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詞語中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自自憐(悔恨)       
B.入不出(夠)         
C.汗流背(遍及)      
D.盡職守(謹慎而恭敬)
怨天人(歸咎)
戰(zhàn)戰(zhàn)兢(小心謹慎)
別(審查鑒定)      
煞(勾掉)        
(討論)
噬(咬)  
(看)  
然(恐懼)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模擬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詞語中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自自憐(悔恨)       
B.入不出(夠)         
C.汗流背(遍及)      
D.盡職守(謹慎而恭敬)
怨天人(歸咎)
戰(zhàn)戰(zhàn)兢(小心謹慎)
別(審查鑒定)      
煞(勾掉)        
(討論)
噬(咬)  
(看)  
然(恐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專項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
  寶坻王泗和,余姻家也。嘗示余書艾孝子事一篇,曰:艾子誠,寧河之艾鄰村人,父文仲,以木工自給,偶與人斗,擊之踣,誤以為死,懼而逃。雖其妻莫知所往,第仿佛傳聞似出山海關爾。是時妻方娠,越兩月,始生子誠,文仲不知已有子。子誠幼鞠于母,亦不知有父也。迨稍有知,乃問母父所在,母泣語以故,子誠自是惘惘如有失,恒絮問其父之年齒狀貌,及先世之名字,姻婭之姓氏里居。亦莫測其意,姑一一告之。
  比長或欲妻以女子誠固辭曰烏有其父流離而其子安處室家者?始知其有志于尋父,徒以孀母在堂,不欲遠離耳。然文仲久無音耗,子誠又生未出里閭,天地茫茫,何從蹤跡?皆未信其果能往,予誠亦未嘗議及斯事,惟力作以養(yǎng)母,越二十年,母以疾卒。營葬畢,遂治裝裹糧赴遼東,有沮以存亡難定者,予誠泣然曰:“茍相遇,生則共返,歿則負骨歸,茍不相遇,寧老死道路間,不生還矣。”眾揮涕而送之。
  子誠出關后,念父避罪亡命,必潛蹤于僻地,凡深山窮谷,險阻幽隱之處,無不物色,久而資斧既竭,行乞以糊口,凡二十載,終無悔心。
  一日,于馬家城山中遇老父,哀其窮餓,呼與語,詢得其故,為之感泣,引至家,款以酒食。俄有梓人攜具入,計其年與父相等,子誠心動,諦審其貌,與母所說略相似,因牽裙泣涕,具述其父出亡年月,且縷述家世及戚黨,冀其或是。是人且駭且悲,似欲相認,而自疑在家未有子,子誠具陳始末,乃嗷然相持哭。蓋文仲輾轉逃避,乃至是地,已閱四十余年,又變姓名為王友義,故尋訪無跡,至是始偶相遇也。
  老父感其孝,為之謀歸計,而文仲流落久,多逋負,滯不能行。子誠乃踉蹌奔還,質田宅,貸親黨,得百金再往,竟奉以歸。歸七年,以壽終。子誠得父之后,始娶妻,今有四子,皆勤儉能治生。
(節(jié)選自《閱微草堂筆記》)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子誠幼于母——鞠:養(yǎng)育
B.稍有知——迨:接近
C.審其貌——諦:仔細
D.已四十余年——閱:經(jīng)歷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眾揮涕送之——某所,母立于茲
B.必潛蹤僻地——圣人不凝滯
C.子誠踉蹌奔還——今其智反不能及
D.款酒食——申之孝悌之義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艾子誠的父親本來是一個木匠,有一次和別人打架,把人家打得暈倒在地上,自以為打死了人,畏罪潛逃。
B.艾子誠自小立志尋找父親,但因為母親在,他從未說起,只是在家盡力供養(yǎng)母親。
C.艾子誠出山海關尋找父親,歷經(jīng)二十年,尋遍了大小城鎮(zhèn)和偏遠山區(qū),始終沒有半點兒后悔。
D.因為父親負債多,艾子誠先返回家鄉(xiāng)賣了田地房子,向親戚借債,籌得一百兩銀子,替父親還債后父子一同回家鄉(xiāng)。
4.用“/”給文中加粗的部分斷句。
  比 長 或 欲 妻 以 女 子 誠 固 辭 曰 烏 有 其 父 流 離 而 其 子 安 處 室 家 者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雖其妻莫知所往,第仿佛傳聞似出山海關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人且駭且悲,似欲相認,而自疑在家未有子,子誠具陳始末,乃嗷然相持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短文,完成1—6題。

