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反應開始時產(chǎn)生的NO與燒瓶內(nèi)空氣中O2作用生成NO2,NO2溶于水并與水反應使裝置內(nèi)氣壓減小,故而水倒吸一定高度。O2耗完后,生成的NO開始排出導管口,故有此現(xiàn)象。
(3)①U形管短管中充滿液體(1分)、赨形管底部(1分)
③當硝酸與銅絲脫離接觸時反應自動停止,在U形管短管上部可以觀察到無色NO
④U形管長管內(nèi)液面下降,短管內(nèi)液面上升,在分液漏斗中可觀察到紅棕色氣體
⑤關(guān)閉分液漏斗活塞

解析試題分析:(1)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如果采用(a)裝置,若加入20mL,6mol/LHNO3和2g薄銅片,在反應開始時,可觀察到水槽內(nèi)的導管中水面先慢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此后又回落,然后有氣泡從導管口冒出。反應開始時產(chǎn)生的NO與燒瓶內(nèi)空氣中O2作用生成NO2,NO2溶于水并與水反應使裝置內(nèi)氣壓減小,故而水倒吸一定高度。O2耗完后,生成的NO開始排出導管口,故有此現(xiàn)象。
(3)如果采用(b)裝置,①將活塞打開,從U形管的長管口注入稀硝酸,一直注到U形管短管中充滿液體為止。②關(guān)閉活塞,用酒精燈在U形管底部微熱,當反應發(fā)生時,立即撤去酒精燈。
③當硝酸與銅絲脫離接觸時反應自動停止,在U形管短管上部可以觀察到無色NO。
④U形管長管內(nèi)液面下降,短管內(nèi)液面上升,在分液漏斗中可觀察到紅棕色氣體。
⑤如果需再獲得N0與已生成NO2的形成鮮明對照的實驗效果,應關(guān)閉分液漏斗活塞。
考點:用稀HNO3與Cu反應來制備NO氣體的實驗即評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硅是信息產(chǎn)業(yè)、太陽能電池光電轉(zhuǎn)化的基礎材料。鋅還原四氯化硅是一種有著良好應用前景的制備硅的方法,該制備過程示意如下:          

(1)焦炭在過程Ⅰ中作______劑。
(2)過程Ⅱ中的Cl2用電解飽和食鹽水制備,制備Cl2的化學方程式是    。
(3)整個制備過程必須嚴格控制無水。
①SiCl4遇水劇烈水解生成SiO2和一種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②干燥Cl2時,從有利于充分干燥和操作安全的角度考慮,需將約90℃的潮濕氯氣先冷卻至12℃,然后再通入到濃H2SO4中。冷卻的作用是    。
(4)Zn還原SiCl4的反應如下:
反應1: 400℃~756℃ ,SiCl4(g) + 2Zn(l)  Si(s) + 2ZnCl2(l)   ΔH1 <0 
反應2:  756℃~907℃ ,SiCl4(g) + 2Zn(l)  Si(s) + 2ZnCl2(g)  ΔH2 <0 
反應3:  907℃~1410℃,SiCl4(g) + 2Zn(g)  Si(s) + 2ZnCl2(g)  ΔH3 <0 
① 對于上述三個反應,下列說法合理的是_____。
a.升高溫度會提高SiCl4的轉(zhuǎn)化率      b.還原過程需在無氧的氣氛中進行
c.增大壓強能提高反應的速率         d.Na、Mg可以代替Zn還原SiCl4
② 實際制備過程選擇“反應3”,選擇的理由是    。
③ 已知Zn(l)=Zn(g)  ΔH =" +116" KJ/mol 。若SiCl4的轉(zhuǎn)化率均為90%,每投入1mol SiCl4,“反應3”比“反應2”多放出_____kJ的熱量。
(5)用硅制作太陽能電池時,為減弱光在硅表面的反射,采用化學腐蝕法在其表面形成粗糙的多孔硅層。腐蝕劑常用稀HNO3和HF的混合液。硅表面首先形成SiO2,最后轉(zhuǎn)化為H2SiF6。用化學方程式表示SiO2轉(zhuǎn)化為H2SiF6的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碳及其化合物有廣泛的用途。
(1)在電化學中,常用碳作電極:
①在酸性鋅錳干電池中,碳棒作         極。
②若用碳棒和鐵棒做電極電解飽和食鹽水生產(chǎn)燒堿時,碳棒作        極,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2)將水蒸氣通過紅熱的碳可產(chǎn)生水煤氣:C(s)+H2O(g) CO(g)+H2(g) △H=+131.3kJ/mol,達到平衡后,體積不變時,能提高H2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的措施是           。

