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生命的意義》選自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通過作者到烈士公墓,緬懷烈士的英雄業(yè)績,回首往事,道出了人生的真正含義。

B.《祖父、后園和我》作者是蕭紅;“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他”,這句話中的“我”指的是魯迅。

C.《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

D.冰心原名謝婉瑩,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讀者》等。

1、A

請在這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生命的意義》選自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通過作者到烈士公墓,緬懷烈士的英雄業(yè)績,回首往事,道出了人生的真正含義。

B.《祖父、后園和我》作者是蕭紅;“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他”,這句話中的“我”指的是魯迅。

C.《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

D.冰心原名謝婉瑩,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讀者》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新課標讀想用九年級語文(上) 題型:013

選出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

[  ]

A.《鼎湖山聽泉》一文重點是寫山泉,以泉水之美來表現(xiàn)山林之美,揭示從泉水中所領(lǐng)略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B.《成功》一文作者承認“天資”的作用,承認“機遇”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勤奮”的闡述,道出了問題的核心:決定因素還是人的自身努力。

C.《論創(chuàng)造》一文強調(diào)了“一切生命的意義就在于此——在于創(chuàng)造的刺激”。作者是德國的羅曼·羅蘭。

D.《多收了三五斗》這篇小說通過人物對話,巧妙地交代了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如舊氈帽朋友和米行先生的對話就交代了洋米洋面傾銷、地主階級的地租剝削和高利貸者的盤剝、國民黨稅卡林立的社會環(huán)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隆中對》選段,回答問題。(共15分)

【甲】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乙】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惫笤唬骸巴醣赜士,先從隗始。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改筑宮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燕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

【注釋】①共國:共同治理國家。②事:侍奉。③致:招致,引來。④趨:奔赴。

1.翻譯下面句中劃線的詞語。(4分)

(1)非惟天時,亦人謀也(           )    (2)此天所以資將軍(         )

(3)身厚幣以招賢者(               )    (4)燕王吊死孤(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以弱強者   賢能之用                    

B.曹操比袁紹  信義著四海

C.屏人曰    高祖之以成帝業(yè)       

D.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迎將軍者乎

3.翻譯下面句子。(4分)

(1)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譯:                                                      

(2)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 譯:                                                      

4.對選段理解或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甲】段隆中對策,層次清晰。先論“不可爭”與“不可圖”,次論“可爭”與“可圖”,

最后寫“爭”與“圖”的步驟和規(guī)劃,層層闡述自己的見解。

B.談到建立“霸業(yè)”根基,諸葛亮先集中論述了占據(jù)荊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緊承論述

