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7. 傾角為θ的斜面上只有AB段粗糙,動摩擦因數為μ=2tanθ,其余部分光滑.AB段長為2L,有N個相同的小木塊(單獨考慮每個小木塊時,視為質點)沿斜面靠在一起,但不粘接,總長為L,每一個小木塊的質量均為m,將它們由靜止釋放,釋放時下端距A為2L,B到斜面底端足夠長.求:
(1)從第1個木塊到第N個木塊通過A點的過程中,第幾個木塊通過A點的速度最大,最大速度為多少.
(2)木塊在斜面上滑動的過程中,第k-1個木塊和第k+1個木塊對第k個木塊做的總功.
(3)第k個木塊通過B點的速度.(題中1<k<N)

分析 (1)令有n個木塊過A點速度最大vm,則μnmgcosθ=Nmgsinθ,求出n與N的關系,根據動能定理即可求解最大速度;
(2)全部木塊剛過A點時速度為v,根據動能定理即可求得v,而木塊在斜面上滑動時,只有在通過A點的過程中才可能有相互作用力,設所求功為W.對從開始到所有木塊剛通過A點的過程,運用動能定理即可求得W;
(3)從所有木塊剛過A點到第k個木塊剛到B點,對第k個木塊運用動能定理即可求解.

解答 解:木塊過A點的位移為x時,摩擦力為:f=μ$\frac{N}{L}$mgcosθ,
摩擦力正比于位移,可由平均力求摩擦力做功.
(1)令有n個木塊過A點速度最大vm,則有:μnmgcosθ=Nmgsinθ
解得:n=$\frac{N}{2}$,即一半木塊過A點速度最大,由動能定理得:
$\frac{1}{2}$Nmv2=Nmg•$\frac{5}{2}$Lsinθ$\frac{1}{2}$•$\frac{1}{2}$μNmgcosθ•$\frac{L}{2}$,
解得:vm=$\sqrt{4.5Lgsinθ}$;
(2)全部木塊剛過A點時速度為v,則有;
Nmgsinθ•L-$\frac{1}{2}$μNmggcosθ•L=$\frac{1}{2}$Nmv2-0,
解得:v=$\sqrt{4Lgsinθ}$,
而木塊在斜面上滑動時,只有在通過A點的過程中才可能有相互作用力,
設所求功為W.對從開始到所有木塊剛通過A點的過程,對第k個木塊有:
mg•3Lsinθ-μmgcosθ(N-K)$\frac{L}{N}$+W=mv2-0,
解得:W=$\frac{N-2K}{N}$mgLsinθ;     
(3)從所有木塊剛過A點到第k個木塊剛到B點,對第k個木塊,
由動能定理得:$\frac{1}{2}$mvB2-$\frac{1}{2}$mv2=(mgsinθ-μmgcosθ)(k$\frac{L}{N}$+L),
解得:vB=$\sqrt{\frac{2(N-K)Lsinθ}{N}}$;
答:(1)從第1個木塊到第N個木塊通過A點的過程中,第$\frac{N}{2}$個木塊通過A點的速度最大,最大速度為:$\sqrt{4.5Lgsinθ}$.
(2)木塊在斜面上滑動的過程中,第k-1個木塊和第k+1個木塊對第k個木塊做的總功為$\frac{N-2K}{N}$mgLsinθ.
(3)第k個木塊通過B點的速度為$\sqrt{\frac{2(N-K)Lsinθ}{N}}$.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動能定理的直接應用,要求同學們能選取合適的過程運用動能定理求解,難度適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甲所示為用拉力傳感器和速度傳感器“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的關系”實驗裝置.用拉力傳感器記錄小車受到的拉力大小,在長木板上的A、B兩點各安裝一個速度傳感器,分別記錄小車到達A、B時的速率,A、B相距L=48.0cm.

