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023  8031  8037  8041  8047  8049  8053  8059  8061  8067  8073  8077  8079  8083  8089  8091  8097  8101  8103  8107  8109  8113  8115  8117  8118  8119  8121  8122  8123  8125  8127  8131  8133  8137  8139  8143  8149  8151  8157  8161  8163  8167  8173  8179  8181  8187  8191  8193  8199  8203  8209  8217  447348 

11.(2009·山東臨沂質檢)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在水存在時才能和過氧化鈉反應”,某課題研究小組的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圖的實驗裝置,分別進行了甲、乙兩次實驗:

 

實驗甲:干燥的二氧化碳和過氧化鈉的反應。在干燥的試管Ⅱ中裝入Na2O2,在通入CO2之前,關閉K1和K2。在試管Ⅰ內裝入試劑X后,打開K1和K2,通入CO2,幾分鐘后, 將帶火星的木條插入試管Ⅲ的液面上,觀察到木條不復燃,且Ⅱ中的淡黃色沒有變化。

實驗乙:潮濕的二氧化碳和過氧化鈉的反應。在試管Ⅰ內裝入試劑Y,其他操作同實驗甲。觀察到木條復燃,且Ⅱ中的淡黃色變?yōu)榘咨?/p>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在裝入Na2O2后,通入CO2前,關閉K1和K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實驗甲中,試劑X是____________;在實驗乙中,試劑Y是____________。

(3)根據上述兩個實驗現象,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了確保實驗現象的準確性,制備CO2所用的反應物最好選用________(填編號)。

A.大理石  B.小蘇打  C.燒堿 D.鹽酸 E.稀硫酸 F.稀硝酸

解析:(1)因實驗目的是探究Na2O2與CO2的反應是否需要水的存在,故反應時可先讓Na2O2與干燥的CO2反應,然后再與潮濕的CO2反應。所以實驗前要注意藥品Na2O2的防潮,故關閉K1、K2的目的是防止Na2O2受潮。(2)實驗甲中,液態(tài)試劑X是為了干燥CO2,故X為濃硫酸。實驗乙中,液態(tài)試劑Y是為了使CO2潮濕且不和CO2作用,故可選用NaHCO3飽和溶液或水。(3)略。(4)因鹽酸、硝酸具有揮發(fā)性,反應產生的CO2氣體中混有HCl等干擾實驗,又因硫酸鈣微溶,故CO2的制取不能選用稀硫酸與大理石,因此只能選用稀硫酸和小蘇打制取CO2。

答案:(1)防止Na2O2受潮 (2)濃硫酸 飽和NaHCO3溶液或水 (3)二氧化碳只有在水存在時才能和過氧化鈉反應 C的轉化有多種途徑,試寫出其中兩種屬于不同反應類型的化學反應方程式:E

試題詳情

10.(2010·天津八校聯考一)泡沫滅火器中使用NaHCO3而不使用Na2CO3,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

A.與酸反應時,NaHCO3產生CO2的速率快

B.NaHCO3在加熱時分解產生CO2,而Na2CO3在加熱時不能分解

C.等質量的NaHCO3和Na2CO3,前者與酸反應產生CO2氣體的量多

D.NaHCO3比Na2CO3的價格便宜

解析:在泡沫滅火器的鐵桶中裝有濃NaHCO3溶液,在玻璃桶中裝有另一種酸性溶液(如硫酸鋁),不用時兩溶液相互隔離不反應。在使用滅火器時,將其倒置,使兩種溶液混合反應產生沉淀和大量氣體。用NaHCO3的原因是:

(1)NaHCO3與酸性物質反應產生氣體的速率快。

(2)產生等量的CO2氣體,消耗酸的量和NaHCO3的質量都較少。

答案:AC

試題詳情

7.8 g該樣品溶于適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再加入過量CaCl2溶液得到沉淀5.0 g。下列對原樣品中所含雜質的判斷正確的是( )

A.一定沒有Na2CO3和Ba(NO3)2

B.一定有Na2CO3而沒有Ba(NO3)2

C.沒有Ba(NO3)2但有KNO3可能還有Na2CO3

D.沒有Na2CO3但有Ba(NO3)2和KNO3

解析:樣品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所以一定無Ba(NO3)2。若是7.8 g純凈的K2CO3,可生成5.65 g沉淀,所以必須含有KNO3,雖然同質的Na2CO3會產生更多的CaCO3,但是如果KNO3的量足夠多也是可以的。若本題中得到沉淀是5.8 g,那么樣品中一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KNO3。