A.升高溫度 B.增加碳的用量
C.加入催化劑 D.用CO吸收劑除去CO
(3)將一定量的CO(g)和H2O(g)通過某恒容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CO(g)+H2O(g) CO2(g)+H2(g)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
溫度/℃
起始濃度mol/L
平衡濃度mol/L
CO(g)
H2O(g)
H2(g)
900
2.0
0.8
0.4
 
通過計算,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                    。
(4)工業(yè)上把水煤氣中的混合氣體處理后,獲得較純的H2用于合成氨:
N2(g)+3H2(g)一定條件下2NH3(g) △H= —92.4kJ/mol某同學在不同實驗條件下模擬化工生產(chǎn)進行實驗,N2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

①與實驗I比較,實驗II改變的條件為:               
②實驗III比實驗I的溫度要高,其它條件相同,請在下圖畫出實驗I和實驗III中NH3濃度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分)漂白粉可以和濃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氯氣,某課外興趣小組試圖測定氯氣的體積并驗證純凈干燥的氯氣沒有漂白性,現(xiàn)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請回答有關(guān)問題:
(1)該裝置的正確連接順序是:a接(    )、(    )接(    )、(    )接(    )、(    )接(    )、
(    )接(    )。
(2)U型管可以用內(nèi)盛裝__________的洗氣瓶代替
(3)在制取氯氣前,必須進行的一項操作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實驗目的進行之后,干燥有色布條是否褪色        (填是或否)。
(5)該興趣小組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量筒中并沒有收集到液體,你認為他們失敗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課外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的裝置,以驗證SO­2的氧化性、還原性和漂白性。

回答以下問題:
33.單獨檢查裝置C的氣密性的操作是,關(guān)閉活塞b,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發(fā)現(xiàn)________________,說明裝置C氣密性良好。
34.用Na2SO3固體和硫酸溶液制取SO2氣體,應選用__________(選“A”或“C”)做氣體發(fā)生裝置,不選用另一裝置的理由是                                        。
35.小組的同學在A、C裝置中的另一個用FeS固體和稀硫酸制取H2S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          。
36.SO2氣體通過D裝置時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E裝置時現(xiàn)象是
________________ ;SO2與H2S在B裝置中反應,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F中盛有堿石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分) (1)某實驗小組的甲同學用圖l所示裝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加熱設備及夾持固定裝置均略去)。

①試管a中需要加入濃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確的加入順序及操作是        。
②試管a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如果加熱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忘記加瓷片,應該采取的正確操作是          (填序號)。

A.立即補加B.不需補加C.冷卻后補加D.重新配料
③實驗中加熱試管a的目的是:(i)               ;(ii)                    。
④試管b中盛有飽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
⑤反應結(jié)束后,振蕩試管b,靜置。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2)該小組的乙同學利用圖2所示裝置制備并收集干燥的NO2氣體。
①圖2中儀器n的名稱是       。
②請在方框內(nèi)畫出用集氣瓶收集NO2的裝置圖。
③寫出儀器n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3)該小組的丙同學利用圖2所示裝置制取NH3和O2的混合氣體,并且利用圖3所示裝置驗證NH3的某些性質(zhì)。m中加入濃氨水,q中加入堿石灰,e內(nèi)放置催化劑(鉑石棉),按氣流方向連接各儀器x→y→z→h。
①圖2儀器n內(nèi)需加入固體試劑的名稱為       。
②實驗中觀察到e內(nèi)有紅棕色氣體出現(xiàn),證明氨氣具有 性,e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分)含硫物質(zhì)燃燒會產(chǎn)生大量煙氣,主要成分是SO2、CO2、N2、O2。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實驗室利用下列裝置制備模擬煙氣,并測算模擬煙氣通過轉(zhuǎn)化器的脫硫效率。

