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10654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丹江口水庫水域面積為840平方千米,蓄水總量達81億立方米.庫區(qū)座落在群山環(huán)繞之中,這里氣候適宜,空氣清新,日照量高.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就在這里,中線工程建成后,把丹漢二江之水送往華中、華北地區(qū).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經動工,中線渠首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不久,一條人間天河將把“渠首”景區(qū)和京津大地連接在一起.讀圖8和圖9,回答15-17題.

15.丹江口水庫能夠成為南水劍匕調中線水源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庫區(qū)環(huán)境優(yōu)美,水質好

B.水庫上游的丹江、漢江流域降水量大,水庫蓄水量大,

C.可以大量調入長江干流中下游的水資源

D.地勢較華北地區(qū)高,自此調水可以實現(xiàn)自流

16.中線工程的實施,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給區(qū)域帶來的不利影響主要是

A.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秦嶺山區(qū)的生物多樣性

B.嚴重制約區(qū)域內的旅游業(yè)發(fā)展

C增加庫區(qū)空氣濕度,改變局部氣候

D.淹沒大量的文物古跡

17.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A.沿線附近城市酸雨危害嚴重

B.經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和溫帶草原帶

C.輸水到我國缺水最嚴重的地區(qū)—華北,意義重大

D.要解決沿線凍土、斷層等問題,施工難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閱讀圖表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城市

代號

一月平均

氣溫(℃)

七月平均

氣溫(℃)

年平均降水量(mm)

一4.0

14.6

500

一4.7

26

641

3.3

27.9

1220

一12

20

81

(1)圖中 A、B 所在區(qū)域為           區(qū),C為           區(qū), D為            區(qū)。

(2)C、D 區(qū)的交界線上有            山脈、            山脈和             山脈。

(3)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分布于           區(qū)(填字母)。A、B 間以                   為界,自然環(huán)境差異明顯。

(4)表中數據分別為我國四個地區(qū)四座城市的氣候資料,他們與圖中序號對應的關系是:

A         ,B          ,C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甘蔗是我國主要糖料作物之一。最適宜甘蔗生產的水熱條件為年降水量1500 ~2000 mm之間,生長期內≥10℃積溫6500℃以上。根據下列材料結合相關知識,完成(1)~(3)題。

材料一

下圖為廣東、廣西自然地理條件和甘蔗主產區(qū)分布略圖。

材料二

下表為1990~2010年廣東、廣西甘蔗生產狀況統(tǒng)計表。

第37題表

年 份

種植面積(104hm2

產量(104t)

廣東

廣西

廣東

廣西

1990

29.06

31.99

2165.5

1501.8

2000

17.81

50.87

1253.2

2937.9

2010

15.49

106.93

1300.1

7119.6

(1)1990~2010年廣東、廣西甘蔗生產狀況的變化特征是                    

                    。簡述廣西甘蔗主產區(qū)分布的變化特征。(14分)

(2)干旱是影響廣東雷州市甘蔗生產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析該限制性因素的成因。(8分)

(3)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說明廣西發(fā)展清潔能源的優(yōu)勢方向。(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

材料一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經常發(fā)生洪水。波河中下游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極易淤塞,現(xiàn)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約81公頃。圖甲為“波河流域水系圖”,圖乙代表該流域主要氣候類型的統(tǒng)計資料。

材料二  海河流域東臨渤海,西倚太行,北接蒙古高原。流域內人口密集,大中城市眾多。圖丙為“海河流域水系圖”,圖丁為“海河流域地表水資源與年均溫的對應變化圖”。

(1)對比分析兩河流水系與水文特征。(8分)

(2)結合材料一說明波河流域發(fā)展園藝業(yè)的有利自然條件。(3分)

(3)據圖丁說明海河流域地表水資源量變化與年均溫的關系,并分析原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1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fā)[2004]28號)的有關規(guī)定,國務院決定自2007年7月1日起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

資料一:國務院決定自2007年7月1日起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至2009年上半年完成全國調查工作,歷時兩年。而我國的第一次全國土地利用現(xiàn)狀調查, 自1984年開始到1996年全部完成,歷時12年。2010年以后,全國每年進行一次土地變更調查。

資料二:第二次全國土地普查的主要任務包括有建設土地調查數據庫,實現(xiàn)調查信息的互聯(lián)共享等。

資料三:1996—2004年我國部分省市區(qū)耕地變化情況表

區(qū)域

耕地

面積(Km2)

人口  (萬人)

1996—2004年耕地減少去向比重(%)

減少面積(Km2)

建設占用

災毀耕地

生態(tài)退耕

農業(yè)結構調整

北京

4024

1259

140.80

25.89

3.53

39.73

30.85

上海

2948

1419

71.30

62.58

5.73

13.27

18.42

內蒙古

55689

2232

1009.60

1.78

2.26

95.26

0.69

浙江

16400

4343

244.70

44.30

1.25

22.39

32.06

山西

36605

3109

510.00

5.41

1.79

70.47

22.34

甘肅

34860

2467

374.20

2.36

0.55

91.24

5.84

廣東

23525

6961

248.60

13.76

1.23

1.88

83.12

四川

62224

8428

613.50

5.96

1.74

70.27

22.03

湖北

33794

5825

278.20

9.99

2.10

69.77

18.14

江蘇

44720

7110

344.80

37.27

3.26

8.71

50.77

河北

65367

6484

451.70

8.89

1.09

81.85

8.89

江西

23164

4105

142.60

17.33

0.91

68.99

12.77

福建

12135

3261

66.50

36.61

8.37

2.44

52.58

山東

67304

8738

293.40

44.73

8.51

17.56

29.20

寧夏

8110

495

373.60

2.29

0.20

96.56

0.94

陜西

34474

3543

935.00

2.67

3.57

73.37

20.40

注:耕地面積和人口均為1996年數據。

根據上述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6)題。

(1)全國土地普查從12年變?yōu)?年,2010年以后,全國每年進行一次土地變更調查。其目的____________。

(2)全國土地普查從12年變?yōu)?年,發(fā)生這種突變主要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____。

(3)建設土地調查數據庫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________。

(4)上表中人均耕地面積最大的省(市、區(qū))是__,人均減少耕地面積最大的省(市、區(qū))是__。

(5)生態(tài)退耕面積最大的省(市、區(qū))是____,退耕的主要是原因是____。(填字母)

A、保護濕地  B、防止土地沙漠化  C、防止水土流失  D、防止地質災害

(6)主要由于農業(yè)結構調整而造成耕地減少最多的省(市、區(qū))是____,主要的調整方向是____。(填字母)

A、發(fā)展園藝業(yè)  B、發(fā)展林業(yè)  C、發(fā)展水產養(yǎng)殖業(yè)  D、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