占據(jù)兩州的可能性,條分縷析,論證嚴密。

C.作為人物傳記,【甲】段是對主人公的正面描寫,與隆中對前、隆中對后的側(cè)面烘托

相得益彰,人物形象豐滿突出。

D.【以】文燕昭王采納了郭槐的建議,拜郭槐為師,為他建造了宮殿,后來沒多久就引

發(fā)了“士爭趨燕”的局面。

5.“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結(jié)合甲乙兩段內(nèi)容,說說其中的哪些策略對當今治國仍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簡要概括三點即可。(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隆中對》選段,回答問題。(共15分)
【甲】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乙】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惫笤唬骸巴醣赜士,先從隗始。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改筑宮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燕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
【注釋】①共國:共同治理國家。②事:侍奉。③致:招致,引來。④趨:奔赴。
【小題1】翻譯下面句中劃線的詞語。(4分)
(1)非惟天時,亦人謀也(           )    (2)此天所以資將軍(         )
(3)身厚幣以招賢者(               )    (4)燕王吊死孤(          )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以弱強者   賢能之用                    
B.曹操比袁紹  信義著四海
C.屏人曰    高祖之以成帝業(yè)       
D.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迎將軍者乎
【小題3】翻譯下面句子。(4分)
(1)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譯:                                                      
(2)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 譯:                                                      
【小題4】對選段理解或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甲】段隆中對策,層次清晰。先論“不可爭”與“不可圖”,次論“可爭”與“可圖”,
最后寫“爭”與“圖”的步驟和規(guī)劃,層層闡述自己的見解。
B.談到建立“霸業(yè)”根基,諸葛亮先集中論述了占據(jù)荊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緊承論述
占據(jù)兩州的可能性,條分縷析,論證嚴密。
C.作為人物傳記,【甲】段是對主人公的正面描寫,與隆中對前、隆中對后的側(cè)面烘托
相得益彰,人物形象豐滿突出。
D.【以】文燕昭王采納了郭槐的建議,拜郭槐為師,為他建造了宮殿,后來沒多久就引
發(fā)了“士爭趨燕”的局面。
【小題5】“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結(jié)合甲乙兩段內(nèi)容,說說其中的哪些策略對當今治國仍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簡要概括三點即可。(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湖北省黃岡市漕河鎮(zhèn)中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隆中對》選段,回答問題。(共15分)
【甲】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乙】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惫笤唬骸巴醣赜士,先從隗始。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改筑宮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燕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
【注釋】①共國:共同治理國家。②事:侍奉。③致:招致,引來。④趨:奔赴。
【小題1】翻譯下面句中劃線的詞語。(4分)
(1)非惟天時,亦人謀也(           )    (2)此天所以資將軍(         )
(3)身厚幣以招賢者(               )    (4)燕王吊死孤(          )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以弱強者   賢能之用                    
B.曹操比袁紹  信義著四海
C.屏人曰    高祖之以成帝業(yè)       
D.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迎將軍者乎
【小題3】翻譯下面句子。(4分)
(1)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譯:                                                      
(2)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 譯:                                                      
【小題4】對選段理解或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甲】段隆中對策,層次清晰。先論“不可爭”與“不可圖”,次論“可爭”與“可圖”,
最后寫“爭”與“圖”的步驟和規(guī)劃,層層闡述自己的見解。
B.談到建立“霸業(yè)”根基,諸葛亮先集中論述了占據(jù)荊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緊承論述
占據(jù)兩州的可能性,條分縷析,論證嚴密。
C.作為人物傳記,【甲】段是對主人公的正面描寫,與隆中對前、隆中對后的側(cè)面烘托
相得益彰,人物形象豐滿突出。
D.【以】文燕昭王采納了郭槐的建議,拜郭槐為師,為他建造了宮殿,后來沒多久就引
發(fā)了“士爭趨燕”的局面。
【小題5】“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結(jié)合甲乙兩段內(nèi)容,說說其中的哪些策略對當今治國仍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簡要概括三點即可。(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屆湖北省黃岡市九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隆中對》選段,回答問題。(共15分)

【甲】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乙】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惫笤唬骸巴醣赜士,先從隗始。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改筑宮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燕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

【注釋】①共國:共同治理國家。②事:侍奉。③致:招致,引來。④趨:奔赴。

1.翻譯下面句中劃線的詞語。(4分)

(1)非惟天時,亦人謀也(           )    (2)此天所以資將軍(         )

(3)身厚幣以招賢者(               )    (4)燕王吊死孤(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以弱強者   賢能之用                    

B.曹操比袁紹  信義著四海

C.屏人曰    高祖之以成帝業(yè)       

D.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迎將軍者乎

3.翻譯下面句子。(4分)

(1)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譯:                                                      

(2)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 譯:                                                      

4.對選段理解或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甲】段隆中對策,層次清晰。先論“不可爭”與“不可圖”,次論“可爭”與“可圖”,

最后寫“爭”與“圖”的步驟和規(guī)劃,層層闡述自己的見解。

B.談到建立“霸業(yè)”根基,諸葛亮先集中論述了占據(jù)荊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緊承論述

占據(jù)兩州的可能性,條分縷析,論證嚴密。

C.作為人物傳記,【甲】段是對主人公的正面描寫,與隆中對前、隆中對后的側(cè)面烘托

相得益彰,人物形象豐滿突出。

D.【以】文燕昭王采納了郭槐的建議,拜郭槐為師,為他建造了宮殿,后來沒多久就引

發(fā)了“士爭趨燕”的局面。

5.“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結(jié)合甲乙兩段內(nèi)容,說說其中的哪些策略對當今治國仍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簡要概括三點即可。(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隆中對》選段,回答問題。(共15分)

【甲】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乙】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惫笤唬骸巴醣赜士,先從隗始。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改筑宮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燕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

【注釋】①共國:共同治理國家。②事:侍奉。③致:招致,引來。④趨:奔赴。

21.翻譯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非惟天時,亦人謀也(            )     (2)此天所以資將軍(          )

