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成華區(qū)二模)如圖,已知半徑為R的⊙O1的直徑AB和弦CD交于點M,點A為
CD
的中點.半徑為r的⊙O2是過點A、C、M的圓,設點A到CD的距離為d.
(1)求證:r2=
1
2
Rd

(2)連接BD,若AC=5,O1M=
7
6
,求BD的長;
(3)過點O1作EF∥AC,交CD于點E,交過點B的切線于點F.連接AF,交CD于點G,求證:MG=CG.
分析:(1)根據(jù)垂徑定理可得AB⊥CD,再根據(jù)相交弦定理可得CM2=AM•BM,根據(jù)勾股定理可得CM2=AC2-AM2,然后整理即可得證;
(2)用R、d表示出O1M,然后聯(lián)立關于R、d的二元二次方程消掉R,求解得到d的值,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CM,然后根據(jù)△ACM和△DBM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列出求解即可;
(3)根據(jù)切線定義可得BF⊥AB,得到BF∥CD,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可得∠BFE=∠CEF,再根據(jù)EF∥AC利用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可得∠CEF=∠C,從而得到∠C=∠BFE,求出△ACM和△O1FB相似,根據(jù)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可得
AM
O1B
=
CM
BF
,再根據(jù)△AGM和△ABF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可得
AM
AB
=
MG
BF
,然后整理即可得證.
解答:(1)證明:∵直徑AB和弦CD交于點M,點A為
CD
的中點,
∴AB⊥CD,
∴CM2=AM•BM,
即CM2=d(2R-d),
在Rt△ACM中,CM2=AC2-AM2=(2r)2-d2,
∴d(2R-d)=(2r)2-d2,
整理得,r2=
1
2
Rd;

(2)解:O1M=AO1-AM=R-d=
7
6

∴R=d+
7
6
,
∵AC=5,
∴r2=
1
2
Rd=(
5
2
2=
25
4
,
∴Rd=
25
2

∴(d+
7
6
)d=
25
2
,
整理得,6d2+7d-75=0,
解得d1=3,d2=-
25
6
(舍去),
在Rt△ACM中,DM=CM=
AC2-AM2
=
52-32
=4,
∵∠ABD=∠ACD,∠AMC=∠DMB=90°,
∴△ACM∽△DBM,
AM
DM
=
AC
BD
,
3
4
=
5
BD

解得BD=
20
3
;

(3)證明:∵BF是⊙O1的切線,
∴BF⊥AB,
又∵AB⊥D,
∴BF∥CD,
∴∠BFE=∠CEF,
∵EF∥AC,
∴∠CEF=∠C,
∴∠C=∠BFE,
又∵∠AMC=∠ABF=90°,
∴△ACM∽△O1FB,
AM
O1B
=
CM
BF
,
d
R
=
CM
BF

∵BF∥CD,
∴△AGM∽△ABF,
AM
AB
=
MG
BF
,
d
2R
=
MG
BF
,
∴CM=2MG,
∴MG=CG.
點評:本題是圓的綜合題型,主要利用了垂徑定理,相交弦定理,勾股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在同圓或等圓中,同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1)利用兩種方法表示出CM2是解題的關鍵,(2)難點在于聯(lián)立兩個方程消掉R求出d的值,(3)兩次利用三角形相似求出d、R的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成華區(qū)二模)小明課間把老師的三角板的直角頂點放在黑板的兩條平行線a、b上(如圖),已知∠2=35°,則∠1的度數(shù)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成華區(qū)二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成華區(qū)二模)如圖,已知點A是雙曲線y=
k
x
上一點,AB⊥x軸于點B.若S△AOB=1,則一次函數(shù)y=kx-k+3的圖象不經(jīng)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成華區(qū)二模)下列命題中,假命題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1•成華區(qū)二模)如圖,在Rt△ABC中,∠ACB=30°,CD=4,BD平分∠ABC,交AC于點D,則點D到BC的距離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