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有科學家提出硅是“21世紀的能源”、“未來的石油”的觀點。假如硅作為一種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開發(fā)利用,關于其有利因素的下列說法中,你認為不妥的是( )
A.硅便于運輸、貯存,從安全角度考慮,硅是最佳的燃料
B.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單質(zhì)硅
C.硅燃燒放出的熱量多,且燃燒產(chǎn)物對環(huán)境污染程度低,容易有效控制
D.自然界的硅易開采,且可再生
解析:硅在自然界中主要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硅的含量在地殼中之所以多,是因為砂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答案:B
7.科技日報曾報道:美國宇航局最新發(fā)布火星探測成果稱,“勇氣”號火星車對火星“古謝夫環(huán)形山”區(qū)域一小片土壤分析后發(fā)現(xiàn),其中富含硅膠;鹦擒図椖靠茖W家們認為,能夠生成如此高純度的二氧化硅沉積物一定要有水參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硅膠的化學式可以用SiO2·xH2O表示
B.二氧化硅是硅芯片的主要成分
C.二氧化硅能溶于所有的酸
D.水晶、硅石、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解析:硅芯片的成分是硅;二氧化硅只能溶于氫氟酸,不溶于其他酸;硅石、水晶、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答案:AD
6.下列關于硅酸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硅酸鹽很多都難溶于水、诠杷猁}是構成地殼巖石的最主要成分、酃杷猁}中最常見的是Na2SiO3,它的水溶液俗稱水玻璃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 D.有①②③
答案:D
5.某無色溶液能與硅作用生成H2,則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A.H+、Ba2+、Mg2+、Cl- B.Cl-、CO、Cu2+、Mg2+
C.NO、SO、K+、Na+ D.NO、OH-、Ba2+、Cl-
解析:與硅作用生成H2,溶液為強堿性,A中H+不能大量共存;B中Cu2+、Mg2+與CO、OH-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AB
4.下列各組物質(zhì)中:①Cl2O7,HClO ②SO2,H2SO4 ③NO2,HNO3 ④SiO2,H2SiO3 ⑤Mn2O7,HMnO4,前者是后者的酸酐的是( )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①③④
解析:含氧酸的酸酐中非氧元素的化合價必須與酸中中心元素的化合價相同。
答案:C
3.現(xiàn)有下列五個轉化,其中不可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xiàn)的是( )
①SiO2→Na2SiO3、贑uSO4→CuCl2、跾iO2→H2SiO3、蹸uO→Cu(OH)2、軳a2O2→NaOH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解析:①SiO2+2NaOH===Na2SiO3+H2O;②CuSO4+BaCl2===BaSO4↓+CuCl2;⑤2Na2O2+2H2O===4NaOH+O2↑,SiO2和CuO均不溶于水,因此SiO2、CuO不可能通過一步反應分別生成H2SiO3、Cu(OH)2。
答案:B
2.游客發(fā)現(xiàn),這座開鑿于715年的世界第一大佛像--樂山大佛臉上出現(xiàn)了黑色條紋,鼻子已經(jīng)變黑,胸部和腿部也出現(xiàn)好幾塊大“傷疤”(如圖)。一些專家認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根源是大佛所在地自然環(huán)境濕度大、降水豐沛,容易產(chǎn)生風化現(xiàn)象,以及大佛面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和酸雨等各種因素的綜合反應。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巖石的風化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B.化石燃料燃燒排放出的CO2會引發(fā)酸雨
C.pH在5.6-7.0之間的降水通常稱為酸雨
D.若黑色部分為硫化物所致,可用雙氧水擦洗漂白
解析:自然風化指巖石與空氣、水、二氧化碳等物質(zhì)長期作用,發(fā)生了復雜的化學反應;酸雨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引起;雙氧水具有強氧化性,可將硫化物氧化為白色硫酸鹽。
答案:D
1. 城市面貌一天比一天得到改善,但在建設的同時,也給城市環(huán)境帶來了一場嚴重的環(huán)境災難--石棉污染,吸入石棉纖維者易患肺癌。已知石棉是硅酸鹽礦物,某種石棉的化學式表示為:Ca2MgxSiyO22(OH)2,式中x,y的值分別是( )
