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下列關于彈力說法正確的是( 。
A.只要兩個物體接觸就會產(chǎn)生彈力
B.只要物體發(fā)生形變就會產(chǎn)生彈
C.彈力的方向一定與施力物體發(fā)生形變的方向相反
D.書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書發(fā)生了微小形變而產(chǎn)生的

分析 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是接觸、擠壓、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可知有摩擦力必有彈力,有彈力不一定有摩擦力,彈力是由于施力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的力.

解答 解:A、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中,必須接觸擠壓,所以有摩擦力必有彈力.故A錯誤.
B、只有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才會產(chǎn)生彈力;故B錯誤;
C、彈力的方向一定與施力物體發(fā)生形變的方向相反,因此要恢復原狀,從而產(chǎn)生彈力;故C正確;
D、放在桌面上的物體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的,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考查了學生對彈力的理解,注意彈力的方向與施力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同時理解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1所示,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鐵架臺上,用重物帶動紙帶從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裝置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①已準備的器材有打點計時器(帶導線)、紙帶、復寫紙、帶鐵夾的鐵架臺和帶夾子的重物,此外還需要的器材是D(填字母代號).
A.直流電源、天平及砝碼    B.直流電源、毫米刻度尺
C.交流電源、天平及砝碼    D.交流電源、毫米刻度尺
②實驗中需要測量物體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到某點時的瞬時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同學對實驗得到的紙帶,設計了以下四種測量方案,這些方案中合理的是:D.
A.用刻度尺測出物體下落的高度h,由打點間隔數(shù)算出下落時間t,通過v=gt計算出瞬時速度v
B.用刻度尺測出物體下落的高度h,并通過$v=\sqrt{2gh}$計算出瞬時速度v
C.根據(jù)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時,紙帶上某點的瞬時速度等于這點前后相鄰兩點間的平均速度,測算出瞬時速度v,并通過$h=\frac{v^2}{2g}$計算得出高度h

