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shè)計方案由乙烯制(1、2-乙二醇)
 
考點:有機物的合成
專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zhì)及推斷
分析:乙烯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最后再堿性溶液中水解可得到1、2-乙二醇,以此解答該題.
解答: 解:以乙烯為原料合成HOCH2CH2OH步驟為:
①CH2=CH2+Br2→CH2BrCH2Br,
②CH2BrCH2Br+2H2O
NaOH
HOCH2CH2OH+2HBr,
故答案為:CH2=CH2+Br2→CH2BrCH2Br,CH2BrCH2Br+2H2O
NaOH
HOCH2CH2OH+2HBr.
點評:本題考查有機物的合成,為高頻考點,側(cè)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確常見的反應類型、物質(zhì)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的關(guān)系,分析合成步驟是解答的關(guān)鍵,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學生為了探究鋅與鹽酸反應過程中的速率變化,他在100mL稀鹽酸中加入足量的鋅粉,用排水集氣法收集反應放出的氫氣,實驗記錄如下(累計值):
時間(min)12345
氫氣體積(mL)50120232290310
(1)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哪一時間段(指0~1、1~2、2~3、3~4、4~5min)反應速率最大
 
,原因是
 

(3)如果反應太激烈,為了減緩反應速率而又不減少產(chǎn)生氫氣的量,他分別作如下處理
A.蒸餾水      B.NaCl溶液     C.加熱     D.CuSO4溶液
你認為可行的是(填編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利用下列實驗裝置進行的相應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A、
驗證苯中是否有碳碳雙鍵
B、
所示裝置可分離CH3CH2OH和CCl4混合液
C、
所示裝置可制取乙烯并驗證其易被氧化
D、
所示裝置可說明濃H2SO4具有脫水性、強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還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為了提純下表中的物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請選擇正確的試劑和分離方法填入下表中.酸性高錳酸鉀、溴水、CaO、水、NaOH溶液、分液、蒸餾、萃取、過濾、洗氣
編號被提純的物質(zhì)除雜試劑分離方法
 乙烷(乙烯)
溴苯(溴)
乙醇(水)
溴乙烷(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4-溴環(huán)己烯所發(fā)生的4個不同反應.其中,產(chǎn)物只含一種官能團的反應是( 。
A、①B、②C、③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五種短周期元素A、B、C、D、E,已知 A、E同主族,A元素的原子半徑最小,B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內(nèi)層電子數(shù)的2倍,C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X與其氫化物反應生成一種鹽Y;A、B、C、E四種元素,每種元素都能與D元素形成原子個數(shù)比不相同的常見化合物,回答下列問題:
(1)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C元素的單質(zhì)的電子式
 

(2)寫出同時含A、B、C、D四種元素的一種鹽的化學式
 

(3)E和D形成的一種化合物與BD2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該反應的方程式為
 

(4)在一定條件下,一定量的A的單質(zhì)與C的單質(zhì)反應,可生成17克氣體化合物CA3,同時放出46kJ的熱量,寫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5)B、C兩元素比較,非金屬性較強的是
 
(填元素符號),用化學事實加以說明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都能發(fā)生水解反應
B、糖類、油脂、蛋白質(zhì)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的
C、淀粉纖維素、蛋白質(zhì)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屬于飽和的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通常情況下,多個羥基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的分子結(jié)構(gòu)是不穩(wěn)定的,容易自動失水,生成碳氧雙鍵圖1的結(jié)構(gòu):

如圖2化合物的轉(zhuǎn)變關(guān)系:

(1)化合物①的分子式是
 
,它跟氯氣發(fā)生反應的條件A是
 

(2)化合物④跟⑦的結(jié)構(gòu)簡式分別是
 

(3)寫出②水解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機物的命名正確的是(  )
A、 
  2-甲基-3-丁烯
B、
     乙基苯
C、
    2-乙基丙烷
D、
  1-甲基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