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根據鎂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推測,鈉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燒,且固體產物可能為碳酸鈉、氧化鈉、碳中的兩種或三種。某興趣小組對鈉在二氧化碳中燃燒后的產物進行定性和定量探究。
(1)假設產物為Na2CO3、Na2O和C的混合物,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其中的Na2CO3和Na2O。在答題卡上寫出實驗步驟、預期現象和結論。(已知室溫時BaCO3飽和溶液的pH=9.6)
限選試劑及儀器:稀鹽酸、BaCl2溶液、Ba(OH)2溶液、精密pH試紙(精確至0.1)、燒杯、試管、滴管、玻璃棒、表面皿、比色卡

實驗操作
預期現象和結論
步驟1:取適量產物樣品于潔凈燒杯中,加入足量蒸餾水,充分攪拌,靜置,取上層清液備用。
有不溶的黑色固體。
步驟2:取適量步驟1清液于試管中,    
                                      
                                      
                                      
步驟3:                        
                                
                                      
                                      
 
(2)假設產物為Na2CO3、Na2O和C的混合物,為進一步測定產物中Na2CO3的含量,進行了以下實驗:
步驟1:準確稱取w克試樣,溶解、過濾后準確配制成250mL溶液。
步驟2:準確量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錐形瓶中,滴加幾滴指示劑A,滴加c mol/L的標準鹽酸至溶液的pH約為8.2(碳的主要存在形式為HCO3),消耗鹽酸的體積為V1mL;再滴加幾滴甲基橙,繼續(xù)用上述鹽酸滴至溶液由黃色變橙色,消耗鹽酸的體積為V2mL。
步驟3:重復實驗3次。滴定結果如下
滴定
次數
待測溶液
的體積/mL
消耗標準鹽酸的體積
V1/mL
V2/mL
1
25.00
15.02
4.97
2
25.00
14.98
5.03
3
25.00
13.21
6.75
 
①步驟2中,第一步滴定所使用的A指示劑為           ,滴定終點的現象為                       
②計算Na2CO3的質量分數=                 (用含w、c的代數式表示)


(1)

實驗操作
預期現象與結論
步驟2: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振蕩,靜置,取上層清液于另外一支試管備用
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產物中有Na2CO3
步驟3:將一片精密PH試紙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步驟2上層清液點在精密PH試紙上,待顏色穩(wěn)定后,對照比色卡讀出數據。
溶液的PH明顯大于9.6,說明產物中含有Na2O
 
(2)①酚酞   由淺紅色變?yōu)闊o色,且半分鐘不變色
②5.3c/w×100%

解析試題分析:(1)Na2O+H2O=2NaOH,NaOH和Na2CO3都能與稀鹽酸反應,因此不能滴加稀鹽酸;Na2CO3與BaCl2、Ba(OH)2是都能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但是后者會引入NaOH,干擾產物中Na2O的檢驗,因此步驟2中只能滴加足量BaCl2溶液;充分振蕩,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產物中存在Na2CO3;靜置,取上層清液于另外一支試管備用;由于室溫時BaCO3飽和溶液的pH=9.6,如步驟2的上層清液中混有NaOH,則其pH>9.6,因此步驟3中應將一片精密pH試紙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步驟二上層清液點在精密pH試紙上,待顏色穩(wěn)定后,對照比色卡讀出數據,若溶液pH明顯大于9.6說明產物中含有Na2O;(2)①步驟2中第一步滴定終點的pH約為8.2,剛好在酚酞的pH變色范圍,因此選擇酚酞作指示劑,當待測的堿性溶液由淺紅色變成無色,且半分鐘內不變色,這是滴定終點的現象,就停止滴定;②第3次滴定所得數據存在明顯的誤差,應舍去;根據第1、2次滴定所得體積計算平均體積,則V1=(15.02+14.98)mL/2=15.00mL,V2=(4.97+5.03)mL/2=5.00mL;由于第1次滴定時先后發(fā)生反應為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HCO3+NaCl,則n(HCl)=n(NaOH)+n(Na2CO3)=cmol/L×15.00×10—3L、n(Na2CO3)=n(NaHCO3);第2次滴定時只發(fā)生反應NaHCO3+HCl=NaCl+CO2↑+H2O,則n(HCl)=n(NaHCO3)=cmol/L×5.00×10—3L,所以n(Na2CO3)= n(NaHCO3)=cmol/L×5.00×10—3L,n(NaOH)= cmol/L×15.00×10—3L—cmol/L×5.00×10—3L = cmol/L×10.00×10—3L;式樣中n(Na2CO3)=cmol/L×5.00×10—3L×250mL/25.00mL,n(NaOH)= cmol/L×10.00×10—3L×250mL/25.00mL;式樣中m(Na2CO3)=cmol/L×5.00×10—3L×250mL/25.00mL×106g/mol,w(Na2CO3)=cmol/L×5.00×10—3L×250mL/25.00mL×106g/mol÷wg×100%=5.3c/w×100%。
考點:考查探究實驗和測定產物中某一成分純度的定量實驗,包括檢驗產物中有關成分的實驗方案的設計、酸堿中和滴定指示劑的選擇、滴定終點的現象、滴定數據的處理與計算、質量分數的計算等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目前流行的關于生命起源假設的理論認為,生命起源于約40億年前的古洋底的熱液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系統(tǒng)中普遍存在鐵硫簇結構,如Fe2S2、Fe4S4、Fe8S7等,這些鐵硫簇結構參與了生命起源的相關反應。某化學興趣小組在研究某鐵硫簇結構的組成時,設計了下列實驗。
【實驗Ⅰ】 硫的質量確定:

