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請結合下列實驗裝置,回答問題
(l)寫出儀器a和b的名稱: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
(3)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選用的裝置為________(填字母)。
(4)與集氣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為光滑面,另一面為磨砂面,收集氣體時用玻璃片的________蓋好集氣瓶(填“光滑面”或“磨砂面”)。
(5)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的正確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學用上述A中的方法制取氧氣,實驗過程中試管發(fā)生了炸裂,請你幫他分析試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寫一條即可)
【答案】 試管 鐵架臺 2KClO3 2KCl+3O2↑ BD 磨砂面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復燃,證明氧氣已收集滿 試管口高于了試管底,使水倒流入試管內,使試管炸裂,或者沒有均勻加熱,就固定加熱,或者試管接觸到焰心等
【解析】(1)由圖可知a是試管,b是鐵架臺;(2)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的同時還生成了氯化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表示為2KClO3 2KCl+3O2↑;(3)根據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選擇發(fā)生裝置,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制取二氧化碳,屬于固液體常溫下的反應,故選B作為發(fā)生裝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易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選D裝置;(4)收集氣體時用玻璃片磨砂面蓋好集氣瓶;(5)氧氣驗滿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復燃,證明氧氣已收集滿;(6)A裝置屬固固加熱型,實驗過程中試管發(fā)生了炸裂,可能是試管口沒有略向下傾斜,導致水倒流入試管內,使試管炸裂,也可能沒有預熱就固定加熱,或者試管接觸到焰心。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鑒別空氣、氧氣、二氧化碳三瓶氣體,可選用的方法是
A.將水倒入三瓶氣體中B.將澄清石灰水倒入三瓶氣體中
C.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三瓶氣體中D.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三瓶氣體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催化劑的認識完全正確的是( )
A. 催化劑的作用是加快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
B. 化劑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
C. 催化劑的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不發(fā)生改變
D. 使用催化劑能提高生成物的產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空氣是人類重要的資源,下列有關空氣成分的性質和用途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氧氣具有可燃性,所以可以作燃料
B.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可以作焊接金屬的保護氣
C.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可供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D.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可以用作燈泡的填充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現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
B.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
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⑴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資源。
①自然界的水常遭到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過高會造成水中藻類過度繁殖,使水質惡化,這里的“氮和磷”是指____;(填字母)
A.元素 B.原子 C.離子 D.分子
②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殺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
③電解水的裝置如下圖所示,管A、管B中的氣體的質量比是______,在電解水的過程中,保持不變的粒子是____ 。
⑵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讓我們一起走進“碳”的世界。
①根據下表提供的信息,填寫有關含碳物質的對應特性。
物質用途 | 金剛石切割玻璃 | 活性炭凈水 |
對應特性 | __ | __ |
②二氧化碳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個成功范例是:CO2+2M===CO(NH2)2+H2O,物質M的化學式為_________。
③目前,人類以化石燃料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____,石油主要含有____元素。
⑶鋁、鐵、銅是人類廣泛使用的三種金屬,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①按人類開始使用這三種金屬的先后排序為_____(用元素符號表示)。
②在空氣中______制品(填“鋁”或“鐵”)更耐腐蝕。
③用鋁和一種化合物的溶液來證明鋁和鐵的金屬活動性強弱,你認為該化合物可以是_______(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