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1.某課外活動小組模擬呼吸面具中的原理(過氧化鈉與潮濕二氧化碳反應),設計用下圖所示的儀器來制取氧氣并測量氧氣的體積。圖中量氣裝置E是由甲、乙兩根玻璃管組成,它們用橡皮管連通,并裝入適量水。甲管有刻度(0~50mL),供量氣用;乙管可上下移動,以調節(jié)液面高低。實驗室可供選用的藥品還有:稀硫酸、鹽酸、過氧化鈉、大理石、水。試回答:
(1)圖中裝置的連接順序是(填各接口的編號),其中連接膠管及夾持裝置均省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裝置C中放入的反應物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裝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裝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為了較準確地測量氧氣的體積,除了必須檢查整個裝置的氣密性之外,在讀反應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讀數(shù)求其差值的過程中,應注意________和_______。
a.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時,立刻讀數(shù)。
c.讀數(shù)時應上下移動乙管,使甲、乙兩管液面相平。
d.讀數(shù)時不一定使甲、乙兩管液面相平。
答案:(1)⑤③④⑥⑦①②⑧(⑥⑦順序可對調) (2)大理石 鹽酸 (3)吸收混在O2中未反應的CO2;吸收CO2中混有的HC1 (4)a c
出題意圖:利用我們學習過的知識來用到試驗中來。
思路點撥:因為模擬呼吸面具的原理是通過過氧化鈉與潮濕的CO2反應,制取O2并測量O2的體積,因此必須首先制取CO2,并進行必要的提純,與Na2O2反應后還要提純以保證測量出的O2的體積更準確。觀察C裝置,在U型管的一側用玻璃纖維隔開,上邊可以放置固體這顯然是一個類似于啟普發(fā)生器的裝置,可用于制取CO2。由于Na2CO3易溶于水,用它制取CO2會使U型管失去隨時開關的作用,因此必須選用大理石和鹽酸(不能選用H2SO4,因CaSO4微溶于水,會使反應速率漸慢),而鹽酸易揮發(fā)可用飽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1。在D中放置Na2O2,由于氣體與固體物質反應是氣體從固體表面過去時進行的,CO2不可能充分反應,剩余CO2會與O2一起逸出,為此需用NaOH溶液除去其中的CO2,然后再測量O2的體積。最后,還要清楚題中量氣裝置的作用原理,當一端(甲管)充入O2后,由于壓強增大,甲管液面下降,乙管液面升高。二管液面的差即說明甲管中O2的壓強較大,這時測量的O2的體積一定偏小,此時可以調節(jié)甲、乙兩管的相互高度,使液面相平,這時甲管中的讀數(shù)就是在相等壓強下測得的較準確的體積。
10..恒溫下,將a mol N2與b mol H2的混合氣體通入一個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 N2 (g) + 3 H2(g)= 2NH3(g) ⑴若反應達平衡時某時刻t時,nt (N2) = 13mol,nt (NH3) = 6mol,計算a的值 ⑵反應達平衡時,混合氣體的體積為726.8L(標況下),其中NH3的含量(體積分數(shù))為25%。計算平移時NH3的物質的量。 ⑶原混合氣體與平衡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之比(寫出最簡整數(shù)比,下同),n(始)∶n(平) = 。 ⑷原混合氣體中,a∶b = 。 ⑸達到平衡時,N2和H2的轉化率之比,α(N2)∶α (H2)= 。 ⑹平衡混合氣體中,n(N2)∶n(H2)∶n(NH3) = 。
答案:⑴解法一: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得知,反應掉的N2和生成NH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設反應掉的N2的物質的量為x mol。則 x∶6 = 1∶2 解之x = 3 a = 13 + 3 = 16 解法二:N2 + 3H2 2NH3 開始時 a b 0 t時13 6
在t時生成 6 mol NH3,消耗了3 mol N2,所以a = 13 + 3 = 16 ⑵n平(NH3) = 716.8L -1 ×25% = 32mol×25% = 8mol ⑶5∶4 ⑷2∶3 ⑸1∶2 ⑹ 3∶3∶2
出題意圖:對化學平衡的實質的考察。
思路點撥:根據題目所給的信息,結合化學平衡的計算,利用常規(guī)的計算就可解答這道題目。
9.三位學生設計了下述三個方案,并都認為如果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自己設計的方案一致,即可證明某無色溶液中有SO42-; 。
方案1:試液----→BaCl2溶液白色沉淀----→足量HNO3沉淀不溶解
方案2:試液----→足量稀鹽酸白色沉淀----→BaCl2溶液沉淀不溶解
方案3:試液----→足量HNO3白色沉淀----→Ba(NO3沉淀不溶解
試評價上述方案是否嚴密,并說明理由。