按圖連接裝置,檢查好裝置的氣密性后,在硬質玻璃管A中放入1.0 g鐵硫簇結構(含有部分不反應的雜質),在試管B中加入50 mL 0.1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在試管C中加入品紅溶液。通入空氣并加熱,發(fā)現固體逐漸轉變?yōu)榧t棕色。待固體完全轉化后將B中溶液轉移至250 mL容量瓶,洗滌試管B后定容。取25.00 mL該溶液用0.01 mol·L-1的草酸(H2C2O4)進行測定剩余KMnO4溶液濃度的滴定。記錄數據如下:

滴定次數
待測溶液
體積/mL
草酸溶液體積/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1.50
23.70
2
25.00
1.02
26.03
3
25.00
0.00
24.99
相關反應:①2Mn+2H2O+5SO22Mn2++5S+4H+
②2Mn+6H++5H2C2O42Mn2++10CO2↑+8H2O
【實驗Ⅱ】 鐵的質量確定:
將實驗Ⅰ硬質玻璃管A中的殘留固體加入稀鹽酸中,充分攪拌后過濾,在濾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過濾后取濾渣,經充分灼燒得0.6 g固體。
試回答下列問題:
(1)檢查“實驗Ⅰ”中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                                       
(2)滴定終點的判斷方法是                                       
(3)試管C中品紅溶液的作用是                                       
有同學提出,撤去C裝置,對實驗沒有影響,你的看法是           (選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
(4)根據實驗Ⅰ和實驗Ⅱ中的數據可確定該鐵硫簇結構的化學式為                                       
【問題探究】 滴定過程中,細心的小明發(fā)現該KMnO4顏色褪去的速率較平常滴定時要快得多。為研究快的原因,甲同學繼續(xù)進行了下列實驗,實驗數據如下表:
編號
溫度/℃
酸化的H2C2O4
溶液/mL
KMnO4
溶液/mL
溶液褪
色時間/s
1
25
5.0
2.0
40
2
25
5.0(另加少量可溶
于水的MnSO4粉末)
2.0
4
3
60
5.0
2.0
25
 
(5)分析上述數據,滴定過程中反應速率較快的一種可能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興趣小組根據鎂與沸水的反應推測鎂也能與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資料顯示:鎂與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產生大量氣體和白色不溶物。該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并驗證產物、探究反應原理。
實驗1:用砂紙擦去鎂條表面氧化膜,將其放人盛有適量滴有酚酞的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試管中,迅速反應,產生大量氣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淺紅變紅。
(1)提出假設
該同學對反應中產生的白色不溶物作出如下假設:
假設1:可能為             。
假設2:可能為MgCO3
假設3:可能是堿式碳酸鎂[xMgCO3·yMg(OH)2]
(2)設計定性實驗確定產物并驗證猜測:

實驗序號
實驗
預期現象和結論
實驗II
將實驗I中收集到的氣體點燃
                            
實驗III
取實驗I中的白色不溶物,洗滌,加入足量          
                            
白色不溶物可能含有MgCO3
實驗IV
取實驗I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存在     離子
 
(3)設計定量實驗確定實驗I的產物:稱取實驗I中所得干燥、純凈的白色不溶物31.0 g,充分加熱至不再產生氣體為止,并使分解產生的氣體全部進入盛有足量濃硫酸的洗氣瓶A、盛有足量堿石灰的干燥管B和盛有足量堿石灰的干燥管C中。實驗前后裝置A增重1.8 g,裝置B增重13.2 g,試確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學式                     。
(4)請結合化學用語和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解釋Mg和NaHCO3溶液反應產生大量氣泡的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固體硝酸鹽加熱易分解且產物較復雜。某學習小組以Mg(NO3)2為研究對象,擬通過實驗探究其熱分解的產物,提出如下4種猜想:
甲:Mg(NO3)2、NO2、O2          乙:MgO、NO2、O2 
丙:Mg3N2、O2                   丁:MgO、NO2、N2
(1)實驗前,小組成員經討論認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           。
查閱資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針對甲、乙、丙猜想,設計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圖中加熱、夾持儀器等均省略):

