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3704  443712  443718  443722  443728  443730  443734  443740  443742  443748  443754  443758  443760  443764  443770  443772  443778  443782  443784  443788  443790  443794  443796  443798  443799  443800  443802  443803  443804  443806  443808  443812  443814  443818  443820  443824  443830  443832  443838  443842  443844  443848  443854  443860  443862  443868  443872  443874  443880  443884  443890  443898  447090 

3.(06江蘇10)我省沙河抽水蓄能電站自2003年投入運行以來,在緩解用電高峰電

力緊張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抽水蓄能電站的工作原理是,在

用電低谷時(如深夜),電站利用電網(wǎng)多余電能把水抽到高處蓄水池中,到用電高

峰時,再利用蓄水池中的水發(fā)電,如圖,蓄水池(上游水庫)可視為長方體,有效總

庫容量(可用于發(fā)電)為V,蓄水后水位高出下游水面H,發(fā)電過程中上游水庫水位最大落差為d.統(tǒng)計資料表明,該電站年抽水用電為2.4×108  kW·h,年發(fā)電量為1.8×108  kW·h.則下列計算結(jié)果正確的是(水的密度為ρ,重力加速度為g,涉及重力勢能的計算均以下游水面為零勢能面)               (   ) 

A.能用于發(fā)電的水的最大重力勢能Ep=ρVgH 

B.能用于發(fā)電的水的最大重力勢能Ep=ρVg 

C.電站的總效率達75% 

D.該電站平均每天所發(fā)電能可供給一個大城市居民用電(電功率以105 kW計)約10 h 

  答案  BC

解析  以下游水面為零勢能面,則用于發(fā)電的水的重心位置離下游水面高為(H-),故其最大重力勢能Ep?=ρVg(H-),A錯,B對;電站的總功率η=×100%=×100%=75%,故C對;設(shè)該電站平均每天

發(fā)電可供一個大城市居民用電t小時,則:Pt=.代入數(shù)據(jù)得t=5 h,故D錯. 

試題詳情

2.(06江蘇9)如圖所示,物體A置于物體B上,一輕質(zhì)彈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與

B相連,在彈性限度范圍內(nèi),A和B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往復(fù)運動(不計空氣

阻力),并保持相對靜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A和B均做簡諧運動 

?B.作用在A上的靜摩擦力大小與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 

?C.B對A的靜摩擦力對A做功,而A對B的靜摩擦力對B不做功 

D.B對A的靜摩擦力始終對A做正功,而A對B的靜摩擦力始終對B做負功

  答案   AB?

解析  A、B保持相對靜止,其水平方向的運動等效于水平方向彈簧振子的運動,故A對;A物體做簡諧運動的回復(fù)力是B對A的靜摩擦力提供的,設(shè)B對A的靜摩擦力為F時,彈簧伸長量為x,對A物體有:F=mAa,對A、B整體有:kx=(mA+mB)a,聯(lián)立得:F=,由此可知B項正確;B對A的靜摩擦力可以對A做正功,也可以對A做負功,故C、D錯.

試題詳情

1.(06江蘇3)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今以恒力F沿水平方向推該物體,在相同的時間間隔內(nèi),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   ) 

A.物體的位移相等                

B.物體動能的變化量相等 

C.F對物體做的功相等              

D.物體動量的變化量相等 

答案  D?

解析  物體在恒力F作用下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在相同時間間隔T內(nèi),其位移不相等,故力對物體做功不相等,由動能定理可知,外力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由此可知,A、B、C選項錯誤;物體動量的變化等于合外力的沖量,由于力F和時間t相等,故動量的變化量相等. 

試題詳情

15.(06北京理綜22)右圖是簡化后的跳臺滑雪的雪道示意圖.整個雪道由傾斜的助

滑雪道AB和著陸雪道DE,以及水平的起跳平臺CD組成,AB與CD圓滑連接. 

運動員從助滑雪道AB上由靜止開始,在重力作用下,滑到D點水平飛出,不計飛行中的空氣阻力,經(jīng)2 s在水平方向飛行了60 m,落在著陸雪道DE上.已知從B點到D點運動員的速度大小不變.(g取10 m/s2)求: 

(1)運動員在AB段下滑到B點的速度大小. 

(2)若不計阻力,運動員在AB段下滑過程中下降的高度.

答案   (1)30 m/s  (2)45 m  ?

解析  (1)運動員從D點飛出時的速度

v==30 m/s? 

依題意,下滑到助滑雪道末端B點的速度大小是30 m/s?. 

(2)在下滑過程中機械能守恒,有

mgh=mv2 下降的高度h==45 m? 

