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0%
3.對于兩個分運動的合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的兩個分運動是直線運動,則它們的合運動不一定是直線運動
B.合運動與分運動互不影響
C.合運動運動了3s,則分運動也運動了3s
D.合運動的速度的大小一定大于分運動速度的大小

分析 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合速度可能比分速度大,可能比分速度小,可能與分速度相等;兩分運動是直線運動,合運動不一定是直線運動,合運動與分運動具有等時性.

解答 解:A、分運動是直線運動,合運動不一定是直線運動,比如:平拋運動.故A正確.
B、合運動與分運動互不影響.故B正確.
C、分運動與合運動具有等時性.故C正確.
D、根據(jù)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可得,合運動的速度大小可能大于分速度,也可能等于分速度,也可能小于分速度.故D錯誤.
故選:ABC.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合速度可能比分速度大,可能比分速度小,可能與分速度相等.以及知道合運動與分運動具有等時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所示,水平細桿上套一環(huán)A,環(huán)A與球B間用一輕繩相連,質量分別為mA、mB,由于球B受到水平風力作用,環(huán)A與球B一起向右勻速運動.已知細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風力緩慢增大時,桿對A的作用力增大
B.球B受到的風力F為mBgsinθ
C.桿對環(huán)A的支持力隨著風力的增加而增加
D.環(huán)A與水平細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frac{{{m_B}tanθ}}{{{m_A}+{m_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關于重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重力的方向不一定豎直向下
B.重力是由于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
C.所有物體的重心都在物體上
D.同一個物體在赤道和北極所受重力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接連發(fā)生的馬航MH370和臺灣復興航空客機的墜毀,使人們更加關注飛機的安全問題.假設飛機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jīng)時間t0=30s,在速度達到v0=72m/s時,駕駛員對發(fā)動機的運行狀態(tài)進行判斷;在速度達到v1=78m/s時,必須做出判斷,可以中斷起飛或繼續(xù)起飛;若速度超過v2=84m/s時,就必須起飛,否則會滑出跑道.已知從開始到離開地面的過程中,飛機的加速度保持不變.
(1)求正常情況下駕駛員從判斷發(fā)動機運行狀態(tài)到?jīng)Q定中止起飛的最長時間.
(2)若在速度達到v2時,由于意外必須停止起飛,飛機立即以大小為4.2m/s2 的加速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要讓飛機安全停下來,求跑道的最短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水平拋出的小球,以剛拋出時為計時起點與位移起點,在t秒末時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α1,在t+t0秒末時位移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α2,重力加速度為g,忽略空氣阻力,則小球初速度的大小可表示為( �。�
A.\frac{{g(t+{t_0})}}{{2(tan{α_2}-tan{α_1})}}B.\frac{{g{t_0}}}{{tan{α_2}-tan{α_1}}}
C.\frac{{g{t_0}}}{{2(tan{α_2}-tan{α_1})}}D.\frac{{g{t_0}}}{{2tan{α_2}-tan{α_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太陽輻射的能量來自太陽內部聚變時釋放的核能,不斷的核聚變,使太陽的質量會不斷減小
B.原子核發(fā)生α衰變后,新核與原來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數(shù)減少了4
C.若使放射性物質的溫度升高,壓強增大,其半衰期可能變小
D.已知氫原子的基態(tài)能量為E1=-13.6 eV,一個處于基態(tài)的氫原子吸收了一個14 eV的光子后會被電離
E.已知氫原子光譜在可見光部分只有四條譜線,它們分別是從 n 為 3、4、5、6 的能級直接向n=2能級躍遷時產生的,其中有兩條紫色、一條紅色、一條藍色.則氫原子從n=6能級直接向n=2能級躍遷時,產生的是紫色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所示為某同學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裝置,該裝置為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有一張白紙,一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白紙上的O點,另一端A拴兩個細繩套.
(1)對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D(填字母代號)
A.兩細繩套必須等長
B.若將細繩也換成橡皮筋,對實驗結果無影響
C.記錄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時應用鉛筆沿細繩畫直線
D.實驗中,用兩只彈簧測力計拉橡皮筋時,兩彈簧測力計之間的夾角不能太大
(2)在用彈簧測力計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時,使其中一彈簧測力計拉力Fl的大小不變,逐漸增加F1與合力之間的夾角,且保證兩彈簧測力計之間的夾角小于90°.此過程中橡皮筋結點位置不變.對另一個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2的大小和方向與原來相比,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B(填字母代號)
A.F2一直變大.與合力方向的夾角一直增大
B.F2一直變大,與合力方向的夾角先變大后變小
C.F2一直變小,與合力方向的夾角一直減小
D.F2先減小后增大,與合力方向的夾角先減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一個電荷量q=2×10-6C的正電荷以6×10-4J的初動能從A點進入某電場,電荷只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從A點運動到B點,電場力做的功WAB=-4×10-4J,該電荷從B點運動到C點電場力做功WBC=8×10-4J,求:
(1)AB、BC、AC之間的電勢差各為多少?
(2)電荷在C點的動能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某同學設計了一個如圖所示的裝置測定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其中A為滑塊,B和C是質量可調的砝碼,不計繩和滑輪的質量及它們之間的摩擦,裝置水平放置.實驗中該同學在砝碼總質量(m+m′=m0)保持不變的條件下,改變m和m′的大小,測出不同m下系統(tǒng)的加速度,然后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就可求出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1)該同學手中有打點計時器、紙帶、質量已知且可隨意組合的砝碼若干、滑塊、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細線,為了完成本實驗,得到所要測量的物理量,還應有BD.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天平          D.低壓交流電源
(2)實驗中,該同學得到一條較為理想的紙帶,如圖2所示,從清晰的O點開始,每隔4個點取一計數(shù)點(中間4個點沒畫出),分別記為A、B、C、D、E、F,各計數(shù)點到O點的距離為OA=1.61cm,OB=4.02cm,OC=7.26cm,OD=11.30cm,OE=16.14cm,OF=21.80cm,打點計時器打點頻率為50Hz,則由此紙帶可得到打E點時滑塊的速度v=0.53m/s,此次實驗滑塊的加速度a=0.81m/s2.(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在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中,該同學以m為橫軸,以系統(tǒng)的加速度a為縱軸,繪制了如圖3所示的實驗圖線,結合本實驗可知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30.(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