù)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