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實驗、分析和學生的表演掌握氯化鈉的形成
了解離子、離子的分類、離子符號的含義
學生歸納出物質與其構成的粒子之間的關系
-→
-→
-→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教 學 意 圖
【引入】課件呈現(xiàn)第三單元課題中的苯分子、硅原子圖像
【設問】從這二幅圖上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設問】那么,有沒有其他可以構成物質的粒子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另一種構成物質的粒子:離子。
【過渡】通過前面的學習,你對原子結構有哪些認識?
【引入】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是怎樣在核外運動的呢?同學們可以進行猜想與假設。
【講解】科學家在探索原子核外電子運動時,也經(jīng)歷了假設、猜想的階段。
【圖片】長岡、萊納德、湯姆生、玻爾等的原子模型。
【講解】最終科學家通過科學的手段、借助先進的儀器進行實驗測定、檢驗而得到了結論。
【圖片】書上圖4-9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示意圖
【講解】核外電子的運動有自己的特點,它不像行星繞太陽旋轉有固定的軌道,但卻有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區(qū)域。科學家把這些區(qū)域稱為電子層。核外電子是在不同的電子層內運動的,人們又把這種現(xiàn)象叫做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板書】一、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回答】 質子
試題詳情
原子核 中子
原子
核外電子
【猜想與假設】
學生一:核外電子可能象九顆行星那樣圍繞著太陽沿著各自的軌道旋轉。
學生二:核外電子也可能一個接一個地圍繞著原子核旋轉。
學生三:……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從已有的知識切入,自然過渡到本課內容
充分利用課程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介紹】化學上把最外層是8個電子(只有一個電子層的具有2個電子)的結構,稱為相對穩(wěn)定結構。
【課件】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設問】我們知道元素種類分為稀有氣體元素、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那么你能歸納出這些不同類型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有什么規(guī)律嗎?
【課件】元素性質與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關系
最外層電子數(shù)
得失電子
金屬元素
一般<4
易得
非金屬元素
一般≥4
易失
稀有氣體元素
8或2(He)
穩(wěn)定
討論、思考、總結
填左表
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演示實驗】金屬鈉在氯氣中反應生成氯化鈉。
【設問】白煙是什么物質?
【投影】鈉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設問】鈉原子和氯原子通過怎樣的變化可以變成穩(wěn)定結構呢?
【邊講邊板書】
三、離子的形成
試題詳情
【板書】二、元素的性質與最外層電子數(shù)密切相關
【播flash】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講述】請每個小組取出老師發(fā)放的四張圖片,他們分別是標有Na 、K、Cl、He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請表演鈉原子找朋友的游戲。
【邊講邊板書】(手指著上述陰陽離子示意圖)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2.
帶正電荷的原子叫陽離子,帶負電荷的原子叫陰離子。
試題詳情
3.
陰、陽離子通過靜電作用形成不帶電性的化合物。
【講述】如鈉原子失去電子形成鈉離子,氯原子得到電子形成氯離子。鈉離子與氯離子由于靜電作用而結合成化合物氯化鈉NaCl。
像氯化鈉這樣由陰、陽離子結合成的化合物還有很多。
【板書】
試題詳情
4.離子的表示方法--離子符號
鈉離子的符號為:Na+
氯離子的符號為:Cl-
【板書】離子符號的意義:元素符號右上角的+、-號表示電性,數(shù)字表示所帶電荷數(shù)。
【課件】原子、離子的比較
原子
離子
不同點
結構穩(wěn)定性
所顯的電性
粒子符號
化學性質
相同點
聯(lián)系
【設問】在課題2中我們學習了物質、元素、分子和原子的關系,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一種新的粒子--離子,你能歸納出物質與其構成的粒子之間的關系嗎?
【設問】本課中,你學到了什么?
觀察實驗,描述實驗現(xiàn)象,
感悟通過靜電作用形成氯化鈉的過程。
進一步感悟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鈉原子在一群原子中尋找朋友,找到氯原子,然后雙方交換電子,手拉手變成好朋友。
【練一練】寫出鎂離子、硫離子的符號。
【歸納】以圖表的形式歸納出:元素、原子、分子、離子、單質、化合物之間的關系。
【體驗與收獲】總結本課內容.
用化學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使抽象內容直觀化。
通過活潑的表演把枯燥、繁難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
學習用圖表、化學用語歸納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進一步建立物質的微觀概念。
資料鏈接:人民教育出版社 http://www.pep.com.cn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始終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學生的猜想與假設、學習小組的討論,使學生建立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觀念,從而突破教學難點;利用課件優(yōu)勢,充分展現(xiàn)NaCl的形成過程,了解離子形成的過程,認識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使學生始終都處于“創(chuàng)造性”積極思維中,從而突出了教學重點,強化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通過學生扮演原子和電子、學習小組合作完成物質與元素、分子、原子和離子的關系圖以及對其他小組作品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思路與方法,激發(fā)學生對微觀世界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勇于探究的學習精神,喚起了學生對科學的好奇與向往。
專家點評:
四中徐健老師執(zhí)教的《離子》是在學生已掌握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基礎上來學習離子的概念。本課內容比較抽象,教師著力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使課堂學習顯得生動活潑、內容飽滿,體現(xiàn)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在完成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基礎上,加強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元化教學目標的落實。
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注重并充分利用了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與知識結構。教師用第三單元課題中的苯分子、硅原子圖像幫助學生理解物質不僅可以由原子、分子構成,也可以由離子構成,這一點非常巧妙,教師因勢利導很快自主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2)多媒體設計生動,呈現(xiàn)形式新穎,如長岡、萊納德、湯姆生的原子模型,氯化鈉形成的動畫播放等非常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了學生學習性。
(3)精心設計情境,重視情感教育。知識是在情境中通過活動而產(chǎn)生的,在播放完氯化鈉的形成的動畫后,由幾位學生來表演,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活動中學習知識與技能,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而富有吸引力。(該課為南京市市級公開課)
點評人:南京市鼓樓區(qū)教研室薛春蘭
試題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