治安策

  夏、殷、周為天子皆數(shù)十世,秦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遠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長而秦無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舉以禮,有司齊肅端冕,見之南郊,過闕則下,過廟則趨,故自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孩提有識,三公、三少明孝仁禮義,以道習之,逐去邪人,不使見惡行。于是皆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衛(wèi)冀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見正事,聞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及秦而不然。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獄,所習者非斬、劓人,則夷人之三族也。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豈惟胡亥之性惡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天下之命,縣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諭教與選左右。夫教得而左右正,則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稌吩唬骸耙蝗擞袘c,兆民賴之!贝藭r務也。

1.對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過闕則下,過廟則趨      廟:佛教的寺院

B.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獄     獄:審案

C.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      艾:通“刈”,割

D.夫教得而左右正,則太子正矣  得:恰當、得法

2.下列各句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現(xiàn)代漢語不相同的一項是( )

A.故自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B.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

C.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

D.“一人有慶,兆民賴之!贝藭r務也

3.下列各句加粗字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太子乃生,固舉以禮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B.有司齊肅端冕,見之南郊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C.過闕則下,過廟則趨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D.故自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

4.從本文看,下列句子全都不屬于秦滅亡根本原因的一組是( )

①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獄

②所習者非斬、劓人,則夷人之三族也

③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

④胡亥之性惡

⑤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

⑥天下之命,縣于太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5.下面對原文的表述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ā。?/p>

A.作者總結秦滅亡的教訓,目的是為了漢王朝的長治久安。文章通過夏、殷、周與秦對太子教育方法及結局的比較,指出了國家選擇太子、教育太子的重要意義。

B.作者認為,古代君王非常重視對太子的教育。這種教育從太子出生就開始了。幼兒時期,由三公、三少用孝仁禮義來教導他,選品行端莊的人來陪伴他。

C.秦對太子的教育與古代不同,太子胡亥年齡很大時才讓趙高作他的老師,并且教給他的除了對人施用酷刑,就是滅人三族,所以胡亥即位后視人命如草芥。

D.作者通過對比指出,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及早對太子進行教育,為他選擇左右近臣。教育得法,左右近臣正直,太子才會正直,太子正直,天下就安定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短文,完成1—6題。
治安策
  夏、殷、周為天子皆數(shù)十世,秦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遠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長而秦無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舉以禮,有司齊肅端冕,見之南郊,過闕則下,過廟則趨,故自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孩提有識,三公、三少明孝仁禮義,以道習之,逐去邪人,不使見惡行。于是皆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衛(wèi)冀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見正事,聞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及秦而不然。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獄,所習者非斬、劓人,則夷人之三族也。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豈惟胡亥之性惡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天下之命,縣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諭教與選左右。夫教得而左右正,則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稌吩唬骸耙蝗擞袘c,兆民賴之!贝藭r務也。
1.對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過闕則下,過廟則趨      廟:佛教的寺院
B.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獄     獄:審案
C.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      艾:通“刈”,割
D.夫教得而左右正,則太子正矣  得:恰當、得法
2.下列各句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現(xiàn)代漢語不相同的一項是(。
A.故自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B.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
C.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
D.“一人有慶,兆民賴之!贝藭r務也
3.下列各句加粗字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太子乃生,固舉以禮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B.有司齊肅端冕,見之南郊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C.過闕則下,過廟則趨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D.故自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
4.從本文看,下列句子全都不屬于秦滅亡根本原因的一組是(。
①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獄
②所習者非斬、劓人,則夷人之三族也
③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
④胡亥之性惡
⑤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
⑥天下之命,縣于太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5.下面對原文的表述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ā。?br />A.作者總結秦滅亡的教訓,目的是為了漢王朝的長治久安。文章通過夏、殷、周與秦對太子教育方法及結局的比較,指出了國家選擇太子、教育太子的重要意義。
B.作者認為,古代君王非常重視對太子的教育。這種教育從太子出生就開始了。幼兒時期,由三公、三少用孝仁禮義來教導他,選品行端莊的人來陪伴他。
C.秦對太子的教育與古代不同,太子胡亥年齡很大時才讓趙高作他的老師,并且教給他的除了對人施用酷刑,就是滅人三族,所以胡亥即位后視人命如草芥。
D.作者通過對比指出,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及早對太子進行教育,為他選擇左右近臣。教育得法,左右近臣正直,太子才會正直,太子正直,天下就安定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海淀區(qū)2004年高三年級第二學期適應性練習、語文(北京卷) 題型:048

