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句子(10分)
【小題1】由于2個月沒收到朋友來信,我時不時感到有點寂寞。
【小題2】自從2000年以來,這幢大樓已經(jīng)投入使用了。
【小題3】政府最近已經(jīng)決定采取行動減少污染保護(hù)環(huán)境。
【小題4】順便問一下,電影開始多長時間了?
【小題5】孩子們看到他們的偶像時全體鼓掌并興奮地尖叫。


【小題1】I feel a bit lonely from time to time because I haven’t heard from my friend for two months.
【小題2】The building has been in service/ use since 2000.
【小題3】The government has decided to take action to reduce the pollution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recently.
【小題4】By the way, how long has the film been on?
【小題5】The children all clapped and screamed with excitement when they saw their heroes.

解析試題分析:
【小題1】考查原因狀語從句及短語from time to time不時地;heard from 聽說;注意狀語從句的時態(tài)與主句有一定的關(guān)系,結(jié)合語境可知本句主語用一般現(xiàn)在時態(tài),從句用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
【小題2】考查完成時態(tài)及被動語態(tài)。注意瞬間動詞不能與持續(xù)性時間狀語連用。
【小題3】考查非謂語動詞。不定式做賓語表示具體的將要進(jìn)行的動作,注意and可以連接兩個并列關(guān)系的謂語。
【小題4】考查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注意瞬間動詞不能與持續(xù)性時間狀語連用,短語by the way,順便說說。
【小題5】考查時間狀語從句。結(jié)合語境可知本句主從句動作都是過去時態(tài),注意介詞with的用法。
考點:漢譯英
點評:在做漢譯英時,首先應(yīng)該根據(jù)句子的時間狀語,邏輯關(guān)系確定句子的時態(tài);其次,根據(jù)相關(guān)信息確定主要句式短語;第三,注意句子中人稱、數(shù)以及時態(tài)問題。第四、注意英語的表達(dá)習(xí)慣及常見搭配等問題。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英語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題目。
【甲】臣本布衣,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diào)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fù)陛下。”及,如其所言。
(節(jié)選自《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
【小題1】解釋下面劃線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耕于南陽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由是感激  感激:
(4)及,如其所言    卒: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2分)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小題3】結(jié)合【甲】文,由【乙】文中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質(zhì)?你知道后人對諸葛亮有何評價嗎?請舉出一例。(4分)
【小題4】諸葛亮和劉備歷來倍受尊崇,你更喜歡誰,為什么?(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英語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從學(xué)于里人張震,善為文辭。咸平中,由鄉(xiāng)貢試禮部、廷對皆第一。楊億見其賦,嘆曰:“王佐器也。”宰相寇準(zhǔn)奇之,特試政事堂,授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三司戶部判官。帝嘗晚坐承明殿,召對久之;既退,使內(nèi)侍諭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為慢也!逼湟娮鸲Y如此。
出知應(yīng)天府。天禧中,民間訛言有妖起若飛帽。夜搏人,自京師以南,人皆恐。曾令夜開里門,敢倡言者即捕之,卒無妖。天圣四年夏,大雨。傳言汴口決,水且大至,都人恐,欲東奔。帝問曾,曾曰:“河決奏未至,第民間妖言爾,不足慮也。”已而果然。
陜西轉(zhuǎn)運使置醋務(wù),以榷其利,且請推其法天下,曾請罷之。
曹利用惡曾班己上,嘗怏怏不悅。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為之解。太后曰:“卿嘗言利用強橫,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嘗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惡,則非臣所知也!碧笠馍籴,卒從輕議。
以彰信軍節(jié)度使復(fù)知天雄軍,契丹使者往還,斂車徒而后過,無敢嘩者。人樂其政,為畫像而生祠之。曾進(jìn)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嘗問曾曰:“明揚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獨少此耳!痹唬骸胺驁(zhí)政者,恩欲門己,怨使誰歸?”仲淹服其言。
曾資質(zhì)端厚,眉目如畫。在朝廷,進(jìn)止皆有常處,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與楊億同在侍從,億喜談謔,凡僚友無不狎侮。至與曾言,則曰:“余不敢以戲也!逼缴苑钌鮾,有故人子孫京來告別,曾留之具饌,食后,合中送數(shù)軸簡紙,啟視之,皆他人書簡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傳》)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出應(yīng)天府知:主持、掌管
B.曹利用惡曾己上,嘗怏怏不悅班:等級、次第
C.人莫敢以私干:求取
D.太后大怒,曾為之解:解決
【小題2】下列句子編為四組,都能直接表現(xiàn)王曾的品行修養(yǎng)的一項是(   )
①夫執(zhí)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
②在朝廷,進(jìn)止皆有常處,平居寡言笑。
③明揚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獨少此耳。
