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線與平面”錯解點擊
四川省樂至縣吳仲良中學 毛仕理 641500 (0832)3358610
maoshili@126.com
在“直線與平面”內(nèi)容中,為了研究直線與直線之間,直線與平面之間,平面與平面之間的各種關系,引進了一些基本概念和數(shù)學方法,例如“異面直線”,“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等概念,反證法、同一法等方法,對于這類特定的概念理解不準確,對這些方法的掌握存在某些缺陷,解題時就容易出錯.
下面通過幾例,對產(chǎn)生錯誤的解法進行分析,研究糾正錯誤的方法,從中吸取有益的教訓,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解題能力.
例1 證明;斜線上任意一點在平面上的射影,一定在斜線的射影上.
錯解 如圖, 對于平面,直線AB是垂線,垂足B是點A的射影;直線AC是斜線,C是斜足,直線BC是斜線AC的射影.
在AC上任取一點P,過P作PO⊥交BC于O,
∴點P在平面上的射影在BC上.
點擊 這樣的證明似乎有點道理,事實上這些點也是在這條斜線在該平面的射影上,但仔細分析,這些點在這條斜線在該平面的射影上的理論根據(jù)不足,過點P作PO⊥交BC于O,恰恰是本題要證明的.是一種易犯的邏輯錯誤,許多同學在解題中往往錯而不覺,對此應引起警覺.
正解 AC是平面的斜線,點C是斜足,AB⊥,點B是垂足.
則BC是AC在平面上的射影.
在AC上任取一點P,過點P作PO⊥,垂足為O.
∴AB⊥, ∴PO ∥AB,
∵點P在A、B、C三點確定的平面上,因此,PO平面ABC,
∴ O∈BC.
例2 已知、是兩個不重合的平面,
①若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則平面∥平面;
②若平面內(nèi)不共線的三個點到平面的距離相等,則平面∥平面;
③a、b是平面內(nèi)的兩條直線,且a∥,b∥,則平面∥平面;
以上正確命題的個數(shù)為( ).
(A)O個 (B)1個 (C)2個 (D)3個
錯解 三個命題都正確,選(D).
點擊 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是對問題不能全面的分析,缺乏把握空間元素位置關系的能力,不是用特殊代替一般,就是用一般統(tǒng)蓋“特殊”.如判斷①、②是真命題,只是考慮了圖1與圖2的情況,而忽略了圖3與圖4的情況.
(1) (2) (3) (4)
而判斷③是真命題,則是對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個平面內(nèi)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于另一個平面,那么這兩個平面平行”沒有真正理解,用任意兩條直線代替了定理中的特指條件“兩條相交直線”.
正解 因為三個命題都不正確,所以選(A).
例3 如圖 E1、E2、F1、F2、G1、G2、H1、H2分別是空間四邊形ABCD的邊AB、BC、CD、DA上的三等分點,求證:E1H1,與F
錯證1 (直接法)
①連BD,由題設=,=,
∴ E1H1與BD不平行,設其交點為P,
則P∈BD.
∵ ==, 則 F
②又E1P平面BCD,且E1∈E1P,
∴ E1平面BCD.
故平面BCD內(nèi)一點P與平面BCD外一點E1的連線E1P(即E1H1)與平面BCD內(nèi)不過P點的直線F
錯證2 (反證法)
設E1H1與F
①設E1H1
∩F
∵E1H
平面ABD,F(xiàn)
則E1H1與F
則F
∴ E1H1與F
②設E1H1∥F
∵ F
E1H1∥BD,這與E1H1 BD=P(∵在△ABD中,=,=,∴E1H1與BD不平行,必相交于一點P)矛盾,
∴ E1H1與F
綜合(1)、(2)知E1H1與F
點擊 采用證法1時,有些同學往往忽略強調(diào)點P在平面CBD上但不在直線F
在采用證法2時,易犯的錯誤也是不全面,只排除了E1H1與F
例4 在正方體ABCD―A1B
錯解 連結(jié)A
則A1E=D1E=a.又 A1D1=a,
在△A1ED1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A1ED1=
===
∴∠A1ED1=arccos,即BD1與平面A1B1CD所成角為arccos.
點擊 以上證法的錯誤在于,∠A1ED1不是直線BD1與平面A1B1CD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條斜線與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銳角,叫做這條直線與這個平面所成的角,本題中D
正解 ∵A1B1⊥平面A1ADD1, 又A1B1平面A1B1CD
∴平面A1ADD1⊥平面A1B1CD.
連結(jié)AD1交A1D于O,則D1O⊥A1D,
∴D1O⊥平面A1B1CD.
連A
∴∠D1EO為BD1與平面A1B1CD所成的角.
設正方體的邊長為a, 則D1O=a, OE=AB=a,
在RtD1OE中, tan∠D1EO==,
∴ ∠D1E0=aretan,即BD1與平面A1B1CD所成的角為arctan.
例5 已知,AB是半徑為R的⊙O的直徑,
錯解 在平面AOC內(nèi),過點P作PD⊥OC于D, ∵ 平面AOC⊥平面BOC,則PD⊥平面BOC,連結(jié)DQ,
∴DQ 平面BOC,∠PDQ是直二面角A―O―CB的平面角,
∴∠PDQ=900.
∵∠AOP=300, ∴∠POD=600.
在Rt△POD中, PD=Rsin600=R,
在Rt△DOQ中, DQ=Rsin450=R,
∴在Rt△PDQ中,PQ===,
即P、Q兩點間的距離是.
點擊 此證法的錯誤在于對二面角的平面角理解有誤.判定一個角是否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頂點在棱上;②角的兩邊分別在兩個半平面內(nèi);③這兩條射線都必須垂直于棱.誤解中忽視了條件③中的“都”字,事實上,DQ與OC不垂直,這再次提醒我們必須搞清空間每個元素的確切含義,概念一定要清楚,解題過程中要嚴格按定義要求落實,不能隨心所欲.
正解 同錯解,得PD=R.
又0D=R.在△0DQ中,由余弦定理得
DQ2=0D2+0Q2一20D?OQcos450
==R2
在Rt△PDQ中,由勾股定理,得PQ=
==.
故P、Q兩點之間的距離為.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