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4―2003年這10年中消耗增長速度最快的是A.有色金屬 B.鋼鐵 C.化工原料 D. 能源下表為某年我國四個地區(qū)的相關數(shù)據.據此回答19-20題.地區(qū)總人口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國內生產總值①9613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多年來,中國創(chuàng)造了堪稱“奇跡”的經濟增長,但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2003年,中國創(chuàng)造的GDP不足全球的4%,但已成為世界資源增量需求的絕對主力。

中國的資源消耗占全球總消耗的比重及其變化如下表所示。

 

1994年(%)

2002年(%)

2003年(%)

氧化鋁

10

19.7

21.4

鐵礦石

29.8

30.6

34.6

電解鋁

7.6

16.3

18.8

鋼 鐵

14.6

22.4

26.7

6.9

18.4

10.9

3.9

8.2

10.1

10.8

18.5

20.1

水 泥

30.6

41.8

48.3

原 油

4.9

7.0

7.6

乙 烯

3.4

5.7

6.2

(1)根據表中數(shù)據歸納說明中國何以成為世界資源增量需求的絕對主力。

(2)目前,我國一批主力礦山的資源日漸枯竭,2/3的國有骨干礦山進入中老年期。面對這種現(xiàn)狀,請你為我國重工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出應對措施。

(3)資源型城市的礦產資源是“工業(yè)的糧食”,資源型城市猶如我國的“工業(yè)糧食主產區(qū)”,資源枯竭威脅著資源型城市的生存和發(fā)展。下圖是我國華北地區(qū)某資源型城市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據圖推斷該市附近所具有的主要優(yōu)勢資源是                 。

②為促進區(qū)域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該市所在的地區(qū)正在進行產業(yè)結構調整。請你就這一課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析下表中我國北方某糧食產區(qū)1970年和1980年有關資料統(tǒng)計情況,解答相應問題。

 

耕地面積(萬公頃)

森林草地覆蓋率(%)

氣溫年較差(℃)

年降水量(mm)

河流含沙量(%)

糧食總產量(萬Kg)

人口(萬人)

1970

4

18

33

430

1.5

9600

30

1980

4.4

10

38

370

4.5

9900

35

1.該地區(qū)1970~1980年內土地利用構成明顯的變化是:耕地增長了約        %,  同時              等土地面積明顯減少。

2.該地區(qū)植被、氣候、水文等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              

3.在這10年中,該地區(qū)每公頃平均產糧的變化及其原因       ,人均產糧的變化及其原因           。

4.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改善該地區(qū)環(huán)境狀況急需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析下表中我國北方某糧食產區(qū)1970年和1980年有關資料統(tǒng)計情況,解答相應問題。

 
耕地面積(萬公頃)
森林草地覆蓋率(%)
氣溫年較差(℃)
年降水量(mm)
河流含沙量(%)
糧食總產量(萬Kg)
人口(萬人)
1970
4
18
33
430
1.5
9600
30
1980
4.4
10
38
370
4.5
9900
35
【小題1】該地區(qū)1970~1980年內土地利用構成明顯的變化是:耕地增長了約        %,  同時              等土地面積明顯減少。
【小題2】該地區(qū)植被、氣候、水文等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              。
【小題3】在這10年中,該地區(qū)每公頃平均產糧的變化及其原因       ,人均產糧的變化及其原因           。
【小題4】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改善該地區(qū)環(huán)境狀況急需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析下表中我國北方某糧食產區(qū)1970年和1980年有關資料統(tǒng)計情況,解答相應問題。

 

 

耕地面積(萬公頃)

森林草地覆蓋率(%)

氣溫年較差  (℃)

年降水量(毫米)

河流含沙量 (%)

糧食總產量(萬千克)

人口(萬)

