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Ⅰ | 用炭粉在高溫條件下還原CuO |
方法Ⅱ | 電解法:2Cu+H2O$\frac{\underline{\;電解\;}}{\;}$ Cu2O+H2↑ |
方法Ⅲ | 用肼(N2H4)還原新制Cu(OH)2 |
序號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
① | T1 | 0.050 | 0.0492 | 0.0486 | 0.0482 | 0.0480 | 0.0480 |
② | T1 | 0.050 | 0.0488 | 0.0484 | 0.0480 | 0.0480 | 0.0480 |
③ | T2 | 0.10 | 0.094 | 0.090 | 0.090 | 0.090 | 0.090 |
分析 (1)用炭粉在高溫條件下還原CuO容易生成Cu;
(2)根據蓋斯定律,由已知熱化學方程式乘以適當的系數進行加減構造目標熱化學方程式,反應熱也乘以相應的系數作相應的加減;
(3)陽極發(fā)生氧化反應,堿性條件下Cu在陽極失去電子得到Cu2O與H2O;
(4)液態(tài)肼(N2H4)還原新制Cu(OH)2來制備納米級Cu2O,同時放出N2,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分析;
(5)A.根據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知識來回答;
B.根據反應速率v=$\frac{△c}{△t}$來計算;
C.催化劑不會引起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改變,會使反應速率加快;
(6)計算溶液混合后,不發(fā)生反應時c(Ag+)、c(Cl-),令平衡時溶液中Ag+的濃度為xmol/L,根據反應Ag+(aq)+Cl-(aq)?AgCl(s),表示出平衡時c(Ag+)、c(Cl-),代入溶度積常數列方程計算;
再計算混合后溶液,不發(fā)生反應時c(Ag+)、c(Cl-),計算離子濃度積,與溶度積比較,判斷是否產生沉淀.
解答 解:(1)用炭粉在高溫條件下還原CuO容易生成Cu,反應不易控制生成Cu2O;
故答案為:反應不易控制,易還原產生Cu;
(2)①2Cu(s)+$\frac{1}{2}$O2(g)=Cu2O(s)△H=-akJ•mol-1,
②C(s)+$\frac{1}{2}$O2(g)=CO(g)△H=-bkJ•mol-1,
③Cu(s)+$\frac{1}{2}$O2(g)=CuO(s)△H=-ckJ•mol-1
由蓋斯定律可知,①-③×2+②得2CuO(s)+C(s)=Cu2O(s)+CO(g)△H=2c-a-bkJ•mol-1;
故答案為:2c-a-b;
(3)陽極發(fā)生氧化反應,堿性條件下Cu在陽極失去電子得到Cu2O與H2O,陽極電極反應式為:2Cu-2e-+2OH-=Cu2O+H2O,
故答案為:2Cu-2e-+2OH-=Cu2O+H2O;
(4)液態(tài)肼(N2H4)還原新制Cu(OH)2來制備納米級Cu2O,同時放出N2,其反應的方程式為:4Cu(OH)2+N2H4$\frac{\underline{\;\;△\;\;}}{\;}$2Cu2O+N2↑+6H2O;
故答案為:4Cu(OH)2+N2H4$\frac{\underline{\;\;△\;\;}}{\;}$2Cu2O+N2↑+6H2O;
(5)A、實驗溫度越高,達到化學平衡時水蒸氣轉化率越大,②和③相比,③轉化率高,所以T2>T1,故A正確;
B、實驗①前20min的平均反應速率 v(O2)=$\frac{△c}{△t}$=$\frac{\frac{0.05mol/L-0.0486mol/L}{2}}{20min}$=3.5×10-5 mol•L-1 min-1,故B錯誤;
C、①②化學平衡狀態(tài)未改變,②反應速率加快,先到達平衡,則實驗②比實驗①所用的催化劑效率高,故C正確.
故選AC;
(6)溶液混合后,不發(fā)生反應時c(Ag+)=$\frac{1′}{2}$×0.018mol•L-1=0.009mol•L-1、c(Cl-)=$\frac{1}{2}$×0.02mol•L-1=0.01mol•L-1,令平衡時溶液中Ag+的濃度為xmol/L,
Ag+(aq)+Cl-(aq)?AgCl(s)
(0.009-x)mol/L (0.009-x)mol/L
反應后溶液中c(Cl-)=0.01mol/L-(0.009-x)mol/L=(0.001+x)mol/L,故x×(0.001+x)=1.8×10-10,由于0.009×0.01=9×10-5>1.8×10-10,故0.001+x≈0.001,解得x≈1.8×10-7,
再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100mL0.001mol•L-1鹽酸,不發(fā)生反應時c(Ag+)=$\frac{1}{2}$×1.8×10-7mol•L-1=9×10-8mol•L-1、c(Cl-)=$\frac{1}{2}$×[(0.001+1.8×10-7+0.001]mol•L-1≈0.001mol•L-1,而離子濃度積=0.001×9×10-8=0.9×10-10<1.8×10-10,故沒有沉淀產生,
故答案為:1.8×10-7mol/L;否.
點評 本題考查蓋斯定律的應用、電解原理的應用、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和配平、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以及化學平衡移動、平衡常數、溶度積的應用等,題目綜合性較大,難度中等,是對知識的綜合運用,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做“鈉與水的反應”實驗時.切取綠豆大小的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煤油,放入燒杯中,滴入兩滴酚酞溶液,再加入少量水,然后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 |
B. | 將KI和FeCl3溶液在試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蕩,靜置;下層液體顯紫紅色;則氧化性:Fe3+>I2 | |
C. | 測定等濃度的Na2CO3和Na2SO3 溶液的pH;前者pH 比后者的大;則非金屬性:S>C | |
D. | 溴乙烷與 NaOH 溶液共熱后,加入AgNO3溶液;未出現(xiàn)淡黃色沉淀;說明溴乙烷沒有水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實驗序號 | 起始溫度t1/℃ | 終止溫度(t2)℃ | 溫差(t2•t1)℃ | ||
鹽酸 | NaOH溶液 | 平均值 | |||
1 | 25.1 | 24.9 | 25.0 | 31.7 | 6.7 |
2 | 25.1 | 25.1 | 25.1 | 31.9 | 6.8 |
3 | 25.1 | 25.1 | 25.1 | 32.0 | 6.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主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二 | ① | ② | ||||||
三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
四 | ⑨ | 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元素C、D、E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之間兩兩都可以發(fā)生反應 | |
B. | 1mol由元素A、B組成且含有18 mol e-的化合物只有一種 | |
C. | 含D元素的鹽溶液只能顯酸性,不可能顯堿性 | |
D. | 化合物AE與CE含有相同類型的化學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一分子雷瑣苯乙酮含有3個碳碳雙鍵 | |
B. | 蘋果酸的一種縮聚產物是 | |
C. | 1mol傘形酮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最多可消耗2mol NaOH | |
D. | 雷瑣苯乙酮、蘋果酸、傘形酮都能跟FeCl3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