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6.(B)某化學課外小組用右圖裝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將混合液慢慢滴入反應器A(A下端活塞關閉)中。
(1)寫出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觀察到A中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結束時,打開A下端的活塞,讓反應液流入B中,充分振蕩,目的是______________,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
(5)能證明苯和液溴發(fā)生的是取代反應,而不是加成反應,可向試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產(chǎn)生淡黃色沉淀,則能證明。另一種驗證的方法是向試管D中加入_________,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A)我國化學侯德榜(右圖)改革國外的純堿生產(chǎn)工藝,生產(chǎn)流程可簡要表示如下:
(1)上述生產(chǎn)純堿的方法稱,副產(chǎn)品的一種用途為__________
(2)沉淀池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上述流程中X物質的分子式_____
(4)使原料氯化鈉的利用率從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設計了_____(填上述流程中的編號)的循環(huán)。從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_____
(5)為檢驗產(chǎn)品碳酸鈉中是否含有氯化鈉,可取少量試樣溶于水后,再滴加__________
(6)向母液中通氨氣,加入細小食鹽顆粒,冷卻析出副產(chǎn)品,通氨氣的作用有_____
(a)增大的濃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b)使NaHCO3更多地析出
(c)使NaHCO3轉化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純度
27.某種含有少量氧化鈉的過氧化鈉試樣(已知試樣質量為1.560 g、錐形瓶和水的質量為190.720 g),利用左圖裝置測定混合物中Na2O2的質量分數(shù),每隔相同時間讀得電子天平的數(shù)據(jù)如表:
(1)寫出Na2O2和H2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2)計算過氧化鈉質量分數(shù)時,必需的數(shù)據(jù)是________
不必作第6次讀數(shù)的原因是__________
(3)測定上述樣品(1.560 g)中Na2O2質量分數(shù)的另一種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① 操作Ⅱ的名稱是
② 需直接測定的物理量是
③ 測定過程中需要的儀器有電子天平、蒸發(fā)皿、酒精燈,還需要________、________。
④ 在轉移溶液時,如溶液轉移不完全,則Na2O2質量分數(shù)的測定結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2005年
26.航天飛行器座艙內(nèi)空氣更新過程如圖所示:
(1)Ⅱ是CO2和H2的反應裝置,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裝置Ⅰ、Ⅱ、Ⅲ可看出,O2的來源是CO2和H2O,宇航員每天消耗28 mol O2,呼出23 mol CO2,則宇航員每天呼出的氣體中含H2O_____mol。
(3)以下是另一種將CO2轉化為O2的實驗設想:
其中,由MgCl2·6H2O制取無水MgCl2的部分裝置(鐵架臺、酒精燈已略)如下:
① 上圖中,裝置a由__________、__________、雙孔塞和導管組成;
② 循環(huán)物質甲的名稱是__________
③ 制取無水氯化鎂必須在氯化氫存在的條件下進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裝置b中填充的物質可能是_____
c.硅膠 f.堿石灰 g.無水氯化鈣 h.濃硫酸
⑤ 設計d裝置要注意防止倒吸,請在方框中畫出d裝置的簡圖,并要求與裝置c的出口處相連(鐵架臺不必畫出)。
27.工業(yè)上測量SO2、N2、O2混合氣體中SO2含量的裝置如下圖;反應管中裝有碘的淀粉溶液。SO2和I2發(fā)生的反應為(N2、O2不與I2反應):
SO2+I2+2H2O¾®H2SO4+2HI
(1)混合氣體進入反應管后,量氣管內(nèi)增加的水的體積等于__________的體積(填氣體分子式)。
(2)反應管內(nèi)溶液藍色消失卮,沒有及時停止通氣,則測得的SO2含量_____(填:偏高、偏低、不影響)。
(3)反應管內(nèi)的碘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 代替(填寫物質名稱)。
(4)若碘溶液體積為Va mL,濃度為c mol/L,N2與O2的體積為Vb mL(已折算為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用c、Va、Vb表示SO2的體積百分含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5)將上述裝置改為簡易實驗裝置,除導管外,還需選用的儀器為__________