答案:C

試題詳情

9.(2010·改編題)某碳酸鉀樣品中的雜質含有純堿、硝酸鉀、硝酸鋇中的一種或兩種。取

試題詳情

8.(2010·蘇州中學期中考題)下表中,對陳述Ⅰ、Ⅱ的正確性及兩者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的判斷都正確的是( )

選項
陳述Ⅰ
陳述Ⅱ
判斷
A
碳酸鈉溶液可用于治療胃病
Na2CO3可與鹽酸反應
Ⅰ對,Ⅱ對,有
B
向Na2O2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變紅色
Na2O2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
Ⅰ對,Ⅱ錯,無
C
金屬鈉具有強還原性
高壓鈉燈發(fā)出透霧性強的黃光
Ⅰ對,Ⅱ對,有
D
過氧化鈉可為航天員供氧
Na2O2能與CO2和H2O反應生成O2
Ⅰ對,Ⅱ對,有

解析:A項中陳述Ⅰ錯誤,治療胃酸過多要用NaHCO3而不是Na2CO3;B項中陳述Ⅰ錯誤,溶液可能為無色;C項中陳述Ⅰ和Ⅱ之間無因果關系。

答案:D

試題詳情

7.(2010·山師附中期中考題)將足量CO2通入NaOH和Ba(OH)2的混合 

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質的量(n)和通入CO2體積(V)的關系如右

圖所示,圖中AB段表示的先后離子方程式是( )

①CO2+OH===HCO3�、贑O2+2OH===CO32+H2O

③CO32+Ba2+===BaCO3↓ ④BaCO3+CO2+H2O===Ba2++2HCO3

⑤CO32+CO2+H2O===2HCO3

A.②⑤   B.⑤④   C.④②   D.④①

解析:從0點開始,先發(fā)生②,再發(fā)生③,到A點時,Ba2+恰好沉淀完全,此時OH并未反應完全;從A到B,仍是先發(fā)生②,再發(fā)生⑤,B點時⑤恰好反應完;從B到C,發(fā)生④。

答案:A

試題詳情

6.(2010·模擬題)將CO2分別通入下列物質的溶液中,溶液會變渾濁的是( )

①飽和Na2CO3 ②Na2SiO3�、跱aAlO2 ④CH3COONa�、軨a(ClO)2�、轈aCl2 ⑦CaCO3�、郈6H5ONa

A.①②③④⑦  B.①②⑤⑦⑧  C.①②③⑤⑧  D.②③⑤⑥⑧

解析:CO2與CH3COONa、CaCl2均不發(fā)生反應,CO2與CaCO3和H2O發(fā)生反應,使CaCO3溶解,生成Ca(HCO3)2不會產生沉淀。

答案:C

試題詳情

0.025 0 mol CO2,所以:

n(CO2)n(CO2)=0.062 5∶0.025 0=5∶2。

答案:A

試題詳情

0.062 5 mol

操作②:鹽酸滴入純堿中,發(fā)生反應:

Na2CO3+HCl===NaCl+NaHCO3(1)

NaHCO3+HCl===NaCl+CO2↑+H2O(2)

則反應(1)消耗鹽酸:0.100 L×1.00 mol·L-1=0.100 mol

生成0.100 mol NaHCO3,過量鹽酸(0.025 0 mol)與NaHCO3反應生成

試題詳情

5.①將0.100 L 1.00 mol·L1的純堿溶液逐滴滴入0.100 L 1.25 mol·L1的鹽酸中

②將0.100 L 1.25 mol·L1的鹽酸逐滴滴入0.100 L 1.00 mol·L1的純堿溶液中

兩種操作產生CO2的體積比為( )

A.5∶2  B.2∶5  C.2∶1  D.1∶1

解析:純堿與鹽酸反應時,操作順序不同反應進程也不同。

操作①:純堿滴入鹽酸中,發(fā)生反應:Na2CO3+2HCl===2NaCl+CO2↑+H2O

生成的CO2與鹽酸用量有關:n(CO2)=n(HCl)=×0.100 L×1.25 mol·L-1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