回答下列問題:
I.模擬煙氣的制備
(1)用A裝置制SO2,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2)用B裝置制CO2,使用該裝置優(yōu)點的是                      。
(3)將制得的氣體與空氣充分混合,獲得模擬煙氣用于后續(xù)實驗。
II.測定煙氣中SO2的體積分數(shù)
(4)將部分模擬煙氣緩慢通過C、D裝置,其中C、D中盛有的藥品分別是            。(填序號)
①KMnO4溶液  ②飽和NaHSO3溶液  ③飽和Na2CO3溶液  ④飽和NaHCO3溶液
(5)若模擬煙氣的流速為a mL/min,若t1分鐘后,測得量簡內(nèi)液體體積為V mL(已折算為標準狀況),則SO2的體積分數(shù)是          
III.測算模擬煙氣通過轉(zhuǎn)化器的脫硫效率(已轉(zhuǎn)化的SO2占原有SO2的百分比)
(6)將模擬煙氣通過轉(zhuǎn)化器E裝置,E裝置中盛有FeCl2、FeCl3的混合溶液,常溫下,它可催化SO2與O2的反應,以達到脫硫目的。寫出SO2與FeCl3溶液參與反應過程的離子方程式            
(7)若模擬煙氣仍以a mL/min的流速通過轉(zhuǎn)化器E裝置,t2分鐘后,向E裝置中加入酸化的BaCl2溶液得到白色渾濁液,經(jīng)     、洗滌、      、稱量,得到mg固體。若實驗的氣體體積已折算為標準狀況,則該轉(zhuǎn)化器的脫硫效率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某些氣體的制備、性質(zhì)等實驗(圖中夾持裝置有省略)。請按要求填空:

Ⅰ探究氯氣與氨氣的反應
(1)為制取干燥氨氣,可將裝置C與       (填裝置編號)連接;裝置C中的燒瓶內(nèi)固體宜選用                        。
a.堿石灰   b.氯化鈣   c.五氧化二磷  d.生石灰
(2)裝置A、E、E連接可制取純凈、干燥的氯氣,則兩個E裝置內(nèi)的藥品依次是                     
(3)裝置F可用于探究氯氣與氨氣(已知氯氣與氨氣可發(fā)生反應:3Cl2+2NH3=N2+6HCl)的反應。實驗時打開彈簧夾1、3,關(guān)閉2,先向燒瓶中通入               ,然后關(guān)閉1、3,打開2,向燒瓶中緩慢通入一定量的另一種氣體。實驗一段時間后燒瓶內(nèi)出現(xiàn)濃厚的白煙并在容器內(nèi)壁凝結(jié),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鑒定該固體中的陽離子                                                        
Ⅱ探究某些物質(zhì)的性質(zhì)
(4)利用裝置A、E,可設計實驗比較Cl和Br的還原性強弱,能證明結(jié)論的實驗現(xiàn)象是                                  
(5)若利用裝置A、E進行乙烯與溴水反應的實驗,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6)將裝置B、C分別與F相連后,進行H2S與SO2反應的實驗。F的燒瓶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的燒杯所起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化學興趣小組欲在實驗室探究氯氣的性質(zhì)及模擬工業(yè)制取漂白粉,設計了如下裝置進行實驗(實驗室制取氯氣的反應為MnO2 + 4 HCI(濃)MnCl+ C12↑+ 2 H2O):

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淀粉碘化鉀溶液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若干燥的有色布條不褪色,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則甲中盛放________(填名稱)。
(3)C12與石灰乳反應制取漂白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4)該興趣小組用8.7g MnO2與足量的濃鹽酸制備氯氣,則理論上最多可制得標準狀況下的Cl2______________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