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上海模擬)某同學利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測量當?shù)氐闹亓铀俣龋畬嶒灢襟E如下:
A.按裝置圖安裝好實驗裝置;
B.用三角尺測量小球的直徑 d;
C.用米尺測量懸線的長度 l;
D.讓小球在豎直平面內小角度擺動.當小球經(jīng)過最低點時開始計時,并計數(shù)為0,此后小球每經(jīng)過最低點一次,依次計數(shù)1、2、3….當數(shù)到20時,停止計時,測得時間為 t;
E.多次改變懸線長度,對應每個懸線長度,都重復實驗步驟C、D;
F.計算出每個懸線長度對應的 t
2;
G.以 t
2 為縱坐標、l 為橫坐標,作出 t
2-l 圖象.
(1)該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利用計算機作出 t
2-l圖象如圖2所示.根據(jù)圖象擬合得到方程為:t
2=404.0l+3.5(s
2).由此可以得出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
9.76
9.76
m/s
2.(取π
2=9.86,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2)圖象沒有過坐標原點的原因可能是
D
D
(A) 不應在小球經(jīng)過最低點時開始計時,應該在小球運動到最高點開始計時
(B) 開始計時后,不應記錄小球經(jīng)過最低點的次數(shù),而應記錄小球全振動的次數(shù)
(C) 不應作 t
2-l 圖象,而應作 t-l 圖象
(D) 不應作 t
2-l 圖象,而應作 t
2-(l+
d)圖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