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70197  170205  170211  170215  170221  170223  170227  170233  170235  170241  170247  170251  170253  170257  170263  170265  170271  170275  170277  170281  170283  170287  170289  170291  170292  170293  170295  170296  170297  170299  170301  170305  170307  170311  170313  170317  170323  170325  170331  170335  170337  170341  170347  170353  170355  170361  170365  170367  170373  170377  170383  170391  235360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小科在觀看世界冰壺錦標賽時猜想:冰壺在冰面上的滑行距離,除了與離手時的速度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外,還可能與質(zhì)量有關.

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小科、小敏和小思做了如下實驗(如圖所示):在木塊上加放數(shù)量不等的鉤碼后,讓木塊從O點靜止滑下,記錄木塊和鉤碼的總質(zhì)量m和它在水平面的滑行距離S,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
質(zhì)量m/kg0.100.150.200.250.300.350.40
滑行距離s/m0.420.410.430.420.430.420.42
(1)木塊每次都從O點沿光滑的斜面靜止下滑,到達A點的速度 相同.
(2)從上述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得到的結(jié)論是:在初速度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條件下,物體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物體的質(zhì)量大小無關.
(3)小敏認為:木塊及鉤碼的質(zhì)量越大,對水平面的壓力越大,則滑行中受到的阻力也越大,滑行距離就會越短.因此,他認為數(shù)據(jù)有問題,于是對上表數(shù)據(jù)做了如下改動:

請你評判小敏的做法并闡述理由:小敏的做法是錯誤的.我們做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時要尊重客觀事實,不能隨便更改數(shù)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小明在選用彈簧測力計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測量大小相同的力時,用不同規(guī)格的測力計,彈簧伸長的長度不一樣.對哪些因素會影響彈簧的伸長量,小明有以下三種猜想:
猜想1:制造彈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響彈簧的伸長量.
猜想2:彈簧的原長可能影響彈簧的伸長量.
猜想3:彈簧的粗細可能影響彈簧的伸長量.
小明為探究自己的猜想,設計出一個實驗方案:
①將一根彈簧剪成長度不同的兩根,測出兩根彈簧的初始長度L1、L2
②如圖所示,固定彈簧的一端,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彈簧,測出兩根彈簧的對應長度L1′、L2′;
③改變拉力的大小,重復實驗步驟①②,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1)該實驗方案研究的是猜想2(填寫序號).
(2)實驗方案中將“一根彈簧剪成長度不同的兩根”,這樣做是為了得到材料和粗細均相同的兩根彈簧.
(3)實驗方案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彈簧”表明彈簧的伸長量還與拉力大小有關.
(4)探究此猜想需要研究和比較的物理量是彈簧的原長和對應的伸長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某興趣小組在“探究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
A.與物體升高的溫度有關
B.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
C.與物體的種類有關
為了驗證以上猜想,小組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做了如下實驗,將50克的水裝入燒杯中,用酒精燈加熱,并利用溫度計和計時器測量水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一中,然后在燒杯中再加入50克的水,重復上述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在記錄在表二中.(設水每分鐘吸收的熱量相等)
表一
50克水時間(分鐘)0123456
溫度(℃)20242832364044
升高溫度(℃)04812162024
表二
100克水時間(分鐘)0123456
溫度(℃)20222426283032
升高溫度(℃)024681012
表三
50克煤油(或100克煤油;或50克或100克的其它液體)時間(分鐘)///////
溫度(℃)///////
升高溫度(℃)///////
(1)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與第三行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質(zhì)量相等的同種物質(zhì)(水),吸收的熱量與升高的溫度成正比.
(2)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等有關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經(jīng)過推理,可以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同種物質(zhì)(水)吸收相等的熱量,質(zhì)量越小,升高的溫度越多.
(3)進一步綜合分析表一和表二中有關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歸納得出的結(jié)論為:同種物質(zhì)(水),吸收的熱量與物體質(zhì)量和升高溫度的乘積的比值是一個確定的值.
(4)為了驗證猜想C(選填字母),請你把實驗方案的設計填在表三中.
(5)在整個實驗中所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與下列實驗所用方法相同的是B
A.測定物質(zhì)的密度                 B.研究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與那些因素有關
C.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          D.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小科發(fā)現(xiàn)江中心與江岸邊水流速度不同,岸邊水流速度幾乎為零,離岸遠一點的地方水流速度較大,小明想:河水流速與到岸的距離有什么關系呢?他邀請爸爸一起探究這個問題,他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兩端開口的L形玻璃管,進行了如下實驗:

(1)先在實驗室模擬實驗,將兩端開口的L形玻璃管的水平部分置于水流中,豎直部分露出水面,當水流以速度υ正對L形玻璃管的水平部分開口端勻速流動時,管內(nèi)外液面的高度差為h.再改變水流速度υ的大小,分別測出與υ對應的h值,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中.