(1)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①將拉力傳感器固定在小車上;
②平衡摩擦力,讓小車在沒有拉力作用時能做勻速直線運動;
③把細線的一端固定在拉力傳感器上,另一端通過定滑輪與鉤碼相連;
④接通電源后自C點釋放小車,小車在細線拉動下運動,記錄細線拉力F的大小及小車分別到達A、B時的速率vA、vB
⑤改變所掛鉤碼的數量,重復④的操作.
(2)表中記錄了實驗測得的幾組數據,vB2-vA2是兩個速度傳感器記錄速率的平方差,則加速度的表達式a=$\frac{{{v}_{B}^{2}-v}_{A}^{2}}{2L}$(用題中已知的符號表示),請將表中第3次的實驗數據填寫完整(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次數F(N)vB2-vA2(m2/s2a(m/s2
10.600.770.80
21.041.611.68
31.422.34
42.624.654.84
53.005.495.72
(3)由實驗數據,得出a-F關系圖線和理論圖線如圖乙,對比兩圖線,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一輛汽車,以初速度v0=10m/s,加速度a=1m/s2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求:
(1)汽車10s末的瞬時速度大小
(2)汽車10s內的位移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嫦娥二號”進入環(huán)月軌道后,分別在距月球表面最遠100km,最近15km高度的軌道上做圓周運動,此高度遠小于月球的半徑,設“嫦娥二號”繞月與月繞地的轉動方向同向.已知地球的質量為月球質量的k倍,月球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半徑為月球的半徑的n倍,月球繞地球運行的周期為T.若某時刻“嫦娥二號”距地球最遠,經△t時間“嫦娥二號”距地球最近,則△t不可能為( 。
A.$\frac{T}{2(1-\sqrt{\frac{k}{{n}^{3}}})}$B.$\frac{T}{2(\sqrt{\frac{{n}^{3}}{k}}-1)}$C.$\frac{T}{2(\sqrt{\frac{k}{{n}^{3}}}-1)}$D.$\frac{T}{2(1-\sqrt{\frac{{n}^{3}}{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在傾角為θ長斜面上,有一個帶有風帆的滑塊從靜止開始沿斜面下滑,滑塊質量為m,它與斜面間的滑動摩擦因數為μ,風帆受到的空氣阻力與滑塊下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即f=kv.求:
(1)寫出滑塊下滑過程中加速度的表達式,并分析說明滑塊下滑的運動性質?
(2)(滑塊下滑過程中,能達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質量為mB=6kg的木板B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物塊A質量為mA=1kg,停在B的左端.質量為m=1kg的小球用長為l=0.8m的輕繩懸掛在固定點O上,將輕繩拉直至水平位置后,由靜止釋放小球,小球在最低點與A發(fā)生碰撞,碰撞時間極短,且無機械能損失.物塊與小球可視為質點,不計空氣阻力.已知A、B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A離開B時的速度是B的2倍,g取10m/s2.求木板的長度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農民工是活躍在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中最積極、最能干、最可敬的新生力量.在建筑工地上,他們設計了一種簡易的滑軌,將一些建筑材料由高處送到低處,如圖所示,兩根圓柱形木桿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豎直墻壁上,把一摞瓦放在兩木桿構成的滑軌上,瓦將沿滑軌滑到低處.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瓦滑到底端時速度較大,有可能摔碎,為了防止瓦被損壞,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減少每次運送瓦的塊數
B.減少兩桿之間的距離
C.用比原來較長的兩根圓柱形木桿替代原來的木桿
D.用比原來較短的兩根圓柱形木桿替代原來的木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一艘宇宙飛船飛近某一新發(fā)現的行星,并進入靠近該行星表面的圓形軌道繞行數圈后,著陸在該行星上.飛船上備有以下實驗器材:①精確秒表一只;②已知質量為m的物體一個;③彈簧秤一個.若宇航員在繞行時及著陸后各作了一次測量,依據測量數據,可求出該星球的半徑R及星球的質量M(已知萬有引力常量為G,忽略行星的自轉).
(1)宇航員兩次測量的物理量分別應是飛船在靠近行星的軌道上運行的周期T、著陸后質量為m的物體的重力F
(2)用所測數據求出該星球的半徑R表達式$R=\frac{F{T}^{2}}{4{π}^{2}m}$;質量M的表達式$M=\frac{{F}^{3}{T}^{4}}{15{π}^{4}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A、B兩個點電荷在真空中所產生電場的電場線(方向未標出)如圖所示.圖中C點為兩點電荷連線的中點,MN為兩點電荷連線的中垂線,D為中垂線上的一點,電場線的分布關于MN左右對稱.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這兩個點電荷一定是等量異種電荷B.C點的電勢一定小于D點的電勢
C.C點的電勢一定大于D點的電勢D.C點的電場強度比D點的電場強度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