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市2008年11月高三摸底考試

歷史試題

注意事項:

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本試卷分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為選擇題,共48分,第Ⅱ卷為非選擇題,共52分。

3. 將第Ⅰ卷選擇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或第5頁答題紙上。

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

本卷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展現(xiàn)了不同時期的“和”字,體現(xiàn)了孔子“和為貴”的人文理念。另有扮演孔子三千弟子的演員,手持竹簡高聲吟誦了《論語》中的經典名句,其中同樣體現(xiàn)這一理念的是(    )

    A.朝聞道,夕死可矣                  B.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C.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D.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右圖是秦朝皇帝發(fā)給駐防陽陵將領的銅鑄虎符,虎符上有銘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陽陵,調發(fā)軍隊,左右半符驗合方生效”。據(jù)圖判斷,掌握秦朝軍事實權的是(    )

    A.太尉

    B.御史大夫

    C.皇帝

    D.丞相

3.秦漢以后出現(xiàn)“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寓貴矣”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農民沉重的賦稅            B.政府扶植商業(yè)發(fā)展

    C.戰(zhàn)亂頻繁                  D.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4.曹魏時期是黃河流域進一步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其中表述正確的是(    )

A.改進筒車,用于農業(yè)灌溉        B.興復許多渠堰堤墉

C.設專職官員征收茶稅            D.由國外引進高產農作物

5.下列解決民生問題的評述,與史實不符的是(    )

    A.管仲“通工商魚鹽之利”,促使齊國逐步強盛

    B.唐太宗推行“存百姓”思想,貞觀之治局面形成

    C.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稅法”,使土地稅開始取代人頭稅

    D.清朝推行“攤丁入畝”,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進一步松弛

6.隋唐時期中國同波斯關系密切。對隋唐時期有關波斯的史實表述正確的是(    )

    ①中國與波斯互遣使節(jié)始于唐朝

    ②唐朝時波斯國王及兒子先后來華

    ③唐朝的絲織品吸收了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

    ④許多波斯商人在中國開沒“波斯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北宋建立后結束了五代以來幾十年間君主七朝八姓的現(xiàn)象,一般認為,北宋體制變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項中能全面反應其體制變革的是(    )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將出任地方長官         B.從中央到地方實行財政軍分權

    C.降低將帥地位疏遠兵將關系             D.皇帝直接掌握科舉考試的錄取權

8.“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事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wěn)當!睂Α拔甯泵枋霾徽_的是(    )

A.五府前身為大都督府   

B.五府統(tǒng)轄地方軍政

C.五府和兵部相互制約   

D.五府有統(tǒng)兵之權

9.康熙帝上諭:“秦筑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時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tǒng)士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能當?梢娛貒溃┰谛薜掳裁。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下面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康熙帝肯定了長城在歷史上的作用         B.康熙帝不贊成本朝修筑長城

    C.康熙帝深知安邦治國的重要性             D.清朝前期邊疆穩(wěn)固的根本是國力強盛

10.“太平天國科舉考試獨創(chuàng)女科;才女傅善祥憑著學識、智慧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后來她受東王脅迫,選擇從一而終、死心塌地地做了東王妃。”這段文字說明了(    )

    ①太平天國婦女地位有所改變

    ②科舉制造成了傅善祥的不幸結局

    ③傅善祥難逃封建社會婦女的命運

    ④楊秀清存在腐朽特權思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

11.近代史上列強曾覬覦、侵略我國的不同地區(qū),依據(jù)史實判斷下圖中蝎子比喻的是(    )

蝎子政策圖

    A.美國      B.日本      C.英國      D.俄國

12.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掀起“師夷長技”的熱潮,當時的“夷之長技”包括(    )

    ①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    ②西方進步的生產關系

    ③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    ④西方文明的政治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 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

    A.導致了自然經濟的瓦解

    B.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C.中國民主革命有了新的發(fā)展

    D.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登上了政治舞臺

14. 資產階級維新思想家嚴復晚年曾說:“吾垂老親見七年的民國,與歐洲四年亙古未有之血戰(zhàn),覺歐人三百年之進化,只做到‘利己殺人、寡廉鮮恥’八個大字!睂λ脑捓斫庹_的是(    )