答案:方案1不嚴密,因為含Ag+而不含的無色溶液中也會出現(xiàn)此方案的現(xiàn)象。方案2嚴密,已經排除Ag+的存在,也排除了SO32-CO32-等陰離子的存在,只有SO42-的無色溶液才能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方案3不嚴密,因為SO32-存在不含SO42-會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
命題意圖: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判斷試驗方案。
思路點撥:方案1不嚴密,因為含Ag+而不含的無色溶液中也會出現(xiàn)此方案的現(xiàn)象。方案2嚴密,已經排除Ag+的存在,也排除了SO32-CO32-等陰離子的存在,只有SO42-的無色溶液才能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方案3不嚴密,因為SO32-存在不含SO42-會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
8.某純堿樣品中只含有NaHCO3雜質,興趣小組為了測定該樣品中Na2CO3的純度,設計了以下幾種實驗方案:
方案I:取一定量的樣品配成溶液,滴加2滴酚酞,用c mol/LHCL溶液滴定至無色,用去HCl溶液的體積為V1mL;再滴加2滴甲基橙,繼續(xù)用c mol/LHCl溶液滴定至橙色,又用去HCl溶液的體積為V2mL。用c、V1、V2計算出Na2CO3的純度。
方案Ⅱ:稱取m1 g樣品溶于水,滴加過量BaCl2溶液,過濾,將所得BaCO3沉淀經洗滌、干燥后稱得其質量為m2 g,用m l、m2計算出Na2CO3的純度。
方案Ⅲ:稱取m3g樣品與足量稀H2SO4溶液反應,用排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方法測得生成的CO2的體積為V3 L(已折換成標準狀況),用m3、V3計算出Na2CO3的純度。
方案Ⅳ:稱取m4g樣品與足量稀H2SO4溶液反應,將生成的氣體用堿石灰吸收,稱量,
測得生成的CO2的質量為m5 g,用m4、m5計算出Na2CO3的純度。
回答下列問題;
(1) 方案I中依次發(fā)生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2) 方案Ⅱ中,怎樣檢驗加入的BaCl2溶液已過量,請簡述操作方法:
(3) 方案Ⅲ和Ⅳ中都有CO2生成,不需要干燥就可測定CO2體積或質量的是方案. (填序號);若生成的CO2部分殘留在反應容器中,會使實驗結果產生誤差的是方案 (填序號),此誤差會使測得的Na2CO3的純度 (填“偏大”或“偏小”)。
(4) 不用任何化學試劑(除樣品外),請你再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測定該純堿樣品中Na2CO3的純度
命題意圖:考察學生對試驗的分析能力。
思路點撥:本題是一個選擇性試驗,要求學生對題目的要求有個很深的認識。,對實驗現(xiàn)象的考查,既可以是直接由實驗現(xiàn)象得出正確的結論,也可以是將實驗的方法與正確的結論聯(lián)系起來進行設問。對實驗結果的分析,一般要求考生分析實驗的關鍵細節(jié)以及產生的誤差等等。實驗結果的處理,既可能直接報告數(shù)據。
7.將質量為W1 g的鈉、鋁混合物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應,金屬沒有剩余,溶液澄清,共收集到標準狀況下的氣體V1 L。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濃度為a mol/L的鹽酸,過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又逐漸溶解,當沉淀恰好消失時所加鹽酸體積為V2 L,將溶液在HCl氣氛中小心蒸干得固體W2 g。下列所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 )
A. 35.5a=(W2-W1) V2 B. n(Al)>mol
C. n(Na)+3n(Al)=mol D. aV2=
答案:C
命題意圖:考察高中化學鈉和鋁有關化學性質。
思路點撥:本題是一道綜合了鈉和鋁有關化學性質的較難的計算型選擇題,題目融合了化學中的“初態(tài)--終態(tài)”思想以及在化學選擇和計算題中普遍使用的守恒法。根據題意,W1 g的Na和Al經過和一定量的水反應,置換出了V1 L H2,由電子得失守恒知:Na和Al完全反應變成Na+和Al3+失去的電子數(shù)應該等于生成的H2得到的電子數(shù),則有n(Na)+3n(Al)=2V1/22.4 ;且Al要完全溶解 ,必須使生成的n(NaOH)>n(Al),假設n(Al)=n(NaOH)=n(Na),則有23n(Na)+27n(Al)=W1,得n(Al)<W1/50 ;溶液經過一系列的反應最終得到的固體應該是NaCl和AlCl3的混合固體,因此,由“初態(tài)(Na和Al)--終態(tài)(NaCl和AlCl3)”知W2-W1是鹽酸中Cl元素的質量,則有35.5aV2=W2-W1 ;aV2可看成是鹽酸中Cl元素的物質的量,由Cl元素守恒知aV2=n(Na)+3n(Al)=2V1/22.4。
二 非選擇題。