④利用素恃恩,臣故嘗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惡,則非臣所知也。
⑤契丹使者往還,斂車徒而后過,無敢嘩者。
⑥曾令夜開里門敢倡言者即捕乏,卒無妖。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④⑥
【小題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宋代咸平年間,王曾參加會試和殿試,都考了第一。宰相寇準(zhǔn)看了他的文賦,慨嘆道:
“這真是王佐之材啊 !”認(rèn)為他是奇才。
B.陜西轉(zhuǎn)運使以地方特產(chǎn)醋來謀利并且請求朝廷在全國推行這一辦法的行為,被王曾上
奏廢止,表現(xiàn)了王曾的愛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與王曾的個人感情上有嫌隙,王曾對他的專橫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
關(guān)鍵時刻卻沒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權(quán)勢和胸懷坦蕩。
D.王曾之所以贏得朝廷內(nèi)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華、為政
能力之外,還因為他穩(wěn)重的性格和公正無私、愛民、勤儉的品質(zhì)。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為慢也。(4分)
(2)河決奏未至,第民間妖言爾,不足慮也。(3分)
(3)人樂其政,為畫像而生祠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英語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從學(xué)于里人張震,善為文辭。咸平中,由鄉(xiāng)貢試禮部、廷對皆第一。楊億見其賦,嘆曰:“王佐器也!痹紫嗫軠(zhǔn)奇之,特試政事堂,授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三司戶部判官。帝嘗晚坐承明殿,召對久之;既退,使內(nèi)侍諭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為慢也!逼湟娮鸲Y如此。
出知應(yīng)天府。天禧中,民間訛言有妖起若飛帽。夜搏人,自京師以南,人皆恐。曾令夜開里門,敢倡言者即捕之,卒無妖。天圣四年夏,大雨。傳言汴口決,水且大至,都人恐,欲東奔。帝問曾,曾曰:“河決奏未至,第民間妖言爾,不足慮也。”已而果然。
陜西轉(zhuǎn)運使置醋務(wù),以榷其利,且請推其法天下,曾請罷之。
曹利用惡曾班己上,嘗怏怏不悅。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為之解。太后曰:“卿嘗言利用強橫,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嘗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惡,則非臣所知也!碧笠馍籴,卒從輕議。
以彰信軍節(jié)度使復(fù)知天雄軍,契丹使者往還,斂車徒而后過,無敢嘩者。人樂其政,為畫像而生祠之。曾進(jìn)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嘗問曾曰:“明揚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獨少此耳!痹唬骸胺驁(zhí)政者,恩欲門己,怨使誰歸?”仲淹服其言。
曾資質(zhì)端厚,眉目如畫。在朝廷,進(jìn)止皆有常處,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與楊億同在侍從,億喜談謔,凡僚友無不狎侮。至與曾言,則曰:“余不敢以戲也!逼缴苑钌鮾,有故人子孫京來告別,曾留之具饌,食后,合中送數(shù)軸簡紙,啟視之,皆他人書簡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傳》)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出應(yīng)天府知:主持、掌管
B.曹利用惡曾己上,嘗怏怏不悅班:等級、次第
C.人莫敢以私干:求取
D.太后大怒,曾為之解:解決
【小題2】下列句子編為四組,都能直接表現(xiàn)王曾的品行修養(yǎng)的一項是(   )
①夫執(zhí)政者,恩欲歸己,怨使誰歸?
②在朝廷,進(jìn)止皆有常處,平居寡言笑。
③明揚士類,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獨少此耳。
④利用素恃恩,臣故嘗以理折之。今加以火惡,則非臣所知也。
⑤契丹使者往還,斂車徒而后過,無敢嘩者。
⑥曾令夜開里門敢倡言者即捕乏,卒無妖。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④⑥
【小題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宋代咸平年間,王曾參加會試和殿試,都考了第一。宰相寇準(zhǔn)看了他的文賦,慨嘆道:
“這真是王佐之材啊 !”認(rèn)為他是奇才。
B.陜西轉(zhuǎn)運使以地方特產(chǎn)醋來謀利并且請求朝廷在全國推行這一辦法的行為,被王曾上
奏廢止,表現(xiàn)了王曾的愛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與王曾的個人感情上有嫌隙,王曾對他的專橫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
關(guān)鍵時刻卻沒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權(quán)勢和胸懷坦蕩。
D.王曾之所以贏得朝廷內(nèi)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華、為政
能力之外,還因為他穩(wěn)重的性格和公正無私、愛民、勤儉的品質(zhì)。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見卿,卿勿以我為慢也。(4分)
(2)河決奏未至,第民間妖言爾,不足慮也。(3分)
(3)人樂其政,為畫像而生祠之。(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英語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小題1】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數(shù)罟不入洿池(數(shù)罟:密網(wǎng))B.五畝之宅,之以桑(樹:樹木)
C.七十者帛食肉(衣:yì,穿)D.雞豚狗之畜(豚:小豬 彘:豬)
【小題2】下列劃線的虛詞意義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
A.五畝宅,樹之以桑申之以孝悌
B.請以戰(zhàn)喻斧斤時入山林
C.狗彘食人食不知檢然不王者,未之有也
D.則無望民之多鄰國也 是何異刺人而殺之
【小題3】下列各組最能反映孟子“王道”之成觀點的句子是(   )