    A.嚴復對民國初年的國內局勢是滿意的

    B.表達了嚴復對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向往

    C.表達了嚴復對西方文明的失望心情

    D.嚴復客觀地評價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特點

15.1918年12月,陳獨秀在《每周評論》發(fā)刊詞上說:“美國大總統(tǒng)威爾遜屢次的演說,都是光明正大,可算得現(xiàn)在世界上第一個好人!钡痪谩睹恐茉u論》又刊登了文章說:“什么公理。什么威爾遜總統(tǒng)十四條宣言,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來直接解決不可”。當時中國人“站起來”的作法是發(fā)動(    )

    A.五卅運動    B.五四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土地革命

16.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中國共產黨(    )

    A.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

    B.從組織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核心領導地位

    C.從思想上、組織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錯誤

    D.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17. 在鄧小平領導下建立的敵后抗日根據(jù)地大致位于圖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8.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正確的是(    )

    ①標志著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完成

    ②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結束

    ③標志著一個嶄新的人民共和國在世界的建立

    ④標志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對立格局的確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在新中國,20世紀50年代建立的制度包括(    )

    ①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廢的正式建立    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③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正式建立          ④社會主義制度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下列不屬于“左”的錯誤的是(    )

    A.“文化大革命”    B.大躍進     C.“反右傾”斗爭     D.反對“兩個凡是”

21.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其中屬于中共“十五大”的是(    )

    A.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C.提出并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D.確立了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我黨的指導思想

22.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市發(fā)生7.8級強烈地震。直接經濟損失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達100元,242419人喪生。震后國家調動各方面力量,總投資43.57億元,歷經7年的建設,將唐山建成一座功能分區(qū)明確、布局比較合理,市政建設比較配套,抗震性能良好,生產、生活方便,環(huán)境比較優(yōu)美的新型城市。唐山的震后重建(    )

    ①發(fā)生在中國的政治由動亂逐漸走向平穩(wěn)的時期

    ②受益于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的良好環(huán)境

    ③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④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制度能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大事的優(yōu)越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下列文件或文章具體闡述了“一國兩制”構想的是(    )

    A.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決議》

    B.1978年《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

    C.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

    D.1981年《關于臺灣回歸祖國,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的方針政策》

24.古人對我們偉大祖國有很多稱謂,以下不代指中國的是(    )

    A.華夏      B.九州      C.瀛洲      D.海內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

25.(10分)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所謂三公者,古有其官,奸雄之謀篡奪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雖鼎命將遷之時,大權一出于私門,然三公未容遽廢也,故必擇其老病不任事者居之。按自后漢,時雖置三公而事歸臺閣。自魏晉以來,宰相但以他官參掌機密,或委知政事者則是矣,無有常官。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唐初,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

    材料二  從宋真宗起,經濟發(fā)展較快,國庫充實,但具體數(shù)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聽虛實,宰相李沆擔心真宗知道了庫藏量而隨便花銷,始終不肯讓三司使提具體數(shù)字。李沆還經常將各地的水旱災情和“盜賊”情況報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問疾苦;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擴大財權的企圖。

    (1)歸納材料一中對宰相的態(tài)度及處置方法(不能直接摘抄原文)。(6分)

 

(2)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內容,對明朝廢除宰相的措施進行評價。(4分)

 

 

25.答案要點:(10分)

   (1)擔心宰相專權,抑制、限制宰相;選擇老病的大臣擔任、設宰相卻不交予實權、用其他官員兼任、由多位官員分任。(6分)

   (2)助于加強皇權、防止權臣專權、篡權;但也造成皇權過于集中,易出現(xiàn)暴政、政治腐敗。(4分)

 

26.(8分)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當社會改革露出端倪時,改革的擁護者并非那些無知的或不分是非的人,而是屬于這樣的人,即他們敢于獨立思考,并能從商業(yè)的觀點預測到大清國未來除非融入世界其他民族的發(fā)展行列,否則可能發(fā)生巨大的政治災難。改革派的最大弱點是在做出政治判斷時缺乏實踐經驗作為依據(jù)。他們試圖在朝廷或人民都沒有做好準備工作的情況下就立即推翻大清國延續(xù)已久的古老秩序,或者在現(xiàn)實政治斗爭中非常不善于利用人們對既有體制的反對。要知道隱藏在這種反對的背后,人民的內心都憋著一股勁兒,并且人民的情感會被廣泛地喚醒,而只有這種狀況真正出現(xiàn)時,才會對改革產生推波助瀾的作用,而這是非常有益的。他們既不準備接受人民所能發(fā)揮的這種作用,又不準備發(fā)動人民,以讓人民知道他們的奮斗與犧牲,是為著國家和民族利益著想,因而應該受到人民的支持和尊重。