D.用刻度尺測出物體下落的高度h,根據(jù)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時,紙帶上某點的瞬時速度等于這點前后相鄰兩點間的平均速度,測算出瞬時速度v
③安裝好實驗裝置,正確進行實驗操作,從打出的紙帶中選出符合要求的紙帶,如圖2所示.圖中O點為打點起始點,且速度為零.選取紙帶上打出的連續(xù)點A、B、C、…作為計數(shù)點,測出其中E、F、G點距起始點O的距離分別為h1、h2、h3,已知重錘質(zhì)量為m,當?shù)刂亓铀俣葹間,計時器打點周期為T.為了驗證此實驗過程中機械能是否守恒,需要計算出從O點到F點的過程中,重錘重力勢能的減少量△Ep=mgh2,動能的增加量△Ek=$\frac{{m{{({h_3}-{h_1})}^2}}}{{8{T^2}}}$(用題中所給字母表示).
④實驗結(jié)果往往是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略大于動能的增加量,關于這個誤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D
A.該誤差屬于偶然誤差
B.該誤差屬于系統(tǒng)誤差
C.可以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該誤差
D.可以通過減小空氣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響來減小該誤差
⑤某同學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重錘增加的動能略小于重錘減少的重力勢能,于是深入研究阻力對本實驗的影響.若重錘所受阻力為f,重錘質(zhì)量為m,重力加速度為g.他測出各計數(shù)點到起始點的距離h,并計算出各計數(shù)點的速度v,用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可繪制出圖線v2-h,如圖3所示.圖象是一條直線,此直線斜率k=$\frac{2(mg-f)}{m}$(用題中字母表示).
已知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9.8m/s2,由圖線求得重錘下落時受到阻力與重錘所受重力的百分比為$\frac{f}{mg}$=2.0%(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一輛汽車在十字路口等候綠燈,當綠燈亮時汽車從靜止開始以5m/s2的加速度開始行駛,恰在這時一輛自行車以10m/s的速度勻速駛來,從后邊超過汽車,求:
(1)汽車在追上自行車之前兩車間的最大距離是多少?
(2)追上自行車時汽車的速度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3Kg的小車A上用細繩懸掛一質(zhì)量為5Kg的小球C,并以5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軌道上勻速運動,后來與質(zhì)量為2Kg的原來靜止的小車B碰撞后粘在一起,問:碰撞后小球C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取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在利用雙縫干涉測定光波波長的實驗中,首先調(diào)節(jié)光源、濾光片、單縫和雙縫的中心均位于遮光筒的中心軸線上,若經(jīng)粗調(diào)后透過測量頭上的目鏡觀察,看不到明暗相間的條紋,只看到一片亮區(qū),造成這種情況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單縫與雙縫不平行.若調(diào)至屏上出現(xiàn)了干涉圖樣后,用測量頭去測量,轉(zhuǎn)動手輪,移動分劃板,第一次分劃板中心刻度線對齊A條紋中心時如圖(1)所示,游標卡尺的示數(shù)如圖(3)所示:第二次分劃板中心刻度線對齊B條紋中心時如圖(2)所示,游標卡尺的示數(shù)如圖(4)所示.已知雙縫的間距d=0.50mm,從雙縫到屏的距離L=1.00m,則圖(3)中游標卡尺的示數(shù)是11.4mm,圖(4)中游標卡尺的示數(shù)是16.4mm,實驗時測量多條干涉條紋寬度的目的是減小測量誤差,提高實驗精度,所測光波的波長為6.3×10-7m(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如圖所示,光滑軌道LMNPQMK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軌道平面在豎直面內(nèi),MNPQM是半徑為R的圓形軌道,軌道LM與圓形軌道MNPQM在M點相切,軌道MK與圓形軌道MNPQM在M點相切,b點、P點在同一水平面上,K點位置比P點低,b點離地高度為2R,a點離地高度為2.5R.若將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從左側(cè)軌道上不同位置由靜止釋放,關于小球的運動情況,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若將小球從LM軌道上a點由靜止釋放,小球一定能沿軌道運動到K點
B.若將小球從LM軌道上b點由靜止釋放,小球一定能沿軌道運動到K點
C.若將小球從LM軌道上a、b點之間任一位置由靜止釋放,小球一定能沿軌道運動到K點
D.若將小球從LM軌道上a點以上任一位置由靜止釋放,小球沿軌道運動到K點后做斜上拋運動,小球做斜上拋運動時距離地面的最大高度一定小于由靜止釋放時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在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關系”的實驗時,采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讓重物通過輕繩拖動小車在長木板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其中小車質(zhì)量用M表示,重物質(zhì)量用m表示,加速度用a表示.
(1)實驗時需要將長木板的一端墊起適當?shù)母叨,這樣做是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響,使小車所受合外力F等于繩對小車的拉力.
(2)實驗中由于繩對小車的拉力小于(選填“大于”、“等于”、“小于”)重物所受的重力,會給實驗帶來系統(tǒng)誤差.為減小此誤差,實驗中要對小車質(zhì)量M和重物質(zhì)量m進行選取,以下四組數(shù)據(jù)中最合理的一組是④.(填寫相應序號)
①M=200g,m=40g、60g、80g、100g、120g、140g
②M=200g,m=30g、35g、40g、45g、50g、55g
③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④M=400g,m=10g、15g、20g、25g、30g、35g
(3)實驗中某同學先保持重物質(zhì)量m不變,改變小車質(zhì)量M,測出了相應的加速度a.為便于得到a與M的關系,他采用圖象法處理數(shù)據(jù),你建議他做a與$\frac{1}{M}$的圖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所示,要使L1回路中有感應電流,問下列幾種情況下是什么原因?qū)е碌模?br />(1)接通開關S的瞬間;
(2)接通開關S后,將滑片P向左滑動;
(3)接通開關S后,將軟鐵芯插入L2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某粒子的質(zhì)量為m,帶電量為q,它僅在靜電力的作用下在電場中從A點運動到B點,速度由vA變?yōu)関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粒子的動能一定增加
B.該粒子的動能可能始終不變
C.該粒子的電勢能一定增加
D.只有是勻強電場才可以求出A、B兩點間的電勢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