A.5,8 B.8,3 C.3,8 D.8,5
解析:硅酸鹽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化合物,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0。
2xy22()2,2×2+2x+4y=44+2,可得:2x+4y=42,從式中可知,x=5,y=8。
答案:A
13. 單晶硅是信息產(chǎn)業(yè)中重要的基礎材料。通常用碳在高溫下還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鐵、鋁、硼、磷等雜質(zhì)),粗硅與氯氣反應生成四氯化硅(反應溫度450-500℃),四氯化硅經(jīng)提純后用氫氣還原可得高純硅。以下是實驗室制備四氯化硅的裝置示意圖。
相關信息如下:
a.四氯化硅遇水極易水解;
b.硼、鋁、鐵、磷在高溫下均能與氯氣直接反應生成相應的氯化物;
c.有關物質(zhì)的物理常數(shù)見下表:
物質(zhì) |
SiCl4 |
BCl3 |
AlCl3 |
FeCl3 |
PCl5 |
沸點/℃ |
57.7 |
12.8 |
- |
315 |
- |
熔點/℃ |
-70.0 |
-107.2 |
- |
- |
- |
升華溫度/℃ |
- |
- |
180 |
300 |
162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裝置A中g管的作用是________;裝置C中的試劑是________;裝置E中的h瓶需要冷卻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裝置E中h瓶收集到的粗產(chǎn)物可通過精餾(類似多次蒸餾)得到高純度四氯化硅,精餾后的殘留物中,除鐵元素外可能還含有的雜質(zhì)元素是________(填寫元素符號)。
(4)為了分析殘留物中鐵元素的含量,先將殘留物預處理,使鐵元素還原成Fe2+,再用KMnO4標準溶液在酸性條件下進行氧化還原滴定,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5Fe2++MnO+8H+===5Fe3++Mn2++4H2O
①滴定前是否要滴加指示劑?________(填“是”或“否”),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學稱取5.000 g殘留物,經(jīng)預處理后在容量瓶中配制成100 mL溶液,移取25.00 mL試樣溶液,用1.000×10-2 mol·L-1 KMnO4標準溶液滴定。達到滴定終點時,消耗標準溶液20.00 mL,則殘留物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________。
解析:制四氯化硅是由粗硅與Cl2反應得到的,所以必須先制得Cl2,因SiCl4極易水解,所以Cl2須干燥,再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分析提純SiCl4的方法。(1)書寫的是離子方程式,B裝置中盛放飽和食鹽水除去HCl,C裝置中用濃H2SO4除水以制得干燥純凈的Cl2;(2)A中用恒壓分液漏斗平衡壓強,使液體順利流下;h瓶用冷卻液冷卻主要目的是得到SiCl4;(3)精餾粗產(chǎn)物得到SiCl4,溫度應控制在57.7℃,此時BCl3變?yōu)闅怏w,但AlCl3、FeCl3、PCl5均殘留在瓶中,所以殘留雜質(zhì)元素是Fe、Al、P、Cl,(4)中①滴定時MnO是自身指示劑,終點時變?yōu)樽霞t色且30 s內(nèi)不變即可讀數(shù);②中
5Fe2+-MnO
5 1
x n
n=1.000×10-2 mol·L-1×20 mL×10-3 L·mL-1=2.000×10-4 mol
x=1.000×10-3 mol,從100 mL中取出25 mL,原溶液中n(Fe2+)=4.000×10-3 mol,
w==4.480%。
答案:(1)MnO2+4H++2Cl-Mn2++Cl2↑+2H2O (2)平衡壓強,使液體順利流下 濃硫酸 使SiCl4冷凝 (3)Al、P、Cl (4)①否 KMnO4溶液自身可作指示劑 ②4.480%
12.A、B、C、D、E代表單質(zhì)或化合物,它們之間的相互轉換關系如下圖所示。A為地殼中含量僅次于氧的非金屬元素的單質(zhì),其晶體結構與金剛石相似。
請?zhí)羁眨?/p>
(1)形成單質(zhì)A的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________,它的最高化合價為________。
(2)B的化學式(分子式)為________,B和碳反應生成A和E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化學式(分子式)為________,D的化學式(分子式)為________。
解析:由“A為地殼中含最僅次于氧的非金屬單質(zhì),其晶體結構與金剛石相似”,推知A為Si,根據(jù)B加碳高溫A+E,B加氧化鈣高溫C,B加氫氧化鈉加熱D+H2O,不難推知B為SiO2,C為CaSiO3,D為Na2SiO3,E為CO。
答案:(1) +4 (2)SiO2 SiO2+2CSi+2CO↑ (3)CaSiO3 Na2SiO3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