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 3×10-4m3 2.7×103kg/m3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一定的嗎?小紅同學(xué)設(shè)計了下面的實驗來探究。實驗中已知每個鉤碼重力為1N,每個滑輪重都相同。

(1)算出三次實驗中機械效率的大小,填在表格中。

實驗

次數(shù)

滑輪個數(shù)

鉤碼重  G/N

鉤碼上升的高度h/m

拉力F/N

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m

機械效率

1

一定一動

2

0.1

0.8

0.3

2

一定一動

4

0.1

1.5

0.3

3

二定二動

2

0.1

0.5

0.5

(2)分析:第1、2兩次實驗機械效率不同的原因是                                                     

第1、3兩次實驗機械效率不同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蘇州)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某學(xué)生通過增減放在木塊上的砝碼重來改變木塊對水平面的壓力,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使它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該學(xué) 生進行了三組實驗,并記錄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木塊放在水平玻璃表面上)
實驗序號 木塊對水平面的壓力F/N 滑動摩擦力:f/N
1 6.0 0.3
2 8.0 0.4
3 10.0 0.5
表二(木塊放在水平木板表面上)
實驗序號 木塊對水平面的壓力:F/N 滑動摩擦力:f/N
4 2.0 0.6
5 4.0 1.2
6 6.0 1.8
表三(木塊放在水平棉布表面上)
實驗序號 木塊對水平面的壓力:F/N 滑動摩擦力f/N
7 2.0 1.0
8 4.0 2.0
9 6.0 3.0
(1)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表三)中的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
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
(2)分析比較序號
1、6、9(或4與7,5與8,6與9,1與6,1與9)
1、6、9(或4與7,5與8,6與9,1與6,1與9)
,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當(dāng)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3)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shù)據(jù),歸納得出結(jié)論: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的大小都有關(guān),接觸面越粗糙,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的大小都有關(guān),接觸面越粗糙,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7?松江區(qū)模擬)小明彎曲手中的鋸片,感覺到所用拉力大小與彎曲程度有關(guān),同時他猜想,拉力大小可能還與鋸片的長度有關(guān),于是他和同學(xué)合作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將長度不同的同種材料組成的兩根鋸片分別夾于厚書內(nèi),伸出的長度(簡稱長度)用L表示,鋸片形變量(彎曲程度)用末端量△x表示,對鋸片的拉力用F表示,其大小等于彈簧秤讀數(shù).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如下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長度L (厘米) 25 25 25 25 25 25 25
形變量△x (厘米) 1 2 3 4 5 6 7
拉力F (牛) 0.06 0.12 0.18 0.24 0.30 0.36 0.42
表二:
實驗序號 8 9 10 11 12 13 14
長度L (厘米) 15 15 15 15 15 15 15
形變量△x (厘米) 1 2 3 4 5 6 7
拉力F (牛) 0.09 0.18 0.27 0.36 0.45 0.54 0.63
(1)分析表一、表二中1-7組數(shù)據(jù)或8-14組數(shù)據(jù)及相關(guān)條件,可歸納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
同種材料組成的長度相同的鋸片,拉力與形變量大小成正比
同種材料組成的長度相同的鋸片,拉力與形變量大小成正比

(2)分析表一、表二中實驗序號
1與8(或2與9或3與10或4與11或5與12或6與13或7與14)
1與8(或2與9或3與10或4與11或5與12或6與13或7與14)
數(shù)據(jù)及相關(guān)條件,可歸納出初步結(jié)論是:同種材料組成的長度不同的鋸片,當(dāng)形變量大小相同時,所用拉力隨長度的減小而增大.
(3)某同學(xué)對表一、表二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進一步綜合分析,他計算出表一中拉力F與形變量△x的比值都為0.06;表二中拉力F與形變量△x的比值都為0.09.由此他歸納出如下結(jié)論:
(a) 同種材料組成的長度相同的鋸片,拉力F與形變量△x的比值相同;
(b) 同種材料組成的長度不同的鋸片,拉力F與形變量△x的比值不同.
你認(rèn)為該同學(xué)的(a)結(jié)論
正確
正確
,(b)結(jié)論
合理但不完整
合理但不完整
.(均選填“正確”或“錯誤”或“合理但不完整”)
(4)綜合上述結(jié)論及相關(guān)條件,如果要定義一個描述同種材料構(gòu)成的鋸片發(fā)生形變的難、易程度的物理量k,你認(rèn)為k=
F
△L
F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林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他猜想:凸透鏡所成實像的大小與物距有關(guān),也可能與透鏡的焦距有關(guān).
小林用了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分別進行試驗,請你幫他完善實驗過程
(1)如圖實驗時只需調(diào)整
光屏
光屏
(填“凸透鏡”“蠟燭”或“光屏”)的高度,以保證燭焰的像能在光屏的中央.
(2)小林進行了實驗,并把試驗數(shù)據(jù)準(zhǔn)確地記錄在以下兩個表格中.請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填寫下列各空.
表一(焦距f1=20cm)
實驗次數(shù) 物距
u2/cm
像距
v2/cm
像放大
或縮小
1 30 60 放大
2 35 47 放大
3 40 40 等大
4 45 36 縮小
5 50 34 縮小
表二(焦距f2=
15
15
cm)
實驗次數(shù) 物距
u1/cm
像距
v1/cm
像放大
或縮小
6  20 60 放大
7 25 38 放大
8 30 30 等大
9 35 26 縮小
10 40 24 縮小
①表二所對應(yīng)的凸透鏡的焦距f2
15
15
cm.
②從表一的1,3,5次實驗中可知:當(dāng)
焦距
焦距
相同時,物距越大,所成實像越小.從第1,8(或2,9或3,10)次實驗可得出結(jié)論:
焦距不同,物距相同時,成像的性質(zhì)是不同的
焦距不同,物距相同時,成像的性質(zhì)是不同的

(3)小林分析數(shù)據(jù)后又得出一結(jié)論:對同一個凸透鏡,在成放大實像的情況下,像移動的速度
大于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體移動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實驗小組探究“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物體質(zhì)量的關(guān)系”的實驗記錄如表.
物體 質(zhì)量m/kg  重力G/N
物體1 0.5 4.9
物體2 1 9.8
物體3 2 19.5
(1)實驗中,所需要的測量工具有:
天平
天平
彈簧測力計
彈簧測力計

(2)根據(jù)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可知:物體所受重力G與物體質(zhì)量m的比值為
9.8N/kg
9.8N/kg

(3)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的初步結(jié)論是:
物體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質(zhì)量成正比
物體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質(zhì)量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