①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②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③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⑤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  ⑥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⑦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①②⑤   B. ③④⑥   C.①②⑦   D.③④⑦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   )
A.“五畝之宅……可以無饑矣”這三組提出的措施,比上一段提出的措施更前進(jìn)了一步。
B.最后一段孟子批評了統(tǒng)治者的暴政,擺出事實,揭穿謊言,針對統(tǒng)治者歸罪于歲的推諉,運用了比喻進(jìn)行駁斥。
C.由“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fā)”一句可知當(dāng)時年成確實不好,到了餓死人的地步。
D.結(jié)尾一句與開篇的“民不加多”照應(yīng),而且回應(yīng)了梁惠王的疑問。
【小題5】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2)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英語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去秋人還,蒙賜書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銘,反復(fù)觀誦,感與慚并。
夫銘志之著于世,義近于史,而亦有與史異者。蓋史之于善惡無所不書;而銘者,蓋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義之美者,懼后世之不知,則必銘而見之;蚣{于廟,或存于墓,一也。茍其人之惡,則與銘乎何有?此其所以與史異也。其辭之作,所以使死者無有所憾,生者得致其嚴(yán)。而善人喜于見傳,則勇于自立;惡人無有所記,則以愧而懼。至于通材達(dá)識,義烈節(jié)士,嘉言善狀,皆見于篇,則足為后法。警勸之道,非近乎史,其將安近?
及世之衰,人之子孫者,一欲褒揚其親而不本乎理。故雖惡人,皆務(wù)勒銘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銘始不實。后之作銘者,當(dāng)觀其人。茍托之非人,則書之非公與是,則不足以行世而傳后。故千百年來,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銘,而傳者蓋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書之非公與是故也。
然則孰為其人,而能盡公與是歟?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蓋有道德者之于惡人,則不受而銘之,于眾人則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跡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惡相懸而不可以實指,有實大于名,有名侈于實。猶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惡作辨之不惑,議之不徇?不惑不徇,則公且是矣。而其辭之不工,則世猶不傳。于是又在其文章兼勝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豈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雖或并世而有,亦或數(shù)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傳之難又如此,其遇之難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謂數(shù)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銘其公與是其傳世行后無疑也而世之學(xué)者每觀傳記所書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則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況其子孫也哉?況鞏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傳之之由,則知先生推一賜于鞏而及其三世。其感與報,宜若何而圖之?抑又思若鞏之淺薄滯拙,而先生進(jìn)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顯之,則世之魁閎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誰不愿進(jìn)于門?潛遁幽抑之士,其誰不有望于世?
既拜賜之辱,且敢進(jìn)其所以然。所諭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詳焉。愧甚不宣。鞏再拜。
----選自曾鞏《寄歐陽舍人(歐陽修)書》
【小題1】對下列劃線詞解釋不正確的一組是                      (   )
A.生者得致其嚴(yán)   嚴(yán):嚴(yán)肅
B.警勸之     道:作用
C.議之不     徇:徇私,袒護(hù)
D.所諭世族之   次:排列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足為后法告訴不許
B.懼后世不知臣壯也,猶不如人
C.有意奸外淑圣人不凝滯于物,能與世推移
D.先祖之屯蹶否塞死死猶為厲鬼擊賊
【小題3】下面各項對文章的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銘志能夠著稱后世,它的意義與“史”相接近,但是它的內(nèi)容卻與“史”有所不同。
B.文中,作者就碑文寫作提出了看法,一是撰寫碑文要態(tài)度公正,二是撰寫碑文要慎選作者。
C.文章既論述了銘志的作用,也由衷贊揚了歐陽修為他祖父所作銘志的“公與是”。
D.這篇文章雖是感謝信,但又不僅僅止于感謝,文章還重點述說了“史”的社會意義,也表達(dá)了對道德文章兼勝的贊許與追求。
【小題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分)
先 祖 之 言 行 卓 卓 幸 遇 而 得 銘 其 公 與 是 其 傳 世 行 后 無 疑 也而 世 之 學(xué) 者 每 觀 傳 記 所 書 古 人 之 事 至 其 所 可 感 則 往 往 衋 然不 知 涕 之 流 落 也
【小題5】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1) 茍其人之惡,則與銘乎何有?(3分)
(2) 則知先生推一賜于鞏而及其三世。其感與報,宜若何而圖之?(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