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由B、C之間的距離得出振幅;
(2)在t=0時刻,振子從OB間的P點以速度v向B點運動,經(jīng)過0.2s它的速度大小第一次與v相同,方向相反,再經(jīng)過0.5s它的速度大小第二次與v相同,方向與原來相反,質(zhì)點P運動到關(guān)于平衡位置對稱的位置,求出周期.
(3)由B、C之間的距離得出振幅,結(jié)合振子開始計時的位置,求出振子在4s內(nèi)通過的路程;結(jié)合振子開始計時的位置然后求出4.1s末的位移大。
解答 解:(1)彈簧振子以O(shè)點為平衡位置,在B、C兩點間做簡諧運動,所以振幅是BC之間距離而$\frac{1}{2}$,所以A=$\frac{25cm}{2}=12.5cm$
(2)由簡諧運動的對稱性可知P到B的時間與B返回P的時間是相等的,所以:${t}_{BP}=\frac{0.2}{2}=0.1$s;
同時由簡諧振動的對稱性可知:${t}_{po}=\frac{0.3}{2}=0.15$s
又由于:${t}_{PO}+{t}_{BP}=\frac{T}{4}$
聯(lián)立得:T=1s
所以:f=$\frac{1}{T}=1$Hz
(3)4s內(nèi)路程:s=4×4A=4×4×12.5=200cm
由(2)的分析可知,從t=0時刻,經(jīng)過0.1s時間振子到達(dá)B點;所以在4.1s時刻質(zhì)點又一次到達(dá)B點,所以質(zhì)點的位移是12.5cm.
答:(1)彈簧振子的振幅A是12.5cm;
(2)彈簧振子振動周期T是1s,頻率f是1Hz;
(3)振子在4s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200cm;4.1s末的位移大小是12.5cm.
點評 本題在于關(guān)鍵分析質(zhì)點P的振動情況,確定P點的運動方向和周期.寫振動方程時要抓住三要素:振幅、角頻率和初相位.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電壓表的讀數(shù)為$\frac{U}{n}$ | |
B. | 原線圈中的電流為$\frac{U}{nR}$ | |
C. | 從中性面開始計時,原線圈輸入電壓瞬時值的表達(dá)式為u=$\sqrt{2}$nUsinωt | |
D. | 發(fā)電機(jī)的線圈中產(chǎn)生的電動勢有效值為$\frac{{{n^2}R+r}}{{\sqrt{2}nR}}U$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I}_{2}}{{I}_{1}}$ | B. | $\sqrt{\frac{{I}_{1}}{{I}_{2}}}$ | C. | $\sqrt{\frac{{I}_{2}}{{I}_{1}}}$ | D. | $\frac{{{I}_{1}}^{2}}{{{I}_{2}}^{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經(jīng)過P桿的速度是8m/s | B. | 經(jīng)過P桿的速度是10m/s | ||
C. | 汽車經(jīng)過P、Q電線桿的時間是5s | D. | 汽車經(jīng)過P、Q電線桿的時間是10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甲分子固定不動,乙分子從很遠(yuǎn)處向甲靠近到不能再靠近的過程中,分子間的分子勢能是先減小后增大 | |
B. | 一定量的理想氣體在體積不變的條件下,吸收熱量,內(nèi)能一定增大,壓強必增大 | |
C. | 已知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為NA,水的摩爾質(zhì)量為M,標(biāo)準(zhǔn)狀況下水蒸氣的密度為(均為國際單位制單位),則1個水分子的體積是$\frac{M}{ρ{N}_{A}}$ | |
D. | 自然界進(jìn)行的涉及熱現(xiàn)象的宏觀過程都具有方向性,是不可逆的 | |
E. | 飽和汽壓與分子密度有關(guān),與溫度無關(guā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電壓表記錄的電壓為0.5 mV | B. | 電壓表記錄的電壓為0.9 mV | ||
C. | 河南岸的電勢較高 | D. | 河北岸的電勢較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