閱讀下面短文,完成下面的題。

治安策

夏、殷、周為天子皆數(shù)十世,秦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遠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長而秦無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舉以禮,有司齊肅端冕,見之南郊,過闕則下,過廟則趨,故自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孩提有識,三公、三少明孝仁禮義,以道習之,逐去邪人,不使見惡行。于是皆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衛(wèi)冀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見正事,聞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及秦而不然。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獄,所習者非斬、劓人,則夷人之三族也。胡亥今日即位而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豈惟胡亥之性惡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天下之命,縣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諭教與選左右。夫教得而左右正,則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稌吩唬骸耙蝗擞袘c,兆民賴之。”此時務也。

(1)

對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

過闕則下,過則趨 廟:佛教的寺院

B.

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 獄:審案

C.

其視殺人若草菅然 艾:通“刈”,割

D.

夫教而左右正,則太子正矣 得:恰當、得法

(2)

下列各句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現(xiàn)代漢語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

故自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B.

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

C.

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

D.

“一人有慶,兆民賴之!贝時務

(3)

下列各句加粗字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

太子生,固舉以禮

而陋者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B.

有司齊肅端冕,見南郊

胡為乎遑遑欲何

C.

過闕下,過廟則趨

于其身也,恥師焉

D.

故自為赤子,教固已行矣

余方心動欲還,大聲發(fā)于水上

(4)

從本文看,下列句子全都不屬于秦滅亡根本原因的一組是、偈冠w高傅胡亥而教之獄、谒曊叻菙、劓人,則夷人之三族也 ③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芎ブ詯骸、荼似渌缘乐叻瞧淅怼、尢煜轮h于太子

[  ]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5)

下面對原文的表述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P>

[  ]

A.

作者總結秦滅亡的教訓,目的是為了漢王朝的長治久安。文章通過夏、殷、周與秦對太子教育方法及結局的比較,指出了國家選擇太子、教育太子的重要意義。

B.

作者認為,古代君王非常重視對太子的教育。這種教育從太子出生就開始了。幼兒時期,由三公、三少用孝仁禮義來教導他,選品行端莊的人來陪伴他。

C.

秦對太子的教育與古代不同,太子胡亥年齡很大時才讓趙高作他的老師,并且教給他的除了對人施用酷刑,就是滅人三族,所以胡亥即位后視人命如草芥。

D.