(2)實驗過程
①取器連接后,放人固體試劑之前,關閉K,微熱硬質玻璃管(A),觀察到E 中有氣泡連續(xù)放出,表明                           。
② 稱取Mg(NO3)2固體3. 79 g置于A中,加熱前通人N2以驅盡裝置內的空氣,其目的是________;關閉K,用酒精燈加熱時,正確操作是先______然后固定在管中固體部位下加熱。
③ 觀察到A 中有紅棕色氣體出現,C、D 中未見明顯變化。
④ 待樣品完全分解,A 裝置冷卻至室溫、稱量,測得剩余固體的質量為1.0g
⑤ 取少量剩余固體于試管中,加人適量水,未見明顯現象。
(3)實驗結果分析討論
① 根據實驗現象和剩余固體的質量經分析可初步確認猜想_______是正確的。
② 根據D 中無明顯現象,一位同學認為不能確認分解產物中有O2,因為若有O2,D中將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填寫化學方程式),溶液顏色會退去;小組討論認定分解產物中有O2存在,未檢側到的原因是     。
③ 小組討論后達成的共識是上述實驗設計仍不完善,需改進裝里進一步研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分)正丁醚常用作有機反應的溶劑。實驗室制備正丁醚的反應和主要實驗裝置如下:

2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2)2O + H2O
反應物和產物的相關數據如下

 
相對分子質量
沸點/℃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74
117.2
0.819
微溶
正丁醚
130
142.0
0.7704
幾乎不溶
 
合成反應:
①將6 mL濃硫酸和37 g正丁醇,按一定順序添加到A中,并加幾粒沸石。
②加熱A中反應液,迅速升溫至135℃,維持反應一段時間。
③待A中液體冷卻后將其緩慢倒入盛有70 mL水的分液漏斗中,振搖后靜置,分液得粗產物。
④粗產物依次用40 mL水、20 mL NaOH溶液和40 mL水洗滌,分液后加入約3 g無水氯化鈣顆粒,靜置一段時間后棄去氯化鈣。
⑤將上述處理過的粗產物進行蒸餾,收集餾分,得純凈正丁醚11 g。
請回答:
(1)步驟①中濃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順序為                       。
(2)加熱A前,需先從____(填“a”或“b”)口向B中通入水。
(3)步驟③的目的是初步洗去           ,振搖后靜置,粗產物應從分液漏斗
     (填“上”或“下”)口分離出。
(4)步驟④中最后一次水洗的目的是                  。
(5)步驟⑤中,加熱蒸餾時應收集       (填選項字母)左右的餾分。
a.100℃     h. 117℃     c. 135℃    d.142℃
(6)反應過程中會觀察到分水器中收集到液體物質,且分為上下兩層,隨著反應的進行,分水器中液體逐漸增多至充滿時,上層液體會從左側支管自動流回A。分水器中上層液體的主要成分為____,下層液體的主要成分為            。
(7)本實驗中,正丁醚的產率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為測定Na2CO3和NaHCO3固體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稱取一定質量的樣品,甲同學利用圖I所示裝置測量產生CO2的體積,乙同學利用圖II所示裝置通過干燥管的增重測量產生CO2的質量,已知所用稀硫酸均足量。

(l)盛放稀硫酸的儀器名稱為                       。
(2)試劑X為____         ;試劑Y為____          。
(3)甲同學在進行實驗時,為減小誤差,應注意的事項有(填選項字母)              。
A.讀數前應使整套裝置冷卻至室溫
B.調整Z的高度使量氣裝置左右液面相平
C.讀數時視線與Z內凹液面最低點相切
D.讀數前應通入一定量的N2使生成的CO2全部進入量氣裝置
(4)按乙同學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使測得的Na2CO3的質量分數偏高的因素有(寫一種)
             ,使測得的Na2CO3的質量分數偏低的因素有(寫一種)________      。
(5)為完成相同的測定任務,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填選項字母)。
A.取mg混合物與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應,過濾、洗滌、烘干得ng固體
B.取mg混合物與足量鹽酸充分反應,將溶液加熱、蒸干、灼燒得ng固體
C.取mg混合物充分加熱,固體質量減少ng
D.將圖II裝置中的稀硫酸改為稀鹽酸進行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化學與生活、社會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鐵強化醬油可通過膳食補充人體所需的鐵元素
B.地溝油由于混有一些對人體有害的雜質而不能食用,可加工制成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成分與從石油中提取的柴油成分不同
C.近期媒體報道的某白酒中的增塑劑是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
D.汽車尾氣中的CO、NO等都是汽油和柴油的不完全燃燒產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劑
B.硅膠可作袋裝食品的干燥劑
C.福爾馬林可作食品的保鮮劑
D.氫氧化鋁可作胃酸的中和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廣告語對應商品中含有的物質有誤的是

A.“紅梅味精,領先(鮮)一步 ”——蛋白質
B.“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乙醇
C.“吃了鈣中鈣,腰不疼了,腿不痛了,腰桿也直了”——碳酸鈣
D.“要想皮膚好,早晚用大寶”——丙三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