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小明在生物課上學(xué)習(xí)了“植物體對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的知識后,利用食鹽水、新鮮冬瓜和自制簡易“密度計”對植物細(xì)胞吸水、失水的情況進行了研究.
小明用圖甲所示實驗裝置,進行了如下操作:
①取一根飲料吸管,將一些鐵絲從吸管的下端塞入,并用石蠟將吸管的
下端封起來,制成簡易的“密度計”.
②將冬瓜除去瓜瓤后制成“冬瓜碗”,并在“冬瓜碗”中加入密度為1.2×103kg/m3的食鹽水.
③在食鹽水中放置自制“密度計”,每隔相同的時間觀察并記 錄“密度計”浸入的深度h.
④根據(jù)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出“密度計”在溶液中浸入的
深度h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乙所示.
(1)自制簡易“密度計”時,塞入鐵絲的目的是使吸管能豎直漂浮在液體中.為了提高實驗的精確度,應(yīng)選用較細(xì)(選填“粗”或“細(xì)”)的飲料吸管.
(2)根據(jù)“密度計”在溶液中浸入的深度h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可知,冬瓜在鹽水中是失水(選填“吸水”或“失水”)的,其隨時間變化快慢的情況是先較快后較慢,然后不變.
(3)在第50min時,鹽水的密度是1.125×103 kg/m3

分析 (1)因為密度計是一根兩端封閉即空心的,所以能使密度計浮在液體表面,為了使它保持豎直的漂浮,就在管的底部封存少許金屬絲;為了使測量結(jié)果更準(zhǔn)確,應(yīng)使密度計上兩條刻度線之間的距離大一些,因為△V=sh,所以可知減小S,即可使h變大,據(jù)此設(shè)計即可.
(2)密度計的質(zhì)量一定,在液體中受力平衡,受到的浮力總是等于重力,被測液體的密度越大,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小,浸入液體部分也越小,據(jù)此分析回答;
(3)根據(jù)漂浮的條件(浮力等于物體重力)分析,根據(jù)土密度計浸沒深度的變化情況可知,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化,由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即可.

解答 解:(1)為了讓飲料吸管能豎直的漂浮在液體中,吸管下端塞入適量金屬絲作為配重,這樣做目的是讓密度計豎直漂浮在液體中;為了使測量結(jié)果更準(zhǔn)確,應(yīng)使“密度計”測量時浸沒的深度變化大,根據(jù)△V=sh,所以可知減小S,即可使h變大,因此可以選用更細(xì)的吸管等方法.
(2)實驗過程中,土密度計始終處于漂浮,所受的浮力與密度計重力,而重力不變,所以浮力不變.根據(jù)圖象可知:土密度計浸沒深度逐漸變大,則V變大,而浮力不變,由阿基米德原理F鹽水gV可知,ρ鹽水變小,即鹽水里的水增加,所以冬瓜在鹽水中失水,土密度計浸沒深度是先快后幾乎不再變深,所以冬瓜失水速度變化的特點是先快后慢,最后幾乎不變.
(3)根據(jù)圖象數(shù)據(jù)算可知:
開始時浸沒深度為h1=6cm,則F浮1=G,即ρ鹽水1gSh1=G;
一段時間后浸沒深度為h2=6.4cm,則F浮2=G,即ρ鹽水2gSh2=G;
所以,ρ鹽水2gSh2鹽水1gSh1;
鹽水的密度ρ鹽水2=$\frac{{h}_{1}}{{h}_{2}}$ρ鹽水1=$\frac{6cm}{6.4cm}$×1.2g/cm3=1.125g/cm3
故答案為:(1)豎直漂;細(xì);  (2)失水;先較快后較慢,然后不變(或“先逐漸變慢,后不變”);  (3)1.125×103