作者通過對比指出,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及早對太子進行教育,為他選擇左右近臣。教育得法,左右近臣正直,太子才會正直,太子正直,天下就安定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湖南省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王杲,字景初,汶上人。正德九年進士。授臨汾知縣。擢御史,巡視陜西茶馬。帝遣中官分守蘭、靖。杲言窮邊饑歲,不宜設官累民,不報。      
  嘉靖三年,帝將遣中官督織造于蘇、杭,杲疏諫,不納。久之,擢太仆少卿,改大理,再遷左副都御史,進戶部右侍郎。河南大饑,命杲往振。杲請急發(fā)帑金,詔賚臨清倉銀五萬兩以行。既至,復請發(fā)十五萬兩。全活不可勝計。事竣,賜銀幣。尋以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故事,繕運艘,軍三民七?偙兕欏疽攒娒窭П,請發(fā)兩淮余鹽銀七十萬,戶部尚書李如圭不可。杲請改折兩年漕運十之三,以所省轉輸費治運艘,勿重困軍民,報可。  
  逾年,入為戶部尚書。后父安平侯方銳乞張家莊馬房地。杲言此地二千余頃,正供所出,不可許,宜以大恩寺入官地二十頃予之。帝從其議。時國儲告匱,諸邊請增餉無虛月,四方多水旱,給事中李文進請議廣儲蓄。杲列九事以獻,已又上制財用十事,帝咸納之。舊制,歲漕四百萬石。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遇災傷率改折以便民。一日,帝見改折者過半,大驚,以詰戶部,杲等引罪。敕自今務遵祖制,毋輕變。  
  杲掌邦計,事無不辦,帝深倚之。后有詔買龍涎香,久不進,帝以此不悅。給事中馬錫劾杲及巡倉御史艾樸受賄,給事中歷汝進言倉場尚書王煒亦然,并下獄。杲、樸遣戍,煒斥為民。杲竟卒于雷州戍所。隆慶初,給事中辛自修等訟杲冤。詔復官,賜祭葬,贈太子太保。  
注:①茶馬,即茶馬司,主管榷茶、買馬。②中官,宦官,太監(jiān)。③帑金,公款。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不宜設官民                     累:勞累  
B.勿重困軍民,可               報:回答  
C.再左副都御史                遷:調(diào)動 
D.杲等罪                           引:引發(fā)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杲竟卒雷州戍所                   得復見將軍此  
B.所省轉輸費治運艘             公亦此自矜
C.杲言此地二千余頃,正供出       秋毫不敢有
D.杲以粟有余用不足             無恒產(chǎn)有恒心者,惟士為能                          
3. 下列各組,全都能夠直接表明王杲體恤百姓的一項是(。          
①杲言窮邊饑歲,不宜設官累民  
②帝將遣中官督織造于蘇、杭,杲疏而諫  
③請發(fā)兩淮余鹽銀七十萬  
④杲請改折兩年漕運十之三,以所省轉輸費治運艘  
⑤杲言此地二千余頃,正供所出,不可許  
⑥后有詔買龍涎香,久不進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 ③⑤⑥  
4.下列對于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或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王杲對中官出任地方官吏,一直持反對態(tài)度;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卻由此深獲信任得以加官進爵。  
B.賑濟河南大饑,王杲得到朝廷支持,先后發(fā)放賑濟災銀二十萬兩,使很多災民避免了饑餓致死的命運。  
C.在戶部尚書任上,針對社會邊窮庫虛的實際,王杲獻言獻策治國,深得信任;積極舉措治政安民,卻不盡合乎帝意。  
D.阻止安平侯請地一事成功,被劾受賄下獄而又無力自雪其冤,王杲命運的起伏,反映了封建人臣仕途難以自主的社會現(xiàn)實。
5.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授臨汾知縣。擢御史,巡視陜西茶馬。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繕運艘,軍三民七。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時國儲告匱,諸邊請增餉無虛月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北京市西城區(qū)2005年抽樣測試、高三語文試卷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的題。

  王杲,字景初,汶上人。正德九年進士。授臨汾知縣。擢御史,巡視陜西茶馬。帝遣中官分守蘭、靖。杲言窮邊饑歲,不宜設官累民,不報。

  嘉靖三年,帝將遣中官督織造于蘇、杭,杲疏諫,不納。久之,擢太仆少卿,改大理,再遷左副都御史,進戶部右侍郎。河南大饑,命杲往振。杲請急發(fā)帑金,詔賚臨清倉銀五萬兩以行。既至,復請發(fā)十五萬兩。全活不可勝計。事竣,賜銀幣。尋以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故事,繕運艘,軍三民七。總兵官顧寰以軍民困敝,請發(fā)兩淮余鹽銀七十萬,戶部尚書李如圭不可。杲請改折兩年漕運十之三,以所省轉輸費治運艘,勿重困軍民,報可。

  踰年,入為戶部尚書。后父安平侯方銳乞張家莊馬房地。杲言此地二千余頃,正供所出,不可許,宜以大恩寺入官地二十頃予之。帝從其議。時國儲告匱,諸邊請增餉無虛月,四方多水旱,給事中李文進請議廣儲蓄。杲列九事以獻,已又上制財用十事,帝咸納之。舊制,歲漕四百萬石。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遇災傷率改折以便民。一日,帝見改折者過半,大驚,以詰戶部,杲等引罪。敕自今務遵祖制,毋輕變。