實驗次數(shù)1234567
v/(m/s)00.40.81.21.62.02.4
h/(mm)01664144256400576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反映的規(guī)律可知,當h為324mm時對應的水流速度為1.8m/s;
(2)歸納高度差和水流速度之間的關系式:h=100v2
(3)再到江邊進行實地測量,你認為他們要測量的物理量是:測量點到河岸的距離s、對應的豎直管中高出液面的水柱高度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某小組同學通過實驗研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他們把高為0.2米的實心圓柱體先后浸入A、B兩種液體中(ρA<ρB),并用力F1改變下表面到液面的距離h,如圖所示.他們利用儀器測得力F1和長方體下(或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強,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體A
實   驗   序   號123456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離h(米)0.160.180.200.220.240.26
上表面受到的壓力F1(牛)4.06.08.08.08.08.0
上表面受到的液體的壓力F2(牛)0002.04.06.0
下表面受到的液體的壓力F3(牛)16.018.020.022.024.026.0
表二 液體B
實   驗   序   號789101112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離h(米)0.160.180.200.220.240.26
上表面受到的壓力F1(牛)5.67.810.010.010.010.0
上表面受到的液體的壓力F2(牛)0002.24.46.6
下表面受到的液體的壓力F3(牛)17.619.822.024.226.428.6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與3或7、8與9等數(shù)據(jù)中的距離h和下表面受到液體壓力F3的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在同種液體中,圓柱體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與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4與10、5與11或6與12.等數(shù)據(jù)中的距離h和上表面受到液體壓力F2的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當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圓柱體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越大.
(3)請將表一和表二填寫完整.
(4)甲、乙兩位同學進一步綜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甲同學計算了F3與F1的差值,分別為14.0牛、16.0牛、18.0牛和14.2牛、16.4牛、18.6牛,由此得出結(jié)論:浸沒在同種液體中的圓柱體,下、上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力差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乙同學計算了F3與F2的差值,分別為20.0牛、20.0牛、20.0牛和22.0牛、22.0牛、22.0牛,由此得出結(jié)論:浸沒在同種液體中的圓柱體,下、上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力差是個定值.請判斷,甲同學的分析錯誤,乙同學的分析合理但結(jié)論不完整.
(均選填“錯誤”、“合理但結(jié)論不完整”或“合理且結(jié)論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為了探究拉動物體時用力大小與用力方向的關系,小王將一個重力為10牛的重物放置在不同的粗糙水平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向緩慢拉動重物勻速前進,如圖(a)所示,然后,他改變測力計的用力方向,使測力計的用力方向與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α,如圖(b),接著,他繼續(xù)增大測力計的用力方向與水平方向之間的角度α,并記錄下不同角度α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表一   木板 (較光滑)
序號α(度)拉力F(N)
1103.47
2203.42
3303.47
4403.63
5503.95
表二   砂紙 (較粗糙)
序號α(度)拉力F(N)
6107.42
7206.84
8306.52
9406.42
10506.52
(1)比較序號1和6(或2和7、或3和8、或4和9、或5和10)可知,在不同的水平面上拉動同一個物體時,測力計的用力方向與水平方向之間的角度α相同,水平面越粗糙,拉力越大.
(2)比較序號1-5可知,在同一水平面上拉動同一個物體時,用力方向與水平方向之間的角度α越大,法力先減小后增大.
(3)小王發(fā)現(xiàn),兩次實驗,拉力可能存在最小值,表一中,拉力的最小值應該在角度α為20度至40度之間尋找才有可能找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小明和小亮在操場上玩耍時發(fā)現(xiàn)水平拋出的幾個物體落地時,落地點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各有不同,善于觀察的他們想探究“水平拋出物體的落地點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與什么因素有關,根據(jù)生活中的感受,他們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與拋出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
猜想二:與水平拋出的速度有關;
猜想三:與水平拋出點離地高度有關;
為了驗證以上猜想,他們從實驗室借來能控制速度的彈射器、不同的小鋼球、刻度尺等實驗器材,按照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探究,得到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 小球質(zhì)量  10克
實驗序號拋出點離地高度h
(米)
水平拋出的速度v
(米/秒)
落地點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L(米)
1210.64
2221.28
3242.56
4443.61
5622.21
表二小球質(zhì)量  20克
實驗序號拋出點離地高度h
(米)
水平拋出的速度v
(米/秒)
落地點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L(米)
6210.64
7321.56
8511.01
9822.56
101045.71
①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實驗序號為1與6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②小明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2與3中的數(shù)據(jù),得出初步結(jié)論:當拋出點離地高度h相同時,落地點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與水平拋出的速度成正比.
