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電源 D.滑動變阻器 R1 E.滑動變阻器 R2 F.電鍵.導線若干(1)根據所給定的器材和實驗要求.在方框中畫出實驗電路圖(2)實驗中電壓表選擇 量程.滑動變阻器選擇 .(3)根據電路圖和選擇的儀器連接好好下面的實物線路圖.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在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的實驗中,所用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調節(jié)分劃板的位置,使分劃板中心刻度線對齊其中某條亮條紋的中心,如圖乙所示,此時螺旋測微器的讀數為
 
mm.如果用該裝置測量氦氖激光器發(fā)出激光的波長,則圖中除了光源以外,其它不必要的器材元件有
 

(2)①某同學將多用電表的選擇開關旋轉到電阻擋,選用“×10”的倍率測量某電阻時示數如圖(該同學的操作均正確),為了讀數更加精確,請在下列步驟中選擇必須合理的步驟并按操作先后順序填在橫線上
 
.(填序號)
A.用小螺絲刀進行機械調零
B.選用“×100”的倍率擋
C.選用“×l”的倍率擋
D.將紅、黑表筆短接,調節(jié)歐姆調零旋鈕,使表針指在最右端的零位置
E.將紅、黑表筆分別與待測電阻兩極接觸,重新測量
②若用下列可供選擇的器材盡可能精確的測量上述電阻的阻值,請選擇適當的器材,在答題卡方框中畫出測量原理電路圖,并在圖中標注所選器材的符號.
A、電流表A1(0一3A,內阻約0.1Ω)
B、電流表A2 (0一30mA,內阻約1Ω)
C、靈敏電流表G(零刻度在正中央,0一600μA,內阻約為80Ω)
D、電壓表V (0一3V,內阻約3kΩ)
E、滑動變阻器(0一20Ω)
F、干電池一節(jié)(電動勢E=1.5V,內阻約0.2Ω)
G、電鍵一只,導線若干.
精英家教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圖1所示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測量同一組數據F1、F2和合力F的過程中,橡皮條結點O的位置不能變化
B.彈簧測力計拉細線時,拉力方向必須豎直向下
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D.為減小測量誤差,F1、F2方向間夾角應為90°
(2)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2所示電路測定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備有下列器材:
①待測電池,電動勢約為1.5V(小于1.5V)  ②電流表,量程3mA
③電流表,量程0.6A  ④電壓表,量程1.5V ⑤電壓表,量程3V
⑥滑動變阻器,0~20Ω⑦開關一個,導線若干
Ⅰ、請選擇實驗中需要的器材
 
(填標號).
Ⅱ、小組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的U-I圖象如圖3所示,由圖象可求得電源電動勢為
 
V,電源的內電阻為
 
Ω.
精英家教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網(1)①在“用單擺鍘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測周期時,測得完成n次全振動所用的時問為t,則周期為T=t/n
B.在擺球經過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可減少總時問的測量誤差
C.如果實驗中使擺角更大些,能記錄更多的擺動次數,可以減小重力加速度的測量誤差
D.若計算擺長等于擺線長加擺球的直徑,則重力加速度的測量值偏大
②在傲“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中,為了能較準確地描繪小球的運動軌跡,下面列出了一些實驗要求,其中正確的有
 

A.通過調節(jié)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釋放小球的位置必須不同
C.每次小球必須由靜止釋放
D.建立坐標系時,必須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為坐標原點
(2)電壓表是測量電路(電阻)兩端電壓的儀表,理想電壓表的內阻可視為無窮
大,但實際使用的電壓表的內阻不是無窮大,為了測定某一電壓表的內阻,給出了以下器材.
A.待測電壓表V(0~3V,內阻3.5-4.5KΩ之間)
B.電流表A1(0~lmA)
C.電流表A2(0~100mA)
D.滑動變lH器R1(0~50Ω)
F.滑動變阻器R2(0~1000Ω)
F.電鍵K、電源F(1.5V的干電池兩節(jié))、導線若干
要求多測幾組數據,用作圖法求出電壓表的內阻
①實驗中電流表應選
 
