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兩塊相互靠近彼此絕緣的平行金屬板組成平行板電容器,極板N與靜電計金屬球相連,極板M和靜電計的外殼均接地。用靜電計測量平行板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勢差U。在兩板相距為d時,給電容器充電,靜電計指針張開一定角度。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保持電容器的帶電量Q不變,下面的操作中將使靜電計指針張角變小的是


  1. A.
    僅將M板向下平移
  2. B.
    僅將M板向左平移
  3. C.
    僅在M、N之間插入云母板(介電常數(shù)大于1)
  4. D.
    僅在M、N之間插入金屬板,且不和M、N接觸
CD
試題分析:根據(jù),僅將M板向下平移,則S減;僅將M板向左平移,d變大
這兩個都會使C減小,根據(jù),則U變大,靜電計指針張角變大;僅在M、N之間插入云母板(介電常數(shù)大于1),則變大;僅在M、N之間插入金屬板,且不和M、N接觸,相當于d減小,這兩個都會使得C變大,根據(jù),則U減小,靜電計指針張角減小。選項CD正確。
考點:電容器的定義式和決定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兩塊相互平行的金屬板AB、CD長都為L,兩板間距為d,其間為勻強電場,當兩極板電壓U0為時,有一質(zhì)量為m,帶電量為q的質(zhì)子緊靠AB板上的上表面以初速度V0射入電場中,設(shè)質(zhì)子運動過程中不會和CD相碰,求:
(1)當t=
L
2v0  
時,質(zhì)子在豎直方向的位移是多大?
(2)當t=
L
2v0
時,突然改變兩金屬板的電性,且兩板間電壓為U1,質(zhì)子恰能沿B端飛出電場,求:電壓U1與U0的比值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兩個相互絕緣且緊靠在一起的A、B兩物體,A的質(zhì)量為m=0. 04 kg,帶電量為 C,B的質(zhì)量為M =0. 06 kg,不帶電。兩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0.6,以相同的初速度=4 m/s在水平面上滑動?臻g存在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電場強度為E=1.6N/C。設(shè)運動過程中小物塊所帶的電量沒有變化。求:

(1)A、B的加速度及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2)經(jīng)過t=2s電場力對物塊A所做的功WA增加的機械能;

(3)若t=2s后電場反向,且場強減為原來的一半,求物體B停下時兩物體間的距離。[來源:學,科,網(wǎng)Z,X,X,K][來源:學科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3-2014學年遼寧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兩塊相互平行的金屬板AB、CD長都為L,兩板間距為d,其間為勻強電場,當兩極板電壓U0為時,有一質(zhì)量為m,帶電量為q的質(zhì)子緊靠AB板上的上表面以初速度V0射入電場中,設(shè)質(zhì)子運動過程中不會和CD相碰,求:

(1)t= L/2V0時,質(zhì)子在豎直方向的位移是多大?

(2)t= L/2V0時,突然改變兩金屬板帶電性質(zhì),且兩板間電壓為U1,質(zhì)子恰能沿B端飛出電場,求電壓U1、U0的比值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4屆浙江省高一獎學金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兩塊相互平行的金屬板AB、CD,長都為L,兩板間距為d,其間為勻強電場.當兩板間電壓為U0時,有一質(zhì)量為m、帶電量為q的質(zhì)子緊靠AB板的上表面以初速度v0射入電場中,設(shè)質(zhì)子運動過程中不會和CD板相碰,不計質(zhì)子重力。求:

(1)當時,質(zhì)子在垂直于極板方向的位移多大?

(2)當時,突然改變兩金屬板帶電性質(zhì),且兩板間電壓仍為U0,則質(zhì)子飛出電場時在垂直于極板方向的總位移又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兩個相互絕緣且緊靠一起的A、B兩物體,A的質(zhì)量為m=0.04kg,帶電量為q=+5.0×10―5C,B的質(zhì)量為M=0.06kg,不帶電。兩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0.6,以相同的初速度v0=4m/s在水平面上滑動?臻g存在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電場強度為E=1.6×104N/C。設(shè)運動過程中小物塊所帶的電量沒有變化。求:

   (1)A、B的加速度及其相互作用力的大。

   (2)經(jīng)過t=2s電場力對物塊A所做的功W和A增加的機械能△E

   (3)若t=2s后電場反向,且場強減為原來的一半,求物體B停下時兩物體間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