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如圖所示,水平放置的金屬導軌MN和PQ上放置AB和CD兩根細銅棒,在導軌之間存在磁場,當CD棒向右運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D中有感應電流產(chǎn)生,方向由C向DB.CD中有感應電流產(chǎn)生,方向由D向C
C.CD中沒有感應電流產(chǎn)生D.以上說法都不對

分析 CD棒向右運動時切割磁感線,回路中產(chǎn)生感應電流,由右手定則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解答 解:CD棒向右運動時切割磁感線,有感應電流產(chǎn)生,由右手定則判斷可知,CD中電流方向由D向C.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要掌握產(chǎn)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和右手定則,知道回路中磁通量變化量將有感應電流產(chǎn)生.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虛線所示為靜電場中的等勢面1、2、3、4,相鄰的等勢面之間的電勢差相等,其中等勢面3的電勢為0.一帶正電的點電荷只在靜電力的作用下運動,經(jīng)過a、b點時的動能分別為26eV和5eV,則( 。
A.該電場為勻強電場B.a點的場強大于b點的場強
C.a點的電勢大于b點的電勢D.點電荷在b點的電勢能為7e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洋人街有種驚險刺激的游樂方式叫做“青蛙跳”:豎直軌道固定在地而上,座椅安放在豎直軌道上,人和座椅能在軌道上上下滑動.某次下降過程可簡化如下:人和座椅從軌道頂端開始做自由落體運動,下降到某一高度時開始做加速度大小a=5m/s2的勻減速運動,到達地面處時速度剛好減小到零,下降過程時間t=6s.將座椅和人視為質(zhì)點,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計空氣阻力.求:
(1)人和座椅在這次下降過程中的最大速度v
(2)軌道頂點離地面的高度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所示的電路,將兩個相同的電流表G分別改裝成A1(0-3A)和A2(0-6A)的電流表,把兩個電流表并聯(lián)接入電路中測量電流強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足(  )
A.A1的指針半偏時,A2的指針也半偏
B.A1的指針還沒半偏時,A2的指針己經(jīng)半偏
C.A1的讀數(shù)為2A時,A2的讀數(shù)為0.6A
D.Al的讀數(shù)為2A時,干路的電流I為2.4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一只小燈泡,標有“3V、0.6W”字樣.現(xiàn)用下面給出的器材測量該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的電阻R1.(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為10Ω;電源電動勢為12V,內(nèi)阻約為1Ω;電流表內(nèi)阻約為1Ω,電壓表的內(nèi)阻約為10kΩ).
(1)在設(shè)計電路的過程中,為了盡量減小實驗誤差,電流表應采用外接(選填“內(nèi)接”或“外接”)法.滑動變阻器的連接方式應采用分壓(選填“分壓式”或“限流式”)
(2)將你所設(shè)計的實驗電路圖(盡量減小實驗誤差)畫在虛線框中.
(3)若小燈泡發(fā)光暗時的電阻為R2,你根據(jù)所學的知識可判斷出R1與R2的大小關(guān)系為:R1大于R2(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有一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的大小為1.2T,方向由南向北,如有一質(zhì)子沿豎直向下的方向進入磁場,磁場作用在質(zhì)子上的力為9.6×10-14N,則質(zhì)子射入時的速度為5×105m/s將在磁場中向東偏轉(zhuǎn).(一個質(zhì)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當電子速度達到$\frac{\sqrt{3}}{2}$倍光速時,電子質(zhì)量達到靜止質(zhì)量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一個質(zhì)點做豎直上拋運動,它在上升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20m/s,則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g=10m/s2)( 。
A.80mB.60mC.40mD.2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所示為某種放射性元素的衰變規(guī)律(縱坐標$\frac{n}{{n}_{0}}$表示任意時刻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數(shù)與t=0時的原子數(shù)之比),則該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180天(一個月按30天計算).在從某古跡中發(fā)掘出來的木材中,所含${\;}_{6}^{14}$C的比例是正在生長的植物中的80%,放射性${\;}_{6}^{14}$C的半衰期是5700年,根據(jù)圖象可以推算,該古跡距今約1900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