(3)身厚幣以招賢者(                )     (4)燕王吊死孤(           )

2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以弱強者    賢能之用                    B.曹操比袁紹   信義著四海
C.屏人曰     高祖之以成帝業(yè)       

D.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向宛、洛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迎將軍者乎

23.翻譯下面句子。(4分)

(1)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譯:                                                     

(2)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  譯:                                                     

24.對選段理解或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甲】段隆中對策,層次清晰。先論“不可爭”與“不可圖”,次論“可爭”與“可圖”,

最后寫“爭”與“圖”的步驟和規(guī)劃,層層闡述自己的見解。
B.談到建立“霸業(yè)”根基,諸葛亮先集中論述了占據(jù)荊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緊承論述占

據(jù)兩州的可能性,條分縷析,論證嚴密。
C.作為人物傳記,【甲】段是對主人公的正面描寫,與隆中對前、隆中對后的側(cè)面烘托相

得益彰,人物形象豐滿突出。
D.【以】文燕昭王采納了郭槐的建議,拜郭槐為師,為他建造了宮殿,后來沒多久就引發(fā)

了“士爭趨燕”的局面。

25.“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結(jié)合甲乙兩段內(nèi)容,說說其中的哪些策略對當今治國仍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簡要概括三點即可。(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隆中對》選段,回答問題。(共15分)
【甲】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乙】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惫笤唬骸巴醣赜士,先從隗始。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改筑宮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燕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
【注釋】①共國:共同治理國家。②事:侍奉。③致:招致,引來。④趨:奔赴。
小題1:翻譯下面句中劃線的詞語。(4分)
(1)非惟天時,亦人謀也(           )    (2)此天所以資將軍(         )
(3)身厚幣以招賢者(               )    (4)燕王吊死孤(          )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以弱強者   賢能之用                    
B.曹操比袁紹  信義著四海
C.屏人曰    高祖之以成帝業(yè)       
D.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迎將軍者乎
小題3:翻譯下面句子。(4分)
(1)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譯:                                                      
(2)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 譯:                                                      
小題4:對選段理解或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甲】段隆中對策,層次清晰。先論“不可爭”與“不可圖”,次論“可爭”與“可圖”,
最后寫“爭”與“圖”的步驟和規(guī)劃,層層闡述自己的見解。
B.談到建立“霸業(yè)”根基,諸葛亮先集中論述了占據(jù)荊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緊承論述
占據(jù)兩州的可能性,條分縷析,論證嚴密。
C.作為人物傳記,【甲】段是對主人公的正面描寫,與隆中對前、隆中對后的側(cè)面烘托
相得益彰,人物形象豐滿突出。
D.【以】文燕昭王采納了郭槐的建議,拜郭槐為師,為他建造了宮殿,后來沒多久就引
發(fā)了“士爭趨燕”的局面。
小題5:“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結(jié)合甲乙兩段內(nèi)容,說說其中的哪些策略對當今治國仍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簡要概括三點即可。(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13

根據(jù)《菜園小記》選出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

A.本文通過作者對當年在藍家坪自己動手,開荒種菜的難忘歲月的回憶,生動真切地反映了革命前輩以苦為樂、奮發(fā)向上的高尚情操,表現(xiàn)了抗戰(zhàn)時期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B.課文把花和菜的作用進行比較的目的是突出菜的實用價值,說明種菜比種花更好。

C.課文通過菜園又是果園、花園的具體描寫,寫出了這個園子生氣蓬勃、美麗誘人的景色,反映了在這艱苦年代里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D.課文記的是菜園幾件小事,事小意義卻很大。它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抗日戰(zhàn)爭中延安軍民開展大生產(chǎn)運動的火熱斗爭生活,表現(xiàn)了延安“艱苦奮斗”精神,這是從大處著眼,小處落筆,即“以小見大”的寫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家之美
趙麗宏