1970年

4

18

33

4 30

1.5

9600

30

1980年

4.4

10

38

370

4. 5

9900

35

(1)該地區(qū)1970—1980年內土地利用構成明顯的變化是:耕地增長了約         %。

(2)該地區(qū)植被、氣候、水文等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                         

(3)在這10年中,該地區(qū)每公頃平均產糧的變化及其原因                           

人均產糧的變化及其原因                       

(4)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改善該地區(qū)環(huán)境狀況急需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圖中①、②、③、④、⑤分別表示五個國家。該圖表示2003年這五個國家的就業(yè)構成。

回答

國家⑤的三個產業(yè)按就業(yè)構成自高至低排列,依次是

A. 第一產業(yè)、第二產業(yè)、第三產業(yè)

B. 第二產業(yè)、第三產業(yè)、第一產業(yè)

C. 第三產業(yè)、第二產業(yè)、第一產業(yè)

D. 第三產業(yè)、第一產業(yè)、第二產業(yè)0

查看答案和解析>>

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C

D

A

A

D

C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A

C

D

D

A

A

B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C

AC

AC

AC

AD

CD

BC

AC

AB

AB

 

綜合題

31.(14分)

(1)在X城附近畫出表示西南風的箭頭(2分) B(2分)原因:該洲西部瀕臨大西洋,大部分地區(qū)終年受西風控制;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海岸線曲折、受海洋影響大;地形以平原地形為主,有利于西風伸入。(答出其中兩點得4分) 

(2)乙(2分)     交通(2分)       按圖中圖例(也可自定圖例),從乙地向南畫公路交于X城北的已建公路。(2分) 

 

32.(17分)

(1)浙贛線(1分)   京九線(1分)    

(2)擴大港口的經濟腹地(1分)  增強港口的綜合運輸能力(1分)    

(3)D (2分)  D處在東南季風的迎風坡,C處在東南季風的背風坡(2分)

(4)福州(2分) 夏季(2分) 夏季風來自東南(偏南),福州處在其下風區(qū)。(2分)

(5)臺灣島位于低緯度,光熱條件優(yōu)越;平原、低地的氣候以熱帶和亞熱帶的氣候類型為主;臺灣山脈海拔高,使得從山麓到山頂?shù)臍夂虼怪弊兓黠@,也使得臺灣島的氣候復雜多樣,能夠有多樣植物在此分布。(3分)

 

33.(10分)

(1)(90°E , 30°N) (4分)

(2)不可信。(1分)   該地在北回歸線以北,正午太陽在正南,影子朝正北。(3分)

(3)46°52’(或6°34'一53°26’)(2分)

34.(12分)

(1)B(1分)  C(1分)

(2)升高  (1分)

(3)8―10   下降  晚。  低緯度地區(qū)/熱帶   減。5分)

(4)冬   夏   增大    夏(4分)

 

35.(17分)

(1)流水沉積;海浪侵蝕(2分)

(2)位于亞熱帶大陸的沿海地區(qū)熱量充足、降水豐富;位于河流沿岸,為生產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位于河流的入海口,有利于實現(xiàn)海陸聯(lián)運(3分)。

(3)吸收降水、削減洪峰的能力減弱;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使生物多樣性銳減;空氣中濕度減少,氣候變干(4分)。  

(4)東北風,氣旋(颶風)(2分)

(5)該天氣系統(tǒng)逐漸接近時風力增大,降水增多;繼而轉變?yōu)榭耧L暴雨天氣;天氣系統(tǒng)中心位于A城時出現(xiàn)短暫的靜風和晴朗天氣;隨后又出現(xiàn)狂風暴雨天氣;隨著天氣系統(tǒng)的遠離,風力和降水強度逐漸減弱(6分)。

 

36.(10分)

I.(1)   C    (2)  B     (3)  A   (4)   E    (5)   D   

II.(不定項選擇)( CDEFI )(少選有分,多選錯選不給分)

 

37.(10分。除特別注明外,每空2分。)

(1)最優(yōu)吸引半徑

(2)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或答:周邊地區(qū))

(3)短

(4)旅游消費市場(經濟發(fā)達地區(qū))

(5)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質量高; 許多旅游資源集聚在一起,集群狀況較好; 與鄰近地區(qū)相比,景點的非凡性較大。(2分,任答出一點2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