題組二

試題詳情

14.(06全國卷Ⅱ23)如圖所示,一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的光滑的半圓形軌道ABC,

其半徑R=0.5 m,軌道在C處與水平地面相切,在C處放一小物塊,給它一

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5 m/s,結(jié)果它沿CBA運動,通過A點,最后落在水平

地面上的D點,求C、D間的距離s.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答案  1 m

解析  設(shè)小物塊的質(zhì)量為m,過A處時的速度為v,由A到D經(jīng)歷的時間為t,有 

mv02=mv2+2mgR           ① 

2R=gt2                              ② 

s=vt                   ③ 

由①②③式并代入數(shù)據(jù)得s=1 m? 

試題詳情

13.(06廣東15)一個質(zhì)量為4 kg的物體靜止在足夠大的水平地面上,物體與

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從t=0開始,物體受到一個大小和方向呈周期

性變化的水平力F作用,力F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所示.求83秒內(nèi)物體

的位移大小和力F對物體所做的功(g取10 m/s2). 

答案  167 m  676 J

解析  第1個2s內(nèi),其加速度: 

a1== m/s2=2 m/s2 

第1個2 s末的速度:

v1=a1t=2×2 m/s=4 m/s? 

第1個2 s內(nèi)的位移:

s1=? 

第2個2 s內(nèi)做減速運動,其加速度大小: 

a2= 

第2個2 s末的速度:v2=v1-a2t=0 

第2個2 s內(nèi)的位移:s2=? 

故物體先勻加速2 s達最大速度4 m/s,后又勻減速運動2 s速度變?yōu)榱?以后將重復(fù)這個運動. 

前84 s內(nèi)物體的位移s=21(s1+s2)=168 m? 

最后1 s內(nèi)物體的位移s′= 

故83秒內(nèi)物體的位移為168 m-1 m=167 m? 

第83秒末的速度與第3秒末的速度相等,故v=v1 

所以力F對物體所做的功W=mv2+fs83=8 J+668 J=676 J? 

試題詳情

12.(07天津理綜23)如圖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停放著一輛小車,左側(cè)靠在

豎直墻壁上,小車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AB是光滑的,在最低點B與水平軌

道BC相切,BC的長度是圓弧半徑的10倍,整個軌道處于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

可視為質(zhì)點的物塊從A點正上方某處無初速下落,恰好落入小車圓弧軌道

滑動.然后沿水平軌道滑行至軌道末端C處恰好沒有滑出.已知物塊到達圓弧軌道最低點B時對軌道的壓力是物塊重力的9倍,小車的質(zhì)量是物塊的3倍,不考慮空氣阻力和物塊落入圓弧軌道時的能量損失.求: 

(1)物塊開始下落的位置距水平軌道BC的豎直高度是圓弧半徑的幾倍. 

(2)物塊與水平軌道BC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答案  (1)4倍   (2)0.3 

解析  (1)設(shè)物塊的質(zhì)量為m,其開始下落處的位置距BC的豎直高度為h,到達B點時的速度為v,小車圓弧軌道半徑為R.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 

mgh=mv2                     ①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9mg-mg=m                   ② 

解得h=4R                    ③

即物塊開始下落的位置距水平軌道BC的豎直高度是圓弧半徑的4倍. 

(2)設(shè)物塊與BC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F,物塊滑到C點時與小車的共同速度為v′,物塊在小車上由B運動到C的過程中小車對地面的位移大小為s.依題意,小車的質(zhì)量為3m,BC長度為10 R.由滑動摩擦定律,有 

F=μmg                      ④ 

由動量守恒定律,有mv=(m+3m)v′         ⑤ 

對物塊、小車分別應(yīng)用動能定理,有 

-F(10R+s)=mv′2-mv2              ⑥ 

Fs=(3m)v′2-0                  ⑦

解得μ=0.3                    ⑧

試題詳情

11.(07全國卷Ⅱ23)如圖所示,位于豎直平面內(nèi)的光滑軌道,由一段斜的

直軌道和與之相切的圓形軌道連接而成,圓形軌道的半徑為R.一質(zhì)量為m

的小物塊從斜軌道上某處由靜止開始下滑,然后沿圓形軌道運動.要求物塊

能通過圓形軌道最高點,且在該最高點與軌道間的壓力不能超過5mg(g為重力加速度).求物塊初始位置相對于圓形軌道底部的高度h的取值范圍. 