a.燒杯 b.試管 c.廣口瓶 d.容量瓶 e.量筒 f.單孔塞 g.雙孔塞
2004年
26.實驗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請你利用給出的實驗儀器及試劑,設計兩種測定該樣品(已稱得其質量為m克)中氧化銅質量分數(shù)的方法,并填寫表格中的有關內(nèi)容。
實驗 方法 |
實驗過程中所發(fā)生反應的 化學方程式 |
實驗所用儀器 (用編號表示) |
實驗需直接測定的有關物理量 (用文字說明) |
1 |
|
|
|
2 |
|
|
|
實驗可能用到的主要儀器:
① 托盤天平 、 啟普發(fā)生器 ③ 硬質玻璃管 ④ 泥三角 ⑤ 燒杯
⑥ 坩堝 、 酒精燈 、 玻棒 ⑨ 漏斗 、 干燥管
實驗可能用到的試劑:
a.鋅粒 b.稀硫酸 c.氯化鈉溶液 d,濃硫酸
26.為探究乙炔與溴的加成反應,甲同學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先取一定量工業(yè)用電石與水反應,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溴水中,發(fā)現(xiàn)溶液褪色,即證明乙炔與溴水發(fā)生了加成反應。乙同學發(fā)現(xiàn)在甲同學的實驗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許淡黃色渾濁,推測在制得的乙炔中還可能含有少量還原性的雜質氣體,由此他提出必須先除去之,再與溴水反應。
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甲同學實驗中兩個主要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學設計的實驗_____(填:能、不能)驗證乙炔與澳發(fā)生加成反應,其理由是_____
(a)使溴水褪色的反應,未必是加成反應 (b)使溴水褪色的反應,就是加成反應
(c)使溴水褪色的物質,未必是乙炔 (d)使溴水褪色的物質,就是乙炔
(3)乙同學推測此乙炔中必定含有的一種雜質氣體是_____,它與溴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驗證過程中必須全部除去。
(4)請你選用下列四個裝置(可重復使用)來實現(xiàn)乙同學的實驗方案,將它們的編號填
入方框,并寫出裝置內(nèi)所放的化學藥品。
¾® b ¾® ¾® d
(電石、水)( )( )(溴水) (a) (b) (c) (d)
(5)為驗證這一反應是加成而不是取代,丙同學提出可用pH試紙來測試反應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
27.利用天然氣合成氨的工藝流程示意如下:
依據(jù)上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天然氣脫硫時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 mol CH4經(jīng)一次轉化后產(chǎn)生CO 0.9n mol、產(chǎn)生H2_________mol(含n的代數(shù)式)
(3)K2CO3(aq)和CO2反應在加壓下進行,加壓的理論依據(jù)是_____
(a)相似相溶原理 (b)勒沙特列原理 (c)酸堿中和原理
(4)由KHCO3分解得到的CO2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寫出CO2的一種重要用途)。
(5)整個流程有三處循環(huán),一是Fe(OH)3循環(huán),二是K2CO3(aq)循環(huán),請在上述流程圖中標出第三處循環(huán)(循環(huán)方向、循環(huán)物質)。
2002年
26.用實驗確定某酸HA是弱電解質。兩同學的方案是:
甲:① 稱取一定質量的HA配制0.l mol/L的溶液100 mL;
② 用pH試紙測出該溶液的pH值,即可證明HA是弱電解質。
乙:① 用已知物質的量濃度的HA溶液、鹽酸,分別配制pH=l的兩種酸溶液各100 mL;
② 分別取這兩種溶液各10 mL,加水稀釋為100 mL;
③ 各取相同體積的兩種稀釋液裝入兩個試管,同時加入純度相同的鋅粒,觀察現(xiàn) 象,即可證明HA是弱電解質。
(1)在兩個方案的第 ① 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儀器是__________
(2)甲方案中,說明HA是弱電解質的理由是測得溶液的pH_____(填:>、<、=)。
乙方案中,說明HA是弱電解質的現(xiàn)象是_____
(a)裝HCl溶液的試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b)裝HA溶液的試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c)兩個試管中產(chǎn)生氣體速率一樣快。
(3)請你評價:乙方案中難以實現(xiàn)之處和不妥之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你再提出一個合理而比較容易進行的方案(藥品可任取),作簡明扼要表述。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