6. 25℃、101kPa下,碳、氫氣、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燒熱依次是393.5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則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
A.C(s)+O2(g)===CO(g);△H=-393.5kJ/mol
B.2H2(g)+O2(g)===2H2O(g) ;△H=+571.6kJ/mol
C.CH4(g)+2O2(g)=== CO2(g) +2H2O(g) ;△H=-890.3kJ/mol
D.C6H12O6(s)+3O2(g)=== 3CO2(g) +3H2O(l) ;△H=-1400kJ/mol
答案 D
命題意圖:考察學生對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理解,以及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思路點撥:本題錯選大多為A、C,原因為未能正確理解燃燒熱概念中生成穩(wěn)定氧化物的含義,CO2是C的穩(wěn)定氧化物,生成的H2O應該是液態(tài)的。
5.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被還原成Co2+,Co2O3、Cl2 、FeCl2 、I2 的氧化性依次減弱。下列反應在水溶液中不可能發(fā)生的是
A、3Cl2 +6FeI2 =2FeCl3 +4FeI3 B 、Cl2 +FeI2 =FeCl2 +I2
C、Co2O3+6HCl=2CoCl2 +Cl2 +3H2O D、2Fe3+ +2I- =2Fe2++I2
答案 A
命題意圖:考察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氧化性強弱的比較。
思路點撥:B錯的原因是對Cl2 、Fe3+、I2 的氧化性很清楚,但沒有注意當Cl2 少量時可以只氧化I-; C錯是由于對Co2O3、Cl2 氧化性強弱不清楚,而認為此反應不能發(fā)生。
4.下列有關實驗的敘述中,合理的是 ①用pH試紙測得氯水的pH為2 ②不宜用瓷坩堝灼燒氫氧化鈉或碳酸鈉固體 ③用托盤天平稱量5.85 g NaCl固體配制100 mL 1 mol/LNaCl溶液 ④用稀硝酸洗滌做“銀鏡反應”實驗后附著在試管壁上的銀 ⑤向沸騰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飽和溶液,可以制得Fe(OH)3膠體 ⑥實驗室配制氯化亞錫溶液時,可先將氯化亞錫溶解在鹽酸中,再加入蒸餾水稀釋,最后加入少量錫粒
A.①②④ B.②⑧⑥ C.②④⑥ D.②③④⑤⑥
答案C
命題意圖:考察對學生試驗的掌握程度,要求掌握教材上的試驗并能對試驗原理和式樣步驟有明確的認識。
思路點撥:①pH試紙只能大致的測定溶液的pH;③托盤天平稱量只能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即5.8 g;⑤相當于在Fe(OH)3膠體中加入了電介質NaOH使膠體聚沉。
3.溫度為T℃,壓強為1.01×106Pa條件下,某密閉容器下列反應達到化學平衡A(g)+ B(g)3C(?),測得此時c(A)=0.022 mol·L-1;壓縮容器使壓強增大到2.02×106Pa,第二次達到平衡時,測得c(A)=0.05 mol·L-1;若繼續(xù)壓縮容器,使壓強增大到4.04×107Pa,第三次達到平衡時,測得c(A)=0.75 mol·L-1;則下列關于C物質狀態(tài)的推測正確的是
A.C為非氣態(tài) B.C為氣態(tài)
C.第二次達到平衡時C為非氣態(tài) D.第三次達到平衡時C為非氣態(tài)
答案 D
命題意圖:考察學生對化學平衡的實質的理解,對等效平衡的應用。
思路點撥:以第一次的平衡為參照,然后在改變壓強的條件下,假設平衡還沒有移動,則c(A)=0.044 mol·L-1,而實際上c(A)=0.05 mol·L-1說明平衡逆向移動了,說明此時C為氣態(tài),由此同樣可以判斷第三次改變壓強平衡正向移動了,只能是在4.04×107Pa壓強下C轉變?yōu)榉菤鈶B(tài)。
2.能正確表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
A.甲酸鈉溶液和鹽酸反應:HCOO-+H+ HCOOH
B.硫化鈉的第一步水解:S2-+2H2O H2S+2OH-
C.醋酸鋇溶液和硫酸反應:Ba2++SO BaSO4↓
D.氫氧化鈣溶液和碳酸氫鎂反應:Ca2++OH-+HCO3- CaCO3↓+H2O
答案A
命題意圖:考察了鹽的水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以及鹽的水解實質。
思路點撥:B答案鹽的水解特點是可逆的,多元弱酸的酸根離子的水解是分步進行的,應寫成:S2-+H2O
⇋ HS-+ OH-; C答案未注意醋酸是弱酸,硫酸中的H+也參予了反應,應寫成:2CH3COO-+Ba2++2H++SO BaSO4↓+2CH3COOH; D答案是沒有注意Mg(OH)2
的難溶性,應生成Mg(OH)2 和CaCO3
的沉淀,應寫成:2Ca2++4OH-+Mg2++2HCO3- CaCO3↓+2H2O
+Mg(OH)2↓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