;滑動變阻器應選
 
.(用序號字母表示) 
②在答題卡的方框中畫出測量電壓表內阻的電路原理圖,并在圖中標出所用儀器的代號.
③右圖是某同學根據測量的數據,用實心圓點在坐標系中描繪出的點,請根據各點表示的數據在答題卡的圖示中描出U-I圖線,并由圖線求出電壓表的內阻Rq=
 
K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1)①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探究小車的加速度a與小車所受拉力F及質量m關系的實驗,圖中(甲)為實驗裝置簡圖。他想用鉤碼的重力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為了減小這種做法帶來的實驗誤差,你認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選填字母代號).
A.實驗時要平衡摩擦力                B.實驗時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鉤碼的重力要遠小于小車的總重力    D.實驗進行時應先釋放小車再接通電源
②如圖(乙)所示是某次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其中A、B、C、D、E是計數點(每打5個點取一個計數點),其中L1="3.07cm," L2="12.38cm," L3="27.87cm," L4=49.62cm。則打C點時小車的速度為______m/s,小車的加速度是_______m/s2。(計算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2)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的電路測量一直流安培表的內電阻。所給的器材有: 電池E(約4.5V);電流表A(量程0~300mA,待測內阻約為5Ω);電壓表V(量程0~3V);電阻箱R1;滑動變阻器R2(0~10Ω),以及電鍵S和導線若干。


①圖乙實物圖中,已連接了部分電路,請完成余下電路的連接。
②請完成主要實驗的步驟:
A、連接好實驗電路,把變阻器的滑動片調到______(a或b端);
B、閉合電鍵,調節(ji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通過安培表電路電流從小到大變化,讀出并記錄數據。
③若電壓表、電流表的讀數分別為U和I,電阻箱讀數為R1,則電流表的內電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中

某小組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采用控制變量方法,研究在小車質量不變的情況下,小車加速度與小車受力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將木板一端墊高,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碼,使小車在繩的拉力作用下能勻速滑動

B.每次改變小車所受的拉力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實驗中應先放小車,然后再開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D.在每次實驗中,應使小車和砝碼的質量遠大于砂和小桶的總質量

如圖所示是某一次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記錄小車運動的紙帶.取計數點AB、C、D、EF、G.紙帶上兩相鄰計數點的時間間隔為T = 0.10s,用刻度尺測量出各相鄰計數點間的距離分別為AB=1.50cm,BC=3.88 cmCD=6.26 cm,DE=8.67 cm,EF=11.08 cm,FG=13.49cm,則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a = _____   m/s2,打紙帶上C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VC =  ______  m/s結果保留二位有效數字

某同學測得小車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數據如下表所示(小車質量保持不變):

F/N

0.20

0.30

0.40

0.50

0.60

a/ m/s2

0.30

0.40

0.48

0.60

0.72

a.根據表中的數據在坐標圖上作出a-F圖象

b.若作出的a-F圖象不過坐標原點,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測定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中,

實驗室備有下列器材選用:

干電池(電動勢E約為1.5V,內電阻r約為1.0Ω);電流表G(滿偏電流2.0mA,內阻Rg=10Ω);

電流表A(量程0~0.6A,內阻約為0.5Ω);

滑動變阻器R10~20Ω,10A);

滑動變阻器R20~300Ω,1A);

定值電阻R0=999Ω

開關和導線若干。

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進行實驗:

該電路中為了操作方便且能準確地進行測量, 滑動變阻器應選 ???? (填寫器材前的字母代號“R1“R2);  在閉合開關S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動端c移動至

???? (填“a、中央“b)。

根據圖甲在圖乙的實物圖上連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

1.  1.D  2.A   3.C   4.B    5.D   6.A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

7.ABD  8.BC   9.ABC   10.AD  11.ACD

三實驗題:本題共 2小題,共 23分

12.(1)1.880(1.881給分) (2分); 1.044 (2分)

(2)①1.00m/s,2.50m/s;②5.25J,5.29J  (每空2分)

13.

