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實驗中.橡皮條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個彈簧秤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點.以下操作正確的是( )A.實驗中必須記錄彈簧秤拉力的方向B.在實驗中.彈簧秤必須保持與木板平行.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的刻度C.實驗中.先將其中一個彈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調(diào)節(jié)另一彈簧秤的拉力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節(jié)點拉到O點D.實驗中.把橡皮條節(jié)點拉到O點時.兩彈簧秤之間的夾角應取90°不變.以便于計算合力的大小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需要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橡皮條的另一端系兩根細繩,細繩端帶有繩套,先用兩個彈簧秤分別勾住繩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把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某-位置Ο并記下該點的位置;再用一個彈簧秤將橡皮條結(jié)點拉到同-位置Ο點.
(1)某同學認為在此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項:
A.兩根細繩必須等長
B.橡皮條應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
C.在使用彈簧秤時要注意使彈簧秤與木板平面平行
D.在用兩個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要注意使兩個彈簧秤的讀數(shù)相等
E.在用一個彈簧秤拉時必須將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用兩個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記下的位置其中正確的是
CE
CE
.(填入相應的字母)
(2)某同學在坐標紙上畫出了如圖所示的兩個已知力F1和F2,圖中小正方形的邊長表示2N,兩力的合力用F 表示,F(xiàn) 1.F 2與F 的夾角分別為θ1和θ2,關于F 1.F 2與F.θ1和θ2關系正確的有:
BC
BC

A. F1=4N            B. F=12N          C.θ1=45°           D.θ1<θ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需要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兩個彈簧秤分別勾住兩個繩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到某-點并記下該點的位置P點;再用其中一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使細繩的結(jié)點到達同一位置P點.
(1)某同學認為在此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項,其中正確的是
C
C
.(填入相應的字母)
A.拉橡皮條的細繩要稍長一些且兩根細繩必須等長
B.橡皮條應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兩個分力F1、F2間夾角要盡量大些
C.在使用彈簧秤時要注意使彈簧秤與木板平面平行
D.在用兩個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要注意使兩個彈簧秤的讀數(shù)相等,兩個分力F1、F2的大小要盡量大些
(2)某同學在坐標紙上畫出了如圖所示的兩個已知力F1和F2,
圖1中小正方形的邊長表示2N,兩力的合力用F 表示,F(xiàn)1、F2與F 的夾角分別為θ1和θ2,關于F1、F2與F、θ1和θ2關系正確的是
BC
BC

A.F1=4N    B.F=12N   C.θ1=45°   D.θ1<θ2
(3)如圖2所示,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使b彈簧按圖示位置開始順時針緩慢轉(zhuǎn)動,若這過程中保持O點位置不變和a彈簧秤的拉伸方向不變,則b彈簧秤轉(zhuǎn)動過程中,a、b兩彈簧秤的讀數(shù)變化情況是
D
D

A.a(chǎn)增大,b減小   B.a(chǎn)減小,b增大   C.a(chǎn)減小,b先增大后減小   D.a(chǎn)減小,b先減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需要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兩根細繩,細繩的另一端都有繩套(如圖所示).實驗中需用兩個彈簧秤分別鉤住繩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某同學認為在此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項:
A、兩根細繩必須等長
B、橡皮條應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
C、在使用彈簧秤時要注意使彈簧秤與木板平面平行
其中正確的是
C
C
.(填入相應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橡皮條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個彈簧秤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點,以下操作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需要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個彈簧秤拉橡皮條的另一端到某-點并記下該點的位置;再將橡皮條的另一端系兩根細繩,細繩的另一端都有繩套,用兩個彈簧秤分別勾住繩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條.
(1)某同學認為在此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項:
A.兩根細繩必須等長
B.橡皮條應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
C.在使用彈簧秤時要注意使彈簧秤與木板平面平行[來
D.在用兩個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要注意使兩個彈簧秤的讀數(shù)相等
E.在用兩個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必須將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用一個彈簧秤拉時記下的位置
其中正確的是
CE
CE
.(填入相應的字母)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D
D

A.理想實驗法       B.建立物理模型法    C、控制變量法       D.等效替代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D

C

A

C

C

CD

BD

AB

BD

10. (10分)⑴1.10 m/s2      (2分)

 ⑵   (每空2分)

⑶能,由    得     已知    (3分)   

11、12.(10分)(1)1∶9     (2),k=50N?s/m3 

(3)27.2,C.(每空2分)

 

12.解析 ⑴以滑板和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如圖所示

由共點力平衡條件可得

       FNcosθ=mg

       FNsinθ=F

         解得:F =810 N

FN=kv2

解得:

13.(12分) (1)小球與人手運動的角速度相同. (3分)

線速度.(3分)

(2)人手提供的功率應等于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P=fv

. (6分)

 

14.(14分)解:(1)球B在最高點時速度為v0,有

   ,得.

此時球A的速度為,設此時桿對球A的作用力為FA,則

   ,

A球?qū)U的作用力為.

水平軸對桿的作用力與A球?qū)U的作用力平衡,再據(jù)牛頓第三定律知,桿對水平軸的作用力大小為F0=1. 5 mg.

(2)設球B在最低點時的速度為,取O點為參考平面,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有

    

解得。

對A球有

解得桿對A球的作用力.

對B球有

解得桿對B球的作用力.

15.(1) 滑塊在圓弧軌道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由動能定理

mgR-Wf=mv2

Wf=1.5J

(2)FN-mg=m

∴FN=4.5N

(3)小球離開圓弧后做平拋運動

H=gt2

∴t=0.5s

落地時豎直分速度vy=gt=5m/s

∴落地時速度大小v=5m/s

方向與水平方向夾角為45度

16.解:(1)小球從離開平板車開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時間

                                  2分)

    (2)   小球放到平板車后相對地面靜止,小車的加速度為

           1分)

    小車向右運動的距離為              1分)

   小于4m,所以小球不會從車的左端掉下.

 小車向右運動的時間為                       1分)

    小車向左運動的加速度為

             1分)

     小車向左運動的距離為 

    小車向左運動的時間為               1分)

  (3) 小球剛離開平板車瞬間,小車的速度方向向左,大小為

                        1分)

小球離開車子后,車的加速度為       1分)

     

 車子向左運動的距離為

       2分)

     從小球輕放上平板車到落地瞬間,摩擦力對平板車做的功

   

                                                               2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