答案  R≤h≤5R

解析  設(shè)物塊在圓形軌道最高點的速度為v,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2mgR+mv2                         ① 

物塊在最高點受的力為重力mg、軌道的壓力N.重力與壓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有 

mg+N=m                 ② 

物塊能通過最高點的條件是 

N≥0                   ③ 

由②③式得

v≥                 ④ 

由①④式得 

h≥R                   ⑤ 

按題目要求,N≤5 mg,由②式得 

v≤                 ⑥ 

由①⑥式得 

h≤5R                   ⑦ 

h的取值范圍是 

R≤h≤5R                 ⑧ 

試題詳情

10.(07江蘇19)如圖所示,一輕繩吊著粗細均勻的棒,棒下端離地面高H,上端套著一個細

環(huán).棒和環(huán)的質(zhì)量均為m,相互間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kmg(k>1).斷開輕繩,棒

和環(huán)自由下落.假設(shè)棒足夠長,與地面發(fā)生碰撞時,觸地時間極短,無動能損失.棒在整

個運動過程中始終保持豎直,空氣阻力不計.求: 

(1)棒第一次與地面碰撞彈起上升過程中,環(huán)的加速度. 

(2)從斷開輕繩到棒與地面第二次碰撞的瞬間,棒運動的路程s. 

(3)從斷開輕繩到棒和環(huán)都靜止,摩擦力對環(huán)及棒做的總功W.

答案  (1)(k-1)g,方向豎直向上  (2)  (3)-

解析  (1)設(shè)棒第一次上升過程中,環(huán)的加速度為a環(huán) 

環(huán)受合力F環(huán)=kmg-mg             ①

由牛頓第二定律F環(huán)=ma環(huán)                    

由①②得a環(huán)=(k-1)g,方向豎直向上 

(2)設(shè)以地面為零勢能面,向上為正方向,棒第一次落地的速度大小為v1.

由機械能守恒得:×2mv12=2mgH 

解得v1=

設(shè)棒彈起后的加速度a 

由牛頓第二定律a=-(k+1)g 

棒第一次彈起的最大高度H1=-

解得H1=

棒運動的路程s=H+2H=

(3)解法一:棒第一次彈起經(jīng)過t1時間,與環(huán)達到相同速度v1′ 

環(huán)的速度v1′=-v1+a環(huán)t1 

棒的速度v1′=v1+at1 

環(huán)的位移h環(huán)1=-v1t1+a環(huán)t12 

棒的位移h棒1=v1t1+at12 

x1=h環(huán)1-h棒1? 

解得:x1=-

棒環(huán)一起下落至地 

v22-v12=2gh棒1? 

解得:v2=

同理,環(huán)第二次相對棒的位移 

x2=h環(huán)2-h棒2=-

…… 

xn=-

環(huán)相對棒的總位移 

x=x1+x2+……+xn+…… 

W=kmgx 

得W=-

解法二:設(shè)環(huán)相對棒滑動距離為l

根據(jù)能量守恒mgH+mg(H+l)=kmgl 

摩擦力對棒及環(huán)做的總功 

W=-kmgl 

解得W=-

試題詳情

9.(07山東理綜)如圖所示,一水平圓盤繞過圓心的豎直軸轉(zhuǎn)動,圓盤邊緣有一質(zhì)量

m=1.0 kg的小滑塊.當(dāng)圓盤轉(zhuǎn)動的角速度達到某一數(shù)值時,滑塊從圓盤邊緣滑

落,經(jīng)光滑的過渡圓管進入軌道ABC.已知AB段斜面傾角為53°,BC段斜面傾

角為37°,滑塊與圓盤及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0.5,A點離B點所在水平

面的高度h=1.2 m.滑塊在運動過程中始終未脫離軌道,不計在過渡圓管處和B點

的機械能損失,最大靜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動摩擦力,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 

(1)若圓盤半徑R=0.2 m,當(dāng)圓盤的角速度多大時,滑塊從圓盤上滑落?

(2)若取圓盤所在平面為零勢能面,求滑塊到達B點時的機械能. 

(3)從滑塊到達B點時起,經(jīng)0.6 s正好通過C點,求BC之間的距離.

   答案  (1)5 rad/s  (2)-4 J  (3)0.76 m

  解析  (1)滑塊在圓盤上做圓周運動時,靜摩擦力充當(dāng)向心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μmg=mω2R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ω==5 rad/s?

(2)滑塊在A點時的速度:vA=ωR=1 m/s?

從A到B的運動過程由動能定理得 

mgh-μmgcos 53° ·=mvB2-mvA2 

在B點時的機械能:EB=mvB2-mgh=-4 J 

(3)滑塊在B點時的速度:vB=4 m/s? 

滑塊沿BC段向上運動時的加速度大。骸

a1=g(sin 37°+μcos 37°)=10 m/s2 

返回時的加速度大小 

a2=g(sin 37°-μcos 37°)=2 m/s2 

BC間的距離:sBC==0.76 m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