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為一彈簧振子做簡諧運動的振動圖線,在t1、t2時刻這個質(zhì)點的

A.加速度相同

B.位移相同

C.速度相同

D.機械能相同

【答案】D

【解析】

AB.從振子的位移時間圖象可以看出,振子在t1時刻與t2時刻的位移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所以位移不同。振子受到的回復力:F=-kx,加速度:,在t1時刻與t2時刻振子的位移不同,則回復力不同,加速度也不同。故AB錯誤;
CD.從振子的位移時間圖象可以看出,在t1時刻振子沿x軸負向振動, t2時刻振子向x軸正方向運動,即振子運動的速度方向不相同,但是速度大小相同;振子的位移的大小相等,彈簧的彈性勢能相等,振子速度的大小相等,則動能相等,所以在t1時刻與t2時刻振子具有相同的機械能。故C錯誤,D正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電場的一部分電場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這個電場可能是負點電荷的電場

B.點電荷qA點受到的電場力比在C點受到的電場力大

C.點電荷qC點的加速度比在A點的加速度大(只受電場力)

D.點電荷qA點的速度比在C點的速度大(只受電場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磁流體發(fā)電機的示意圖,兩平行金屬板P、Q之間有一個很強的磁場。一束等離子體(即高溫下電離的氣體,含有大量正、負帶電粒子)沿垂直于磁場的方向噴入磁場。把PQ與電阻R相連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Q板的電勢高于P板的電勢

B.R中有由ba方向的電流

C.若只改變磁場強弱,R中電流保持不變

D.若只增大粒子入射速度,R中電流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個內(nèi)阻不可忽略的電源,R1為定值電阻,L1L2是小燈泡,R為滑動變阻器,P為滑片。若將滑片向下滑動,則在滑動過程中,燈泡L2的亮度及R1消耗的電功率分別(

A. 變亮,一直減小B. 變亮,先增大后減小

C. 變暗,無法確定D. 變暗,一直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真空中一對平行金屬板水平正對放置,板長為L,極板面積為S,兩板間距離為d

(1)圖中裝置可視為平行板電容器,充電后與電源斷開,板間存在勻強電場。已知電容器所帶電荷量為Q。請你證明:兩板間的電場強度E只與QS有關,與d無關;

(2)若保持圖中兩金屬板間的電勢差為U,現(xiàn)有一帶電粒子從上極板邊緣以某一初速度垂直于電場方向射入兩極板之間,到達下極板時恰好落在極板中心。已知帶電粒子的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板間電場可視為勻強電場,忽略重力和空氣阻力的影響。求:帶電粒子在極板間運動的加速度a和初速度v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用大小為100 N的握力握住一個重力為40 N的瓶子.瓶子豎直,始終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手掌與瓶子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則(

A. 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50 N

B. 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40 N

C. 當握力進一步增大時,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將成正比增大

D. 當握力持續(xù)減小時,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將持續(xù)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AB、C三塊粗糙物塊疊放在一起并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現(xiàn)給B施加一個向右的F1 N的作用,三個物塊仍然保持靜止.則關于各接觸面間的摩擦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A、B之間的摩擦力為1 N

B. B、C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1 N

C. BC之間的摩擦力為0 N

D. C對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為2 N,方向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將一彈性繩對折,相當于將此彈性繩剪成相同長度的兩段繩,每段繩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其伸長量為原來的一半,F(xiàn)有一根原長20cm的彈性細繩,其外力F與伸長量x的關系如圖所示,將此細繩對折,其兩端點固定于天花板同一位置,并在對折點處豎直懸系一物體,然后再緩慢放手,平衡后發(fā)現(xiàn)物體下降了2cm,則該物體所受重力約為( 。

A.0.8NB.1.6NC.3.2ND.6.4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下圖所示,氫氣球受水平風力作用而使拉住它的細繩與地面的夾角為θ,在細繩被剪斷的瞬間,氣球所受外力的合力為(氫氣球的重力忽略不計)(  )

A.與原來繩子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沿風力方向,大小等于風力

C.沿豎直方向向上,大小等于氣球所受的浮力

D.與原來繩子的拉力方向相反,大小等于風力與浮力的合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