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封制
(1)形成和演變:公元前11世紀中期,周朝建立后,為鞏固奴隸主國家政權,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建立諸侯國,并規(guī)定了諸侯享有的權利和對周天子應盡的義務;春秋時期,隨著周天子勢力的衰微和諸侯爭霸局面的出現(xiàn),分封制名存實亡;戰(zhàn)國時期,分封制逐步被郡縣制取代。
(2)特點:分封的目的是鞏固奴隸主貴族專政的國家政權;分封的對象主要有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被分封的諸侯在封國內享有世襲統(tǒng)治權,但也要承擔周天子所規(guī)定的義務。
(3)影響:分封后的諸侯國環(huán)繞周王室,形成眾星捧月之勢,起到了拱衛(wèi)周王室的作用;分封制使周朝的勢力擴大到邊遠地區(qū),從而擴充了疆域,使西周成為地域空前廣大的奴隸制國家;由于分封制維持了地方諸侯國相對獨立的地位,因而當周王室勢力衰微時,他們便借機發(fā)展自己的勢力,從而導致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割據(jù)稱雄的局面。
跟蹤思考
周初為什么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在西周初期和后期的作用有何不同?
2.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和演變
(1)隋朝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①背景: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經無法繼續(xù)執(zhí)行下去。②形成:隋文帝即位后,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時,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形成。
(2)唐朝科舉制的完善。①完善;唐朝建立,繼承和完善科舉制度。貞觀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武則天時,大量增加科舉取士的人數(shù),還首創(chuàng)了武舉和殿試;開元年間,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以后成了定制。②評價: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它沖破了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門閥的作用;擴大了官吏來源,大批門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識分子通過科舉考試參加到政權中來;科舉制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lián)系起來,從而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科舉取士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地方豪門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政局的穩(wěn)定。
跟蹤思考
科舉制的出現(xiàn)有何歷史進步作用?
(3)北宋科舉制度的發(fā)展。①發(fā)展;北宋的科舉制比唐朝有了進一步發(fā)展考試分為鄉(xiāng)試、省試、殿試三級;北宋嚴格了科舉考試程序,舉人經禮部考試后須經殿試才算合格,錄取權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試成為定制;考試科目逐漸減少,進士科成為最主要科目;在考試方法上又實行糊名制,即將試卷上的姓名、籍貫密封,防止考官舞弊;錄取名額比唐朝大大增加。②評價:科舉制的發(fā)展,為地主階級各階層進入仕途開辟了道路,使北宋的政權基礎進一步擴大,也起到了加強中央集權的作用。
(4)明朝的八股取士。明朝沿襲了前代科舉取士制度。為了嚴厲控制士人的思想,科考試卷僅從儒家的四書、五經中命題,而且只準用程朱理學的釋經觀點,不許發(fā)揮個人見解;答卷的文體有嚴格的規(guī)定,分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這種文體呆板乏味,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
(5)科舉制度的廢除。20世紀初,由于國內形勢的巨變,封建的科舉制度早已不適應形勢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度。
跟蹤思考
明朝的八股取士和唐朝的科舉制在作用上有何不同?
1.漢朝的察舉制
(1)為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統(tǒng)治的需要,漢朝發(fā)展了選舉人才的選官制度。這套制度包括察舉、皇帝征召等內容。
(2)察舉制是兩漢選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徑之一,它是一種由下而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東漢時,察舉制注重孝廉一科,察舉主要根據(jù)人才在地方上的聲望,稱為鄉(xiāng)舉里選。隨著地方豪強地主勢力的發(fā)展,門第族望成為選舉的主要依據(jù)。
8.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衰落與結束
(1)明清之際的思想家黃宗羲,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行了激烈批判,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2)20世紀初,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7.清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頂峰
(1)雍正時設軍機處,使地方軍政首腦直接聽從皇帝指揮,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fā)展到頂峰。
(2)清朝統(tǒng)治者大興文字獄。這種文化專制政策,造成社會恐怖,從而禁錮了思想、摧殘了人才,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
跟蹤思考
明清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fā)展趨勢如何?
6.明朝君主專制的加強
(1)對中央官制調整,廢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權分屑六部,六部各設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這樣使皇帝的權力空前提高。
(2)調整地方官制,實行三司分權。這樣使三司分立、互相牽制,大權統(tǒng)歸中央。
(3)將大都督府改為五軍都督府,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約。
(4)制定了《大明律》,充分體現(xiàn)了君主的專制意志。
(5)授權錦衣衛(wèi)掌管緝捕、刑獄之事,監(jiān)視、偵查官民的不法言行。又先后設立東廠、西廠等特務機構,由宦官統(tǒng)領,皇帝直接控制。
關鍵提示
廠衛(wèi)特務機構是明朝專制主義強化的極端表現(xiàn)。
(6)實行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大興文字獄,嚴厲控制士人的思想。
5.元朝統(tǒng)治機構的健全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元世祖健全了統(tǒng)治機構,在中央設中書省和樞密院;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統(tǒng)治者在地方設置行中書省,由中央委派官員管理。
4.北宋中央集權的強化
(1)措施:①集中軍權:解除禁軍將領石守信等人的兵權,削減地方節(jié)度使的實權,將禁軍統(tǒng)領權一分為三,都直接對皇帝負責,樞密院有調兵權而不直接統(tǒng)領軍隊,統(tǒng)領軍隊的將帥無調兵權;實行更戍法;各地軍隊的精壯之士都選人禁軍。②集中行政權:設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樞密使,分割宰相的軍權;設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政權;派遣文官擔任知州,又在各州設通判,兩者互相牽制。這樣就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③集中財權和司法權:規(guī)定地方稅收留下一小部分作為開支,其余由轉運使全部運送中央,這就消除了地方割據(jù)的基礎;規(guī)定司法人員改由中央派文官擔任,死刑須報中央復審核準,這就把地方的司法權收歸中央。
(2)影響:①積極方面:使藩鎮(zhèn)割據(jù)的基礎得以鏟除,從而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和安定,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②消極方面:北宋過分集權帶來嚴重惡果:一是政府機構重疊,官員冗濫,財政開支龐大;二是軍隊作戰(zhàn)指揮不靈,戰(zhàn)斗力下降;三是地方上財政困難。這些因素給北宋種下“積貧積弱”的禍根。
跟蹤思考
北宋采取了哪些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有何歷史作用?
3.隋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完善
(1)中央機構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職權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從而使封建官僚機構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tǒng)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三省的長官大都品級較低,這就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和完備是中國官制史上的重大變革。
跟蹤思考
三省六部制有何作用?
(2)創(chuàng)立科舉制度: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地方豪門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2.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1)措施:①政治方面: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機構;頒布通行全國的《秦律》。②經濟方面:實行土地私有制,按畝納稅;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車軌、馳道。③文化方面;書同文;焚書坑儒;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關鍵提示
皇權至高無上,地位不可僭越,權力不可轉移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主要特征。
(2)作用: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有利于封建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和鞏固發(fā)展國家的統(tǒng)一,以及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秦朝的地主階級憑借皇帝的專制權威,大大加強了統(tǒng)治力量,使人民處境日趨惡劣。
跟蹤思考
你如何理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歷史作用?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