  杲掌邦計,事無不辦,帝深倚之。后有詔買龍涎香,久不進,帝以此不悅。給事中馬錫劾杲及巡倉御史艾樸受賄,給事中歷汝進言倉場尚書王煒亦然,并下獄。杲、樸遣戍,煒斥為民。杲竟卒于雷州戍所。隆慶初,給事中辛自修等訟杲冤。詔復官,賜祭葬,贈太子太保。

  注:①茶馬,即茶馬司,主管榷茶、買馬。②中官,宦官,太監(jiān)。③帑金,公款。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

不宜設官民  累:勞累

B.

勿重困軍民,可  報:回答

C.

遇災傷改折以便民  率:一律

D.

杲等罪  引:引發(fā)

(2)

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

A.

巡視陜西茶馬

B.

故事,繕運艘,軍三民七

C.

給事中李文進請議廣儲蓄

D.

給事中馬錫劾杲及巡倉御史艾樸受賄

(3)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

B.

C.

D.

(4)

下列各組,全都能夠直接表明王杲體恤百姓的一項是

①杲言窮邊饑歲,不宜設官累民

②帝將遣中官督織造于蘇、杭,杲疏而諫

③請發(fā)兩淮余鹽銀七十萬

④杲請改折兩年漕運十之三,以所省轉輸費治運艘

⑤杲言此地二千余頃,正供所出,不可許

⑥后有詔買龍涎香,久不進

[  ]

A.

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③⑤⑥

(5)

下列對于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或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

王杲對中官出任地方官吏,一直持反對態(tài)度;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卻由此深獲信任得以加官進爵。

B.

賑濟河南大饑,王杲得到朝廷支持,先后發(fā)放賑濟災銀二十萬兩,使很多災民避免了饑餓致死的命運。

C.

在戶部尚書任上,針對社會邊窮庫虛的實際,王杲獻言獻策治國,深得信任;積極舉措治政安民,卻不盡合乎帝意。

D.

阻止安平侯請地一事成功,被劾受賄下獄而又無力自雪其冤,王杲命運的起伏,反映了封建人臣仕途難以自主的社會現(xiàn)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金題金卷叢書 高中畢業(yè)班熱點測試金卷·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題。

  王杲,字景初,汶上人。正德九年進士。授臨汾知縣。擢御史,巡視陜西茶馬①。帝遣中官②分守蘭、靖。杲言窮邊饑歲,不宜設官民,不報。

  嘉靖三年,帝將遣中官督織造于蘇、杭,杲疏諫,不納。久之,擢太仆少卿,改大理,再遷左副都御史,進戶部右侍郎。河南大饑,命杲往賑。杲請急發(fā)帑金③,詔賚臨清倉銀五萬兩以行。至,復請發(fā)十五萬兩。全活不可勝計。事竣,賜銀幣。尋以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故事,繕運艘,軍三民七?偙兕欏疽攒娒窭П,請發(fā)兩淮余鹽銀七十萬,戶部尚書李如圭不可。杲請改折兩年漕運十之三,所省轉輸費治運艘,勿重困軍民,可。

  踰年,入為戶部尚書。后父安平侯方銳乞張家莊馬房地。杲言此地二千余頃,正供出,不可許,宜以大恩寺入官地二十頃予之。帝從其議。時國儲告匱,諸邊請增餉無虛月,四方多水旱,給事中李文進請議廣儲蓄。杲列九事以獻,已又上制財用十事,帝咸納之。舊制,歲漕四百萬石。杲以粟有余用不足,遇災傷改折以便民。一日,帝見改折者過半,大驚,以詰戶部,杲等罪。敕自今務遵祖制,毋輕變。

  杲掌邦計,事無不辦,帝深倚之。后有詔買龍涎香,久不進,帝以此不悅。給事中馬錫劾杲及巡倉御史艾樸受賄,給事中歷汝進言倉場尚書王煒亦然,并下獄。杲、樸遣戍,煒斥為民。杲竟卒于雷州戍所。隆慶初,給事中辛自修等訟杲冤。詔復官,賜祭葬,贈太子太保。

  注:①茶馬:即茶馬司,主管榷茶、買馬。②中官:宦官,太監(jiān)。③帑金:公款。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

不宜設官民    累:勞累

B.

