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用濃硫酸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稀硫酸時,濃硫酸溶于水后,應冷卻至室溫才能轉(zhuǎn)移到容量瓶中
B、蒸餾操作時,應使溫度計水銀球插入蒸餾燒瓶中液體的液面下,但不能接觸瓶底
C、用蒸發(fā)方法使NaCl 從溶液中析出時,應將蒸發(fā)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熱蒸干
D、萃取操作時,應選擇有機萃取劑,且萃取劑的密度必須比水大
考點:溶液的配制,物質(zhì)的分離、提純和除雜
專題:實驗評價題
分析:A、濃硫酸溶于水放熱;
B、考慮蒸餾操作注意事項;
C、考慮蒸發(fā)的操作要點;
D、考慮萃取劑的選擇條件.
解答: 解:濃硫酸溶于水放熱,故應冷卻后再注入容量瓶,故A正確;
B、蒸餾時溫度計的水銀球應在支管口附近,故B錯誤;
C、蒸發(fā)時,當有大量固體析出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蒸干,故C錯誤;
D、萃取劑和水互不相容且溶質(zhì)在水和萃取劑中溶解度相差較大且和溶質(zhì)不反應即可,與密度大小無關(guān),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實驗基本操作,熟練掌握基本操作的要點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物質(zhì)的酸性強弱比較正確的是(  )
A、HBrO4<HIO4
B、H2SO4<H3PO4
C、HClO3<HClO
D、H2SO4>H2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反應2KClO3═2KCl+3O2↑中,電子轉(zhuǎn)移的總數(shù)是( 。
A、2個B、6個C、12個D、5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將4.0 g氫氧化鈉溶于200 mL水中,得到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0.5 mol/L
B、將11.2 L氯化氫氣體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5 mol/L
C、從1 L 0.5 mol/L的鹽酸中取出10 mL,取出的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0.005mol/L
D、將40 g氫氧化鈉溶于水配成2 L溶液,此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5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欲配制符合下列條件的溶液,其中可能實現(xiàn)的是( 。
A、只含0.1 mol Na+、0.2 mol Mg2+、0.1 mol Cl-和0.1 mol NO
 
-
3
的溶液
B、只含0.1 mol NH
 
+
4
、0.1 mol Ca2+、0.1 mol CO
 
2-
3
和0.1 mol Cl-的溶液
C、為了通過測定pH的大小,達到比較HCl和CH3COOH酸性強弱的目的,分別配制100 mL 0.1mol/L的NaCl溶液和CH3COONa溶液
D、僅用1 000 mL的容量瓶、燒杯、玻璃棒、量筒、58.5 g NaCl固體和水配制1 L 1 mol/L的NaC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關(guān)于下列各裝置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用甲圖裝置電解精煉鋁
B、乙圖中酸性KMnO4溶液中出現(xiàn)氣泡,且顏色逐漸褪去
C、丙圖裝置可制得金屬錳,用同樣的裝置可制得金屬鉻
D、丁圖裝置中的鐵釘幾乎沒被腐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設計了以下幾個實驗,其中正確的為( 。
A、實驗室從海帶提取單質(zhì)碘的方法是:取樣、灼燒、溶解、過濾、萃取
B、在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時,先稱量或量取物質(zhì),再溶解或稀釋,并將溶液轉(zhuǎn)移至容量瓶,洗滌燒杯和玻璃棒并將洗滌液轉(zhuǎn)移到容量瓶,繼續(xù)往容量瓶中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與刻度線相切
C、“中和滴定”實驗中,容量瓶和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餾水洗凈后,必須潤洗后方可使用
D、欲檢驗SO2中是否混有CO2,可將該氣體依次通過盛有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品紅溶液、澄清石灰水的洗氣瓶,若品紅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混有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電離方程式正確的是( 。
A、Ca(OH)2═Ca2++OH-
B、KClO3═K++Cl-+3O2-
C、Na2CO3═Na2++CO
2- 
3 
D、HCl═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guān)于酸、堿、鹽元素組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酸、堿一定含氫,鹽一定不含氫
B、酸、堿、鹽可能都不含金屬元素
C、堿、鹽可能含氧,酸一定含氧
D、鹽一定含金屬元素,酸、堿不一定含金屬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