       ①家,是生命的搖籃,生活的港灣,是蕓蕓眾生賴以生存的巢穴。擁有一個美麗溫暖的家,是所有人的夢想。
       ②何為家之美?
       ③家之美,美在展示個性。金玉滿堂是美,  A  也是美;精致繁復(fù)是美,   B     也是美。只要符合主人性情,無論淡妝濃抹,總能恰到好處。有人以現(xiàn)代人的心情,追求古雅之風,此為美;有人以中國人的眼光,擷取歐美情韻,此亦為美。中西合璧,南北交匯,取天下之妙物為我所用,雖只是一鱗半爪、寸木片石,卻能將奇妙風光匯集于室內(nèi),這當然也是美。家不在大,有情調(diào)則美;家不在豪華,有品位則美。居室為人而筑,為人而飾,為人所住,理應(yīng)以人為本。人居其中覺得舒服適宜,心情歡悅,便為美。如家中的裝飾只是為了展示炫耀,那美便會變質(zhì),便會成為生活的累贅和負擔。本末倒置,何美之有?
       ④家之美,美在貼近自然。人在四壁之內(nèi),如果和自然隔絕,會使心情荒蕪,呼吸凝重。如何將小居室與大自然連接?如果開窗能見山林日月,能聞流水鳥鳴,那當然讓居者心曠神怡;更多的居室,嵌于城市樓林,被鋼筋水泥和磚石高墻包圍,人在家中,如幽囚于箱籠之內(nèi),不見天日,何其可憐。聰明而有情趣者,能以自己的方式移植自然于室內(nèi)。年輕時代,我曾經(jīng)蝸居于一間沒有窗戶的暗室,屋內(nèi)一燈獨照,四望皆壁,不知晝夜更替。有畫界友人來訪,環(huán)顧我居室的幽暗和窄小,頓生惻隱之心,說要為我開一扇窗戶。畫家言之鑿鑿,我卻以為她說笑話。四壁之外,畢是鄰家居室,如何開窗?幾天之后,畫家又來訪,贈我油畫一幅。畫面上,天高地闊,遠山逶迤,原野中麥浪翻滾,河渠里清流奔濯……油畫上墻,如洞開一扇天光斑斕的窗戶,頓時滿室生輝。畫中自然,雖是虛假,卻能引發(fā)無限遐想,使我心馳八荒,神飛九天。以畫代窗,無異于望梅止渴、畫餅充饑,但不失為一妙法。如想直接將自然的氣息和色彩引入家中,則莫如養(yǎng)花植草,有幾盆綠色花草點綴,室內(nèi)便春意融融。如以精美的玻璃瓶和古瓷花壇插玫瑰、牡丹和臘梅,名花名器相映成輝,當然是美事;以青花粗瓷或塑料盆碗養(yǎng)幾棵野草蔬菜,同樣美妙。記得很多年前,我父親在洗菜之余,常常將一棵菜心或一段蘿卜養(yǎng)在一只青花小碟中,置于窗臺案頭,但見綠葉飄動,其清新怡人不亞于水仙惠蘭。在我關(guān)于家的記憶中,這是極溫馨美妙的一曲。
        ⑤家之美,其神髓應(yīng)該是人性之美。
1.第③段橫線上,A處應(yīng)填的詞語是                ,B處應(yīng)填的詞語是                。(備選詞語:簡樸清淡、單純空靈)
2.下列句中均有“自然”一詞,其中含義不同的一句是

[     ]

      A.家之美,美在貼近自然。
      B.如以……名花名器相映成輝,自然是美事。
      C.如想直接將自然的氣息和色彩引入家中。
      D.能以自己的方式移植自然于室內(nèi)。
3.從第③段中“家不在大,有情調(diào)則美;家不在豪華,有品位則美”一句你聯(lián)想到古人哪兩句話?

[     ]

      A.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B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C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D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4.請你寫出你的居室(無論是你獨居的小天地,還是和家人或親戚、同學合住一室)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并說明理由。
                                                                                                                                                            
5.請選出下列說法中有誤的一項

[     ]

      A.第④段中“這是極溫馨美妙的一曲”指的是“我父親在洗菜之余,常!粊営谒赊ヌm”。
      B.第④段中“望梅止渴”是個成語,出自《三國演義》,與請葛亮有關(guān),現(xiàn)用以比喻用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C.從全文看,作者認為“家之美”應(yīng)是“展示個性”、“貼近自然”,最重要的是“人性之美”。
      D.全文在結(jié)構(gòu)上的特點有二,一是首尾呼應(yīng),過渡自然;二是先分后總,段落中心句、主旨句明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