勿重困軍民,可  報:回答

C.

遇災傷改折以便民 率:一律

D.

杲等罪      引:引發(fā)

(2)

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

A.

巡視陜西茶馬

B.

故事,繕運艘,軍三民七

C.

給事中李文進請議廣儲蓄

D.

給事中馬錫劾杲及巡倉御史艾樸受賄

(3)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

B.

C.

D.

(4)

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能夠直接表明王杲體恤百姓的一項是

①杲言窮邊饑歲,不宜設官累民

②帝將遣中官督織造于蘇、抗,杲疏諫

③請發(fā)兩淮余鹽銀七十萬

④杲請改折兩年漕運十之三,以所省轉輸費治運艘

⑤杲言此地二千余頃,正供所出,不可許

⑥后有詔買龍涎香,久不進

[  ]

A.

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③⑤⑥

(5)

下列對于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或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

王杲對中官出任地方官吏,一直持反對態(tài)度;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卻由此深獲信任得以加官晉爵。

B.

賑濟河南大饑,王杲得到朝廷支持,先后發(fā)放賑濟災銀20萬兩,使很多災民避免了饑餓致死的命運。

C.

在戶部尚書任上,針對社會邊窮庫虛的實際,王杲獻言獻策治國,深得信任;積極舉措治政安民,卻不盡合乎帝意。

D.

阻止安平侯請地一事成功,被劾受賄下獄而又無力自雪其冤,王杲命運的起伏,反映了封建人臣仕途難以自主的社會現(xiàn)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隨堂練1+2 講·練·測 高中語文·必修2 題型:048

治安策

夏、殷、周為天子皆數(shù)十世,秦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遠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長而秦無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舉以禮,有司齊肅端冕,見之南郊,過闕則下,過廟則趨,故自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孩提有識,三公、三少明孝仁禮義,以道習之,逐去邪人,不使見惡行。于是皆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衛(wèi)翼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見正事,聞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及秦而不然。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獄,所習者非斬、劓人,則夷人之三族也。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豈惟胡亥之性惡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天下之命,縣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諭教與選左右。夫教得而左右正,則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稌吩唬骸耙蝗擞袘c,兆民賴之。”此時務也。

(1)

對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

過闕則下,過則趨     廟:佛教的寺院

B.

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    獄:審案

C.

其視殺人若草菅然     艾:通“刈”,割

D.

夫教而左右正,則太子正矣 得:恰當、得法

(2)

下列各句加線詞語的意義和現(xiàn)代漢語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

故自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B.

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

C.

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

D.

“一人有慶,兆民賴之。”此時務

(3)

下列各句加粗字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

太子生,固舉以禮     而陋者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B.

有司齊肅端冕,見南郊   胡為乎遑遑欲何

C.

過闕下,過廟則趨     于其身也,恥師焉

D.

故自為赤子,教固已行矣  余方心動欲還,大聲發(fā)于水上

(4)

從本文看,下列句子全都不屬于秦滅亡根本原因的一組是

①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獄

②所習者非斬、劓人,則夷人之三族也

③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

④胡亥之性惡

⑤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

⑥天下之命,縣于太子

[  ]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5)

下面對原文的表述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P>

[  ]

A.

作者總結秦滅亡的教訓,目的是為了漢王朝的長治久安。文章通過夏、殷、周與秦對太子教育方法及結局的比較,指出了國家選擇太子、教育太子的重要意義。

B.

作者認為,古代君王非常重視對太子的教育。這種教育從太子出生就開始了。幼兒時期,由三公、三少用孝仁禮義來教導他,選品行端莊的人來陪伴他。

C.

秦對太子的教育與古代不同,太子胡亥年齡很大時才讓趙高作他的老師,并且教給他的除了對人施用酷刑,就是滅人三族,所以胡亥即位后視人命如草芥。

D.

作者通過對比指出,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及早對太子進行教育,為他選擇左右近臣。教育得法,左右近臣正直,太子才會正直,太子正直,天下就安定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