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蠟燭放在離凸透鏡20厘米的主光軸上,在透鏡的另一側(c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蠟燭放在離透鏡14厘米的主光軸上,則所成的像一定是(

A.放大 B.縮小 C.正立的 D.倒立

【答案】AD

【解析】

試題分析:投影儀的原理:當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v﹥2f,U﹤v 由題意可知,f20厘米﹤2f,則10厘米f20厘米。如果14厘米f 20厘米,成正立、放大的虛像,vf;如果10厘米f14厘米,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選A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白熾燈發(fā)光時,燈絲的溫度可達2000℃,以下適合做燈絲材料的是( )

A.銅 B.鐵 C.鎢 D.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四種物理現(xiàn)象中,不能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物理現(xiàn)象是(

A.發(fā)生雷電時,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

B.日食

C.影子的形成

D.看不見不透明物體后面的物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現(xiàn)象中,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

A.太陽照射下的樹影

B.投影機映在屏幕上的投影

C.平靜水面中岸邊景物的倒影

D.禮堂里放映的電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4分)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時將一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硬紙板豎直放在平面鏡上,

1)實驗時,應將激光筆發(fā)出的光緊貼 射向 平面鏡硬紙板);

2)實驗時,常把硬紙板A或硬紙板B沿ON轉(zhuǎn)動一個角度使兩個硬紙板不在同一個平面內(nèi),這樣做是為了探究 。

3)實驗過程中改變?nèi)肷涔饩的方向多做幾次實驗,并記錄了如表所示主實驗數(shù)據(jù),這樣做是探

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同學進行一組光學綜合實踐活動。

(1)如圖甲將紅、綠、 三種色光照白紙上,中間相互重疊區(qū)域會出現(xiàn)白色;

(2)如圖乙在樹蔭下觀察: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傾瀉下來,在地上留下斑駁的樹影和圓形的光斑,圓形的光斑實質(zhì)是 ;

(3)如圖丙通過三個小孔去觀察燭焰,若要看到燭焰,應滿足的條件是__ __,此時看見的 (選填不是)蠟燭通過小孔成的像;

(4)如圖丁所示是用易拉罐簡易針孔照相機,利用它觀察窗外景物時,人的眼睛對著_ _(選填)進行觀察,可以看__ __像(完整描述像的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送電子郵件是以光速傳播的。若光在光纜中傳播速度為2×108m/s,地球的周長約4×104Km,則電子郵件在光纜中繞地球一周大約需要多少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同學在用天平測物體質(zhì)量的實驗中:

(1)首先取來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移到標尺的零刻度處,若天平的指針靜止在圖甲所示位置,則可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調(diào)節(jié),使天平橫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天平調(diào)節(jié)水平平衡后,小明按圖乙所示的方法來稱量物體的質(zhì)量,小華立即對小明說:你操作時至少犯了兩個錯誤.小華所說的兩個錯誤是

。

(3)小明虛心地聽取了小華的建議,重新進行操作.在稱量過程中,又出現(xiàn)了如圖甲所 示的情況,他應該 ;

(4)天平再次調(diào)到水平平衡后,所用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丙所示,那么小明所稱量物體的質(zhì)量是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鏡(焦距為10cm)、蠟燭、火柴、光屏,做探 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1)光具座上有A、B、C三個滑塊用于放置凸透鏡、光屏或蠟燭(如圖所示),其中在B上應放置.

(2)實驗中發(fā)現(xiàn)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圖,你認為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縮小的像。當燭焰向透鏡靠近時,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則光屏應向________透鏡的方向移動(填靠近遠離)。

(4)若在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縮小的像。要較快在光屏上形成 一個放大的像,你認為該怎么做?

(5)接著小明用不透光的紙板遮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邊,然后前后移動光屏,他________ (填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變______(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