 (1) 圖 (3分)   (2)  0-3V(2分)   R1 (2分)  (3)   圖(4分)

 

 

 

 

 

 

 

 

 

四 計算或論述題

14.地球繞太陽運動                             3分         

太陽的質量                                      3分

(2)設小行星運行周期為T1                           2分

                                      

對小行星:                                   2分

∴R1=                                              2分

∴小行星與地球最近距離S=R1?R=                     2分

 

 

 

 

15.解:(1)由粒子的飛行軌跡,利用左手定則可知,該粒子帶負電荷.粒子由A點射入,由C點飛出,其速度方向改變了90°,則粒子軌跡半徑

                                                           2分

又                                                            2分

則粒子的比荷                                                                     2分

(2)粒子從D點飛出磁場速度方向改變了60°角,故AD弧所對圓心角60°,粒子做圓周運動的半徑

                               2分

又                                                    2分

所以                                                    2分

粒子在磁場中飛行時間

                                2分

 

16. (1)設共同加速度a,繩拉力F   

有        mg-F=ma     

          F-μMg=Ma                                 3分

得到   

                    4分

(2)當M運動h距離時速度為v,              1分

又M運動s距離停止,由動能定理

                                 2分

M物塊不撞到定滑輪滿足                1分

得到     

代入得                                       2分

因為要拉動M     結果是            2分

17.(1)   要求當R=0時,  E/R0≤I0

      所以            R0≥E/ I0                                      3分

(2)   電量-q的粒子經過電壓U加速后速度v0

         

                               2分

粒子進入Q場區(qū)域做半徑r0,的勻速圓周運動

                                           2分

         

                             3分

顯然加速電壓U 與與-q沒有關系,所以只要滿足上面關系,不同的負電荷都能繞Q做半徑r0,的勻速圓周運動。                                    

(3)       

即                                   3分

                                        2分

 

18.(1)最大速度時拉力與安培力合力為零

P/v0-BIL=0     E=BL v。       I=E/(R+ R0)          

即                                       3分

                                         2分

(2)由能量關系,產生總電熱Q

                             2分

R電阻上所產生的電熱                 2分

(3)                                     

由(1)問可知       F=2P/v0                               2分

當速度為v0時加速度a                      2分

解得                                 2分

 

19.(1)AB第一次與擋板碰后   A返回速度為v0

  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mA v0=(mA+mB) v1

  ∴v1=4m/s                           3分

(2)A相對于B滑行ΔS1

由動能定理得

μmAgΔS1= v02(mA+mB) v12

ΔS1==6m                                     3分

(3)AB與N碰撞后,返回速度大小為v2,則v2= v1

B與M相碰后停止,設A減速至零A相對B滑行ΔS1/

-μmAgΔS1/=0-v22      ΔS1/=8m>ΔS1

∴A能與M碰撞第二次                                      3分

(4)       A與M第一次碰撞速度為v1(v1= v0)

       mA v1(mA+mB) v1/        ∴  v1/ v1

A相對于B滑行ΔS1

μmAgΔS1= v12(mA+mB) v1/2

ΔS1=                                        2分

當B再次與M相碰而靜止時,A相對于B能滑行的最大距離為Sm1

0-v1/2=-2μg Sm1

Sm1=>ΔS1

同理 每次以共同速度相碰,A都能相對B滑行到與M相碰,最終都停在M處   1分

A與M第二次碰撞速度為v2

 則v22-v1/2=-2μgΔS1

v22= v12-2μgΔS1×6ΔS1-2ΔS1ΔS1

同理ΔS2==ΔS1                                2分

依次類推ΔS3==ΔS2

ΔS=(ΔS1+ΔS2+ΔS3+……)2=                      2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