                                                           ――1900年12月23日《紐約時報》

   (1)文中“改革派”在當時指哪一派別?“世界其他民族的發(fā)展行列”在當時指什么?(2分)

 

(2)分析并評價文中對改革派的觀點。(6分)

 

 

26.答案要點(8分)

   (1)資產階級維新派,走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或走近代化道路。(2分)

   (2)有合理之處但不夠全面?隙烁母锱傻恼斡^點和經濟觀點中的進步性。(2分)指出改革派缺乏實踐經驗,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是不敢發(fā)動群眾。(2分)沒有認識到改革派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2分)

 

 

27.(22分)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這一場名為“絲路”的表演,表現(xiàn)的是中國古代陸地與海洋中的兩條友誼紐帶---一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景象。……中華民族熱情友善的特質古已有之,兩條絲綢之路就是最好的印證。兩千多年前,中國的商隊就開始帶著貴重的絲綢由長安出發(fā),經河西走廊進入歐洲大陸。絲綢之路是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I辖z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

―一《北京開幕式解說詞》

    材料二  由國際道路聯(lián)盟提出的“新絲綢之路”,是由中國連云港開始的隴海、蘭新鐵路沿當年的“絲綢之路”不斷向西延伸,。是一條全長15000多公里、貫通中亞、連接中國和歐洲的公路干線通道。其目的是將中國和其他亞太地區(qū)國家的貨物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運往波蘭、德圄、匈牙利等歐洲國家。

   (1)請分別指出唐朝時期海陸絲綢之路可到達的地區(qū),通過絲綢之路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什么?(6分)

   

(2)19世紀中期之前,中外正當貿易額中中國處于怎樣的地位?為改變這種貿易狀況,西方采取的手段是什么,給中國經濟造成怎樣的影響?(11分)

   

(3)新絲綢之路”的提出與修建反映了世界經濟的什么趨勢?簡要指出“新絲綢之路”對中國經濟的積極影響。(5分)

 

 

27.答案要點:(22分)

   (1)經陸上絲綢之路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歐非許多國家。(3分)經海上絲綢之路可到達波斯灣。(1分)出口商品:中國傳往西方的主要是絲綢、瓷器。(2分)

   (2)貿易額:中國處于出超地位,貿易順差。(2分)西方采取的手段:向中國走私鴉片,并多次發(fā)動戰(zhàn)爭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3分)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瓦解了中國的自然經濟、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經濟近代化。(6分)

   (3)經濟區(qū)域化與經濟全球化。(2分)有利于中國同西亞及歐洲國家的經濟合作與交流;有利于中國西部及新疆的開發(fā);有利于中國旅游業(yè)及運輸業(yè)的發(fā)展。(3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可酌情給分。)

 

 

28.(12分)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世界博覽會是由一個國家的政府主辦,有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參加,以展現(xiàn)人類在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取得成就的國際性大型展示會。

材料一  第一屆世界博覽會于1851年5月1日在英國召開。中國官方沒有參與第一屆世博會。

    材料二  中國第一次參加世界博覽會始于1873年的維也納世界博覽會,中國的參加方式成為此會的一奇。因為代表中國人的是一個叫包臘的英國人。派他代表中國參加的,既不是朝廷,也不是某一個朝廷大員,而是當時清朝的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

    材料三  新中國共參加過14次各類世博會,其中,在1988年布里斯班、1992年塞維利亞和1993年大田世博會上,中國館兩次被評為“五星級展館”。一次被評為“最佳外國館”。1999年以來更成功舉辦了昆明世博會和2006年沈陽世博會。

    (1)閱讀材料一回答:第一次世界博覽會期間,中國面臨怎樣的政治環(huán)境?(3分)

   

(2)閱讀材料二回答:維也納世界博覽會前清政府與英國簽訂過哪些不平等條約?

為什么當時出現(xiàn)了由英國人赫德派代表參加博覽會的現(xiàn)象?(5分)

   (3)與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中20世紀80年代后中國在世博會的成功取決于哪些因素?(4分)

28.答案要點:(12分)

  (1)當時中國外憂內患,面對西方的侵略、尖銳的階級矛盾,農民起義不斷。(3分)

  (2)南京條約及附件,天津條約,北京條約。清政府不懂洋務,赫德時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5分)

  (3)民族獨立,國力強盛,科技發(fā)展,改革開放。(4分)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