點評 解決此類問題要利用物體的漂浮條件和阿基米德原理進行分析解答,關(guān)鍵是知道冬瓜失水后水中鹽的質(zhì)量不變,由于水份的增加,鹽水的密度減。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閱讀《探究水果電池電壓》回答后面的問題
探究水果電池的電壓
小明用銅片和鋅片作為電源正負(fù)極插入較小的檸檬中制成了一個水果電池,如圖所示.小華用銅片和鋁片插入較大的檸檬中制成了一個水果電池.他們分別連通相同的音樂芯片,小華比小明的芯片聲音要響一些.由此他們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水果電池電壓可能與水果的大小有關(guān).
猜想二:水果電池電壓可能與電極的材料有關(guān).
(1)為了驗證猜想一,小明用同一個檸檬制成水果電池,沿著電極插入的方向不斷慢慢地切去外側(cè)的部分檸檬,分別測出電壓,如表一所示:
表一
檸檬大小一個大半個半個小半個
電壓U/V0.800.800.800.80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說明猜想一是錯誤(選填“正確”或“錯誤”)的.
(2)為了驗證猜想二,小華用銅片作為電池的正極,分別用外形相同的鋅、鋁、鐵等金屬片作為電池的負(fù)極,將金屬片電極插入檸檬,保持兩極的距離和深度相同,分別測出電壓,如表二所示:
表二
電極材料銅和鋅銅和鋁銅和鐵
電壓U/V0.8800.600.46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得到的結(jié)論是水果電池電壓與電極的材料有關(guān).
(3)請你結(jié)合前面材料提出一個有價值、可探究的問題:水果電池的電壓與兩極的距離(或深度)是否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來到大南門的古城墻上,細(xì)心的小科發(fā)現(xiàn),古人在建造城墻是磚塊都是平放的,很少豎放.老師解釋:豎放的磚容易翻到,而平放的磚不容易翻到,平放的磚比豎放的磚更加穩(wěn)定.我們把物體的穩(wěn)定程度叫做穩(wěn)度.
小科想:那么,物體的穩(wěn)度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呢?
他看到不倒翁的構(gòu)造、天平等儀器有較大的底座等現(xiàn)象,提出了這樣的猜想:穩(wěn)度可能與兩個因素有關(guān):一是物體的重心,二是物體的底面積.于是他進行了如下的實驗:
實驗一:他找到了幾個完全相同的物體,給它們安裝上不同面積的底座進行實驗,實驗結(jié)果如下:
底座的面積(cm2200400800
穩(wěn)度  差一般
實驗二:他找到了一些形狀完全相同但重心高度不同的幾個物體進行實驗,實驗結(jié)果如下:
重心離地面的高度(cm)102040
穩(wěn)度一般
通過這兩個實驗,他驗證了自己的猜想并得出了結(jié)論.在實驗中,他還發(fā)現(xiàn),所謂底面積,不一定是物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而是物體的“底”在地面中所圍成的面積.如:照相機的三腳支架與地面所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
(1)通過實驗一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到的結(jié)論是物體的底面積越大時,穩(wěn)定的程度越好.
(2)這一結(jié)論在日常生活中有何應(yīng)用?請舉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小紅把蠟措燭燭、凸透鏡、光屏的位置按如圖所示放置時,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倒立縮小的虛像
B.照相機就是利用圖中的成像規(guī)律工作的
C.把蠟燭向左移動,適當(dāng)調(diào)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變大
D.此時,把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相交換,光屏上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實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小紅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選擇了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她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圖所示.在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的條件下,為了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放大的像,小紅應(yīng)將凸透鏡向左移動(選填“左”或“右”),這一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幻燈機成像特點(選填“照相機”、“幻燈機”或“放大鏡”);若點燃的蠟燭與凸透鏡間距離小于10cm,小紅應(yīng)該在光屏(選填“蠟燭”或“光屏”)一側(cè)透過凸透鏡觀察成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蠟燭、凸透鏡(焦距f為10cm)、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圖1所示.若凸透鏡位置保持不變,依次把蠟燭放在A、B、C、D四點,并分別調(diào)整光屏的位置.則:

(1)在凸透鏡右側(cè)主光軸上畫出焦點F的位置.
(2)畫出光線a經(jīng)過凸透鏡后的徑跡.
(3)當(dāng)光屏上出現(xiàn)放大的像時,蠟燭位于圖中B或C點;當(dāng)蠟燭位于D點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清晰的像.(以上兩空均選填“A”、“B”、“C”或“D”)
(4)如圖2所示,在我國首次“太空授課”中,女航天員王亞平制造了一個小水球,我們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水球相當(dāng)于凸透鏡(選填“平面鏡”、“凸透鏡”、“凹透鏡”),王亞平到水球的距離是大于2倍焦距(選填“1倍焦距以內(nèi)”,“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或“大于2倍焦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
(1)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放在如圖所示的位置,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放大(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投影儀(填光學(xué)儀器名稱)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guī)律工作的.
(2)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若將蠟燭遠(yuǎn)離透鏡,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yīng)向靠近(選填“靠近”或“遠(yuǎn)離”)透鏡的方向移動,此時的像與原來的像相比變。ㄟx填“變大”或“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將蠟燭、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圖所示,調(diào)節(jié)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鏡固定在50cm處.
(1)將蠟燭放在A點,光屏放在B點,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應(yīng)將蠟燭移動到30-40cm之間的某一位置,此時所成的像為倒立、放大的實像.
(2)改變蠟燭的位置,移動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表
 次數(shù)
 物距(cm) 40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
①在1-6次實驗中,光屏上所成的像逐漸變大(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②在實驗過程中,隨著蠟燭不斷燃燒變短,燭焰在光屏上的像逐漸向上移,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yīng)采取的操作是向下移動凸透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0.用筆劃線表示導(dǎo)線,完成電路連接.要求:兩燈并聯(lián),開關(guān)S1為總開關(guān),開關(guān)S2只控制燈L1,電流表只測量燈L2 中的電流.(連接電路時,導(dǎo)線不許交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