③小亮分析比較實驗序號3與9中的數(shù)據(jù),得出初步結(jié)論:水平拋出物體的落地點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L與拋出點離地高度h無關.請你判斷他的結(jié)論是否正確,并請說明理由錯誤;沒有控制水平拋出的速度v相同.
④進一步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2與3數(shù)據(jù)中的落地點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L與水平拋出的速度v的比值,可得出初步結(jié)論:拋出點離地高度h相同時,落地點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L與水平拋出的速度v的比值是個定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某小組同學根據(jù)“浸入水中的鐵塊最終靜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中的木塊最終漂浮水面上”的現(xiàn)象,猜想:物塊的密度可能會對她浸入水中后的最終狀態(tài)有影響,欲使他們用若干體積相同、密度不同的實心物塊和水進行實驗,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記錄在表中.
實驗序號123456
物塊ABCDEF
物塊的密度(x103千克/米32.72.21.60.80.60.4
實驗現(xiàn)象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或2或3的數(shù)據(jù)及現(xiàn)象,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當浸入水中實心物塊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時,物塊最終靜止在容器底部.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4或5或6中的數(shù)據(jù)及現(xiàn)象,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當浸入水中實心物塊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時,物塊最終漂浮在水面上.
(3)分析比較實驗西藥4、5和6中的數(shù)據(jù)、現(xiàn)象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體積相同的實心物塊,密度越小的露出水面的體積越大.
(4)小明同學認為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有限,得到的初步結(jié)論未必有普遍性,應該用更多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驗證,于是他決定進一步研究密度范圍在0.8×103千克/米3至1.6×103千克/米3內(nèi)的實心物塊浸入水中后的最終狀態(tài),為上述結(jié)論提供足夠的證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科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現(xiàn)象,往往隱含著科學道理,學習科學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
【生活發(fā)現(xiàn)】①自行車在烈日下暴曬,車胎容易發(fā)生爆炸;
②壓縮一段封閉在注射器內(nèi)的空氣,發(fā)現(xiàn)越壓縮越費力.
【提出問題】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產(chǎn)生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建立假設】假設一: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產(chǎn)生的壓強可能與氣體的溫度有關;
假設二:一定質(zhì)量的氣體產(chǎn)生的壓強可能與氣體的體積或密度有關;
【實驗檢驗】為驗證假設一,進行如下操作:
步驟一:取一根長度約為 1米一端封閉的細玻璃管,在室溫(20℃)下用水銀密封一段空氣柱,將玻璃管豎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標出水銀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圖所示;
步驟二:將空氣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銀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內(nèi)注入水銀,直到水銀柱下表面到達標記處為止;
步驟三:將空氣柱浸入80℃的水中,重復實驗.
【現(xiàn)象描述】空氣柱的溫度越高,上方的水銀柱也越長.
【得出結(jié)論】.
【評價交流】科學猜想往往需要一定的事實作為依據(jù),請為猜想“氣體產(chǎn)生的壓強還可能與氣體的質(zhì)量有關”,列舉一種事實作為依據(jù):越接近地球表面,空氣的越稠密,相同體積空氣質(zhì)量越大,氣壓越大;越往高空空氣越稀薄,相同體積的空氣質(zhì)量越小,氣壓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法國科學家阿爾貝•費爾和德國科學家彼得•格林貝格爾由于發(fā)現(xiàn)了巨磁電阻(GMR)效應,榮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小明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電路,來研究巨磁電阻的大小與有無磁場的關系.請分析回答:
(1)斷開S1,閉合S2,移動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測得兩電表的四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實驗序號123
U/伏1.001.252.00
I/安2×10-32.5×10-34×10-3
實驗序號123
U/伏0.450.911.50
I/安0.3×10-30.6×10-31×10-3
由此可知,無磁場時GMR的電阻大小為500歐;再閉合S1和S2,保持R1滑片位置不變,移動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測得兩電表的四組數(shù)據(jù)如右表所示,可計算出有磁場時GMR的電阻大;
(2)通過上述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是有磁場時巨磁電阻的阻值明顯變大;
(3)利用小明同學設計的電路和現(xiàn)有器材,你還能進一步研究與巨磁電阻大小有關的什么問題?研究巨磁電阻的大小與磁場強弱的關系(或研